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特征视域下V1与V2之间的组配规约性考察
——以“思う”和“考える”为例

2015-03-24 05:53
关键词:复合词构词合格

陈 盛 远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语义特征视域下V1与V2之间的组配规约性考察
——以“思う”和“考える”为例

陈 盛 远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对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趋向性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进行考察。对特定的考察对象前项动词“思う/考える”所接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自不能任意互换的理据在语义特征缠绕机制上得到了合适的理据性分析,但是作为构词的词素而言,词与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不能以简单的合格与不合格这一标准来进行区分,本文的考察中已经发现“思う”与“考える”之间所组配的后项动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复合动词;语义特征;组配规约性;核心图示

1 有关日语构词的研究背景

构成词汇的单位是单词,单词根据其构词要素数量化分为由一个构词要素形成的独立词和由两个构词要素组成的合成词。单纯词即是由一个词基组成,无法再具体进一步划分意义上的更小单位,“山”“走る”“ペン”等均属此类。合成词由“词基”和“接辞”构成。词基为构词核心要素,可以单独成词。接辞是构词辅助要素,不能像词基那样单独成词,在构词中具有添加辅助或决定合成词词性功效。另外,根据接辞与词基的前后关系,将置于词基前的接辞称为接头辞,置于词基后的接辞称为接尾辞。

从上述围绕复合词内部构词分析的方法来看均主要针对既已成立的复合词,而对于复合词内部的构词要素之间是基于何种理据发生互相组配的语言事实还无法给出强有力的理据解释。因此本研究针对该问题点提出直接动机:复合词中的构词要素是基于何种理据发生相互组配。

但是如果从日语复合词的整体样貌进行考察则会造成绝对量大,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事先选定好考察范围非常必要。从与复合词有关的先行研究绝对数量来看,其中最富系列研究成果、为学者所探讨最多的当属复合动词(秋元2005)。因此本文将在下一节围绕复合动词介绍有关构词要素之间组配的先行研究。

2 复合动词“思い~”和“考え~”的比较考察

2.1 复合动词“思い~”和“考え~”的后项动词比较考察

在上一节中已经对“思う”和“考える”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考察。已知在词元与词元的组配中,词汇义征起着重要核心的作用,即所有词元间的搭配均须遵循语义特征缠绕机制,即构词要素间需要存在共同的词汇义征方能发生合理性组配。那么,单独动词“思う”和“考える”所存在的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在与后项动词上的组配上又会体现出各自怎样的差异?对此本节将对该组词各自的后项动词情况进行对比考察。首先通过BCCWJ语料库对复合动词“思い~”和“考え~”各自所组配的复合动词检索。由于前项动词均为“思い~”和“考え”,因此通过该方法检索后所得结果如表1。

表1 前项动词“思う”和“考える”各自所组配的后项动词

对表1中的后项动词分析本文借助通过《分类词汇表》来对表1进行分类,以对“思う”和“考える”各自所接的后项动词的趋向性进行对比考察。之所以通过《分类词汇表》对上述后项动词进行分类,原因为《分类词汇表》中的词汇分类本身就是依据词汇义征进行分类配列的。再者由于词语搭配、句法表现都是表层现象,其实质是相关词元之间的词汇语义特征缠绕,而其中既已成立的词元间组配而言,词汇义征对词元组合具有底层制约作用,与范畴义征相比,能否组成语义结构还是受制于词汇义征,因为范畴义征始终基于词汇语义,即仍然受制于词汇义征,也就是说组合是否能够成立仍然受制于词汇义征,词汇义征制约具体的组合对象(孙,2011:294)。而且由于表1中检索到的后项动词情况都是与前项动词“思う”既已发生组配合格关系的,因此之所以与表1中的后项动词结合就是因为词汇义征在限制着具体组合对象。因此从这点上看借助《分类词汇表》对表1中的后项动词从词汇义征进行分类存在方法上的合理性。通过查阅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思う”和“考える”各自所组配的后项动词语义分类

