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60例

2015-03-22 07:52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普通型疱疹口病

万 璐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西安710021)

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60例

万 璐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西安710021)

目的:观察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大于 6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7.9% ; 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各症状好转及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近年以来,手足口病在儿科门诊越发常见,临床以臀及口腔疱疹,手足掌跖,也有伴发热等症状。西医目前针对该病症尚未研制出疫苗或特效药物,主要疗法一般为对症治疗[1]。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时,效果较为显著,经观察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有加快各症状减轻,病情愈合,并发症减少等效果。中医在治疗手足口病的机理研究及有效方法尚要深入研究。笔者运用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临床资料 选择60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典型的手足口普通病例患儿接受治疗实验,诊断治疗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 30 例,男 18 例,女 12例;年龄 0~1岁15例,平均体重 (9.24±1.01)Kg,平均起病时间(2.01±0.52) d; 1~3岁8 例,平均体重 (11.24± 2.01)Kg,平均起病时间(1.91±0.42) d; 3~6岁7 例,平均体重 (14.21± 2.11)Kg,平均起病时间(2.01±0.66) d;体温>39C 14例。对照组30 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 0~1岁10例,平均体重 (8.94± 1.71)Kg,平均起病时间(1.83±0.52) d; 1~3岁17例,平均体重 (10.84± 1.79)Kg,平均起病时间(2.01±0.74) d; 3~6岁3 例,平均体重 (13.57± 2.31)Kg,平均起病时间(1.32±0.46) d;体温>39C 16例。以上数据为随机数据,可进行比对。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国药准字号H51023508),口服,0~1岁,每次三分之一包,1d3次;1~3岁,每次二分之一包,1d3次;3~6岁,每次一包,1d3次。以及对症处理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成生地黄、甘草、灯心草、黄芩、黄连、茯苓、石膏、连翘、金银花、栀子等,临证加减。配合中药双黄连保留灌肠(院内制剂,标准号:2015012) ,基本方为金银花、连翘、青蒿、蝉蜕、竹叶、甘草等,由我院煎药室煎制成每袋50mL规格的中药浓缩液。灌肠方法:患儿采取俯卧位或者左侧卧位直肠滴入,灌肠液滴完后,保留药液在肠道内,平卧15 ~ 30min,以利于药物的吸收,1 d 1次,3d为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各症状消退时间。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6d内患儿热退,手足及口腔疱疹消失,无新出溃疡或疱疹。有效:治疗6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有所缩小,手足部皮疹渐消退,无新溃疡或疱疹。无效:治疗6d后患儿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体温上升,疱疹增多。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 见表 1 。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 Ridit分析,U=-5.628,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手心足心出现数个红色小疱疹,遂来我院门诊,查体:咽部充血,口腔粘膜上颚,舌尖可见散在出血点、疱疹、溃疡。手掌、足底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心肺腹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舌红,苔白厚腻,指纹青紫。血常规:白细胞5.7×109/L,中性粒细胞 35%,淋巴细胞66%。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普通型),治以清热渗湿为主。处方用清热泻脾散加重楼、蝉蜕、薄荷(后下)各6g,板蓝根8g,炒三仙各9g。同时配合中药双黄连煎剂保留灌肠3d。2014年8月25日复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咽痛好转,口腔疱疹渐愈合,手足皮疹颜色变淡,无新出皮疹。继用上方,治以养阴利湿。去黄连,薄荷,加淡竹叶9g,生薏苡仁、芦根各10g。6d后诸症消失,复查血常规正常。

讨 论 手足口病在古代无明确记载,是近期新发现的出疹性传染病[2]。然而,古代经典医著中有关“疮疹”、“湿疮”,等的大量记载,对我们中医研究手足口病是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因婴幼儿体质柔弱,抗病能力较差,如果再调护不当,容易被饮食、六淫等所伤,进而为患。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病因,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小儿卫外机能低下,脏腑娇弱;外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外合肌腠。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时邪疫毒从皮毛或口鼻而入,蕴郁肺脾。上熏口咽,外透肌肤,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出现口腔黏膜部、手足肌肤疱疹时,则发为手足口病[3]。手足口病高发期为夏秋季,是因夏秋季湿气盛,人居其中,则易为湿热为患。伤于湿热,内归心脾。湿气归于脾,足太阴脾经通于口,起于足部。湿热邪毒由经上犯外泄,则即发为此病。故以泻脾清心法治疗该病,可使脾湿除,心火去,湿除火去,则诸症愈。笔者据此病病因病机和临床摸索归纳,采用口服清热泻脾散化裁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清热泄脾散中生石膏辛寒以治其热,其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在治疗该病时疗效尤为显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柯萨奇病毒作用[4]。黄芩、栀子苦寒以泻其火;金银花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所以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灯心草除烦清心;茯苓味淡、甘,性平,归心、脾、肾经,淡则能渗,甘则能补,所以既可利水渗湿,又能健脾益心。故凡疮疡肿毒,温病发热,斑疹咽痛,皆为良药。生地黄凉血养阴,有助于口腔溃疡的修复;连翘性轻清而浮,易于透达表里,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常用于外感风热,发斑发疹、口舌生疮。诸药齐用,其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心泻脾[5]。该方佐以中药汤保留灌肠治疗手足口病,通过直肠直接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起到表里双解,清热解毒等作用。与单纯口服利巴韦林组比较,能快速退热、缓解咽痛、缩短疗程,临床疗效显著。

[1] 张国梁,颜鹏飞,陈必全,等.不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837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5):395-398.

[2] 李光来,管小江,张忠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26例分析[J].兵团医学,2011,30(4):12-13.

[3] 简安利,李 芸,李文兰.中西医结合治疗120 例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46-47.

[4] 韩永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6):23-24.

[5] 陈 杰,陈丽珠,谢晓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 81例[J].中医研究,2013,26(3):28-30.

(收稿2015-03-22;修回2015-04-19)

手足口病/中医药疗法 清热剂/治疗应用 儿童

R72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45

猜你喜欢
普通型疱疹口病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周大勇从湿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