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2015-03-25 06:27
产权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退休年龄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应从竞争走向竞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2月12日进行解析——

我国的金融创新一开始源于电商,马云多年前就说要“搅局金融”。现在,BAT都从支付开始,尝试涉足金融,比如“微信红包”。但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所拥有的金融专业人才是互联网金融渴求之宝。金融创新的电商如果没有传统金融的基本理念或者专业人士,也坚持不下去。当然,传统金融机构若不坚持金融创新,市场会缩小,竞争能力越来越差。如果把这种竞争转变成竞合,合则二利。如果二者能尝试在线上、线下竞合发展,那是一件值得期望的好事。

CPI上涨0.8%并不意味当下有通缩风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2月10日表示——

经济数据的浮动只要是合理的就是正常的,不要一有波动就冠以新低或新高。受国际油价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1月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上游原材料的传导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当下呈现的是纯消费的一个状态,0.8%可以说是最终消费价格上涨的体现,并不意味当下有通缩风险。当下经济的重点应该是解决产能过剩,并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延迟退休可自2018年始方案设计应遵循三原则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2月11日表示——

2014年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15-2017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可自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考虑到中国人口转变进程较快,人口老龄化速度也会较快,以当前欧洲的退休年龄作为中国退休年龄改革的参考较为合适。因此,中国在延迟退休年龄时采用65岁作为目标年龄。但在当前社会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比较敏感的情况下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要统筹兼顾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形势;其次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最后是统筹兼顾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降息+降准”才是最优货币政策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2月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虽然说是要维持一种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在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的时候,市场需要适度的宽松。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经济的下行会继续延续。只有降息和降准同时出现,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组合。去年单纯降息造成的恶果已经很明显了,不仅贷款利率没有下降,还造成资本市场的上扬而导致的杠杆率的上升。而此次降准的力度也很有限,随着通缩压力的逐渐增大,会造成实际利率的升高。降准和降息同时发力,一方面是行政性的降低基准利率,另一方面在市场中注入流动性,才能最终降低市场的均衡利率。

未来将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参加2月9-10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指出——

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稳健,更可持续,消费稳步上升,服务业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进结构改革,支持低收入人群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金融部门改革方面,中方将积极参与和落实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有关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标准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工作,支持2015年完成在解决“大而不能倒”、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影子银行、跨境处置等重点领域的规则制订工作,呼吁各方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效率。

“一带一路”应防政府一头热的情况出现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月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理解“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有金砖国家投资银行的建设,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而不是简单地政治运作。我们这些投资对象、投资国应该是成熟一个投资一个,而不是强求。另外一个相关原则是一定要动员社会力量,撬动市场机制来投资这些国家。换句话说不是政府机构直接投资而应该是企业直接投资,不能是政府一头热,而应该是全民社会共同参与。政府的作用是一个中介,来介绍这些项目,提供信息,并且评估风险。所以“一带一路”的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都应该有这个想法,不仅仅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也要一起参与。

中国并没有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计量学家与统计教育家贺铿1月25日在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上做主题演讲——

虽然中国的GDP总量排名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但中国世界的经济地位和生产力水平在世界的排名并不靠前。按照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指标,2013年 中国GDP人均排名世界第86位,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89位,富裕指数排名世界第101位,从这些数据看,中国并没有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01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五大金融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1月25日在“环球聚焦·中国梦想”高峰论坛上演讲——

2015年,金融改革已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将会在以下五方面依次展开:第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最可能率先推出。第二,资本市场股票发行的注册制。第三,以沪港通的实施和自贸区政策的落实,来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改革。第四,以城投债的治理为起点,全面建设统一开放的债券市场。第五,以地方债发行为起点进一步丰富无风险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上述改革指向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非常核心的目标,即未来十年要实现中国“无金融危机的可持续增长”。

2014年经济三大突出点会延续带动未来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厉以宁1月20日针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经济数据表示——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里有三大突出点值得关注。第一个是2013年开的三中全会,对中国今后经济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不是短期内就能发挥完的,会延续到很长时期;第二个突出点在这一年当中,结构调整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这个工作是没完,但毕竟大家都认识到了,不调结构我们的经济是不能保证稳定的增长的,第三点在技术创新方面迈了很大的步子,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在2014年本年,也不在2015年,而在今后很长时间都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油价下跌目前对中国经济没有好处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1月24日在“新供给2014年4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第一,不要过于强调油价下跌对我们有好处,要看到它有利有弊两个方面的影响,如果它不是由于技术革命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而是需求层面的,那它并不是可持续的。对这种油价的下跌如果存有捞了点便宜的心态尤其要不得。第二,整个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所以,这个阶段中国是得不到好处的。财政没有得到好处是因为进口关税2014年大幅减少,企业利润没有得到好处,因为虽然原材料价格下跌,但是需求不足。第三,无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何变化,对国家供给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节能减排的目标不应形成干扰。所以,对油价的下跌,在舆论上还是要更多地从利弊两个方面辩证的去讲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不要被这种价格暂时的下跌干扰了我们供给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

2015年改革将围绕三大主线

经济学家汪涛1月10日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

今年的改革会围绕三个主线,第一个是促进增长。因为目前在房地产下行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缺乏活力,经济产能过剩,各个方面的矛盾还是非常的突出,所以今年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和红利之一就是促增长。第二个是化解风险,从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目前经济面临很大的宏观风险。就是之前的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风险,之前的4万亿刺激政策带来的风险需要化解,所以今年的改革,可能要着重放在怎么去化解这个风险。第三是促进经济转型,就是所有的能够帮助我们经济可以进行转型的改革。

新经济增长点必须为多元化

经济学家沈明高1月10日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

不能指望像过去那样可以找到单一的带动力,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必须是多元化的。新的增长动力并不总是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持的,也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是支持的,在另外一个阶段反而是有负面作用。在新常态之下,发掘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从政府和市场角度来说,应当容忍经济波动幅度扩大,提高经济的灵活性。

猜你喜欢
退休年龄金融改革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改革之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