续表

通过表2可以看到,“思う”和“考える”各自所组配的后项动词的词汇义征与“思う”和“考える”各自本身的词汇语义特征表现出相一致的倾向性。由于“思う”主要集中于心理情感以及情绪,因此在与复合动词中的后项动词组配上集中地表现出了相应的特征,这是“考える”所不具备的。而“考える”自身由于侧重于理性的思考活动,集中于主体的脑部智力活动,偏重于客观性和理性思维,与“思う”相比可以发现它常是过程性的理性思考,并非像“思う”一样仅依赖于主体的直觉感受,而且还存有一个“思う”所不具备的义征即意图性,说明“考える”本身的主体思考带有对思考对象的目的性。而且脑力活动与心理情感想必更加趋有外在性活动动词的特性,即动作性明显。从表2中“考える”所接的后项动词可以看到后项动词的整体分类趋向性表现出了“考える”自身的词汇语义特征。

2.2 前项动词“思う/考える”与单独动词“思う/考える”的语义特征关联性

结合单独动词“思う”和“考える”的词汇语义特征,通过后项动词在词汇义征上的分类情况,可以发现单独动词在复合动词中也会保留着原有的语义和功能(姬野,1997)。

第一,心理情感性与思考智力的过程性。从各自所组配的后项动词可以发现“思う”的后项动词所占比重最大的便是表示心理情感一类的动词,集中于情感内心。而与此相对“考える”所组配的后项动词仅仅只有三例,而且可以发现组配后复合动词所展现的整体语义与“思い~”有差异,“考え~”表示出经历过思考过程这一动作之后思考主体自身所体现的内心疲乏、困倦的感受。而“思い~”却与之不同,表示的是主体的内心情感状态,并没有反映出经历一定时间段的思考过程之后所表现的内心感受。

第二,思考理智性与内心直感性。从该组词各自所组配的后项动词可以看到,“考え~”的后项动词侧重于深思熟虑以及审慎的理性思考态度并带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而“思い~”的后项动词则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状态描写,更注重于发自内心的情感起伏变化。

第三,通过后项动词“終わる”和“尽くす”的组配可以看到,前项动词“考える”可以与上述表示动作终了完结的后项动词发生组配,但是与此相对的是前项动词“思う”却无法与表示动作终了完结的后项动词发生组配关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考える”具有有界性特征,可以有具体的动作完了点来进行衡量,从上文也可以看到“考える”具有思考目的性这一词汇义征,而体现在范畴义征上则进一步表现为有界性的特征。而“思う”在词汇义征上却缺少思考目的性这一特征,因此体现在范畴义征上时则显现为无界性的特征,从根本上来看与它自身的状态性不无关系。

第四,动作性与状态性特征。可以看到,“考え~”的后项动词侧重于较强的动作性,因为当表示动作的动作量、开始、持续、完结以及可能等语义特征时“考え~”所能组配的后项动词明显多于“思い~”所能组配的后项动词。

第五,意志性差异。既然动作性倾向性有差异,通过语料库检索后可以看到,复合动词“考え~”的意志性表现明显强于复合动词“思い~”的意志性表现。由此可以看到这也是由于该组词各自的词汇义征在其中起着制约作用,首先由于“思う”侧重于情感性,因此在这方面上难以用意志性予以表现,而“考える”由于是自身进行客观的理智性智力思考,并且具有明显的思考目的性,因此在意志性上表现出具有自我可达成性的意志性动词。

综上可以发现,即使在复合动词中的前项动词的位置上,“思う”和“考える”依然保留和继承着单独动词的词汇语义特征。

3 结语

本文针对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趋向性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其中本文针对特定的考察对象前项动词“思う/考える”所接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自不能任意互换的理据在语义特征缠绕机制上得到了合适的理据性分析,但是作为构词的词素而言,词与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不能以简单的合格与不合格这一标准来进行区分,本文的考察中已经发现“思う”与“考える”之间所组配的后项动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1]高桥太郎.动词九章[M].东京:ひつじ書房,1997:73—75.

[2]姬野昌子.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M].东京:ひつじ書房,1999:177—251.

[3]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現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M].东京:ひつじ書房,1997:73.

[4]中村园子.日本語複合動詞の意味形成と特性—言語認知の立場から—[J].经济情报研究,1998,(2):136.

[5]杉村泰.複合動詞との共起から見た日本語の心理動詞の再分類[A].2007日语教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427—438.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3.068

2015-03-09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编号:syjsb201404)

陈盛远(1990—),男,浙江宁波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词汇学。

H36

A

1674-6341(2015)03-0156-03

猜你喜欢
复合词构词合格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英语复合词的特征、类型及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