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2015-03-25 18:29赵霞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肿块

赵霞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赵霞

目的 探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17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病灶切除术治疗,统计复发率。结果 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恢复良好,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复发,手术关键在于根除病灶。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常见、多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量的增加,此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升,对患者身心带来不利影响[1]。本研究在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山东省新泰市新矿集团协庄矿医院治疗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切口处均有大小不同的肿块,且肿块随月经次数增加而增大,月经期内腹壁切口处疼痛严重,经后缓解,腹壁切口内所显示包块边界不清、边缘不规整、无完整包膜。17例患者年龄27~43岁,平均(35.4±2.1)岁;病程0.5~6年,平均(2.5±1.3)年;1次剖宫产13例,2次剖宫产3例,3次剖宫产1例;剖宫产纵切口3例,横切口14例,切口直径2.1~7.8cm。

1.2 方法 对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前对患者进行B超、CT或MR检查,确定病灶大小、部位及范围;手术应在月经期或月经刚过,以保证腹壁切口肿块结节大、界限清楚;手术前要检查病灶阔、深、界,若缺损严重,则以人工补片铺衬,若张力过大,则缝合,且在术后进行引流与抗感染;术前进行硬膜外麻醉。以电刀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同时将病灶周边1cm处的正常组织切除,使病灶切除干净,无残留异位肿块,切除后及时将切除标本送冰冻病理检查。术后进行消毒、褥式缝合,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尤其要进行切口检查,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形成切口疝;根据患者实际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连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1~6年,统计患者复发率。

2 结果

在行病灶切除术后,17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分化均良好,患者恢复状况较好,随访期间无复发,复发率为0%。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并发症之一,均发生于剖宫产手术之后,其由腹壁切口种植子宫内膜造成,多数患者在术前并无腹壁包块呈周期性疼痛特征,术后半年至3年会出现此症状,剖宫产中子宫内膜碎片被带出子宫,种植于切口处,而子宫内膜碎片具有异位生长能力,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可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改变,这虽然说明其发生和子宫内膜种植相关,但受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不同发病机制影响,此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2-3]。关于其发病机制还存在免疫调节学说、遗传学说、淋巴及静脉散播学说等,虽无一学说可完全解释此病的发生,但各种学说可互补,为此病治疗提供了帮助。

3.2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疼痛性结节状,月经期间或月经前肿块变大、变硬,胀痛感剧烈,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月经后,肿块变小,疼痛感减轻,一般在月经后5d左右肿块变软,疼痛消失[4]。经检查提示,切口处有包块,包块为单发或多发,常位于皮下,呈圆形或是椭圆形,肿块质韧且实,边缘不规则,边界较为模糊,且无光整包膜;包块处常有不适,包块表面肤色正常,有时呈蓝紫色;肿块周围一般无炎症表现。

3.3 诊断与治疗 此病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经腹手术史(剖宫产史)、临床表现,并参照典型病例。典型临床特点主要为:有剖宫产术史,切口处有肿物,肿块大小、硬软、疼痛感跟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变化,B超、CT等检查提示,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多为囊性、多囊,有低回声或是无回声包块,界限不清,周围会产生高阻血流,通过观察可确定病灶深度、大小、范围、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6]。

此病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使异位内膜坏死和萎缩,此疗法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受腹壁切口愈合中形成的瘢痕阻止药物完全渗入结缔组织中影响,药物很难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手术关键在于根除病灶;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强的种植能力,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可造成局部纤维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较快,若病程较长,则病变越严重,治疗难度性越大,因此,在确诊此病后,应及时行病灶切除术[7]。手术前应做好手术准备,如麻醉、B超观察、确定病灶情况等,并选择手术时机,因手术在病灶较大时进行效果较好,故手术应选择月经期或月经干净后3~5d;手术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微小病灶,并认真手术,将病灶边缘1cm处的正常组织切除,以避免遗留微小病灶,防止复发;术后应及时进行消毒、抗感染等处理,并根据患者体质给予适量药物治疗,以稳固手术效果,防止感染发生。

3.4 预防 此病发生于剖宫产后,因此,要有效预防此病,应关注孕妇孕期、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等各个环节。孕期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孕妇饮食,防止胎儿过大,提升自然分娩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向孕妇介绍自然分娩知识,剖宫产可引发的并发症等,积极采用阴道助产术、提升产程处理质量[8]。术中规范手术行为,保护切口上下缘,及时缝合子宫切口,避免穿透子宫内膜,孕中期剖宫取胎或早产剖宫产时,子宫内膜种植能力强应特别小心,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腹壁切口,若出现胎盘胎膜残留给予徒手清宫后应洗手或更换手套,擦拭宫腔的纱布应丢弃,手术完毕探查子宫及附件时应洗手或更换手套后再探查,关腹前清理腹腔,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术后对所用手术用品、器械进行消毒、清洗,并对患者进行术后教育,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延缓卵巢功能恢复,抑制子宫内膜种植,减少此病。

综上所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于剖宫产后,在确诊后,应及时行病灶切除术,以减轻患者病痛。同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并发症之一,要减少此病发生,应注重此病预防。

[1] 葛翠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3):6998-6999.

[2] 穆娜.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51-52.

[3] 杜璞君,苏恩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85-86.

[4] 何冰.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470-471.

[5] 郑嫦娥.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1):179.

[6] 王莉莉.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0):253-254.

[7] 赵春桥.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临床分析[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4):244-245.

[8] 马吉红,刘钦文,张芳,等.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757-7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57

山东 271221 山东省新泰市新矿集团协庄矿医院 (赵霞)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