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研究

2015-03-26 07:33陈建宪
华中学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术史断桥年画

【主持人语】本辑所刊三篇论文,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学术史研究,王宪昭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一是民间叙事研究,余红艳的《西湖断桥爱情景观的历史建构》和周华的《论桃花坞叙事年画的叙事时空》。学术史的思考对于反思学术探索、启迪学术智慧具有重要价值。王宪昭从刊物研究的角度,以《民族文学研究》创刊至2013年刊发的339篇神话学论文为对象,观察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30年发展历程,认为这些研究呈现了一种学术史的内在逻辑,既有方法论试验的学术草创逻辑,这一时期神话研究方法论意识自觉,比较研究、语言研究、考据研究等方法的引进,学术得以不断成熟;也有本体论拓展的学术积累逻辑,少数民族神话被不断发掘与研究,学术资源得到敞开与扩展。论文以我国民族文学的权威刊物《民族文学研究》为对象,大体呈现了少数民族神话近30年来的学术风貌,也提出了在开拓视野与方法创新中寻求新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民间叙事研究,代表了民间文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成果也相对丰硕。本辑刊发这一领域较为前沿的两篇个案论文,余红艳从景观视角讨论白蛇传重要叙事背景的西湖断桥,考辨史籍,梳理了西湖断桥闻名于宋(“断桥残雪”),元时发展成为与爱情相关的景观意象。其历史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元明清西湖竹枝词的情感酝酿期,二是白蛇传说戏曲、小说、口传、民歌等艺术形式的强化定型期,三是当代断桥求婚的仪式化传承。西湖断桥爱情景观的建构充分体现了民间传说与景观的互动逻辑,传说建构景观话语;景观话语一旦形成并定型,又以景观叙事、仪式行为叙事等形态承担着发展、承继传说的叙事功能。周华从民间年画的角度讨论民间叙事,认为“叙事年画”以故事、事件为主要内容,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叙事形式。论文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叙事性图像为研究个案,探究桃花坞叙事年画在图像空间中展开时间并实现叙事的两种模式,即唤醒和交错,以及由此带来的热闹和超越的叙事风格,并揭示其与特殊文化空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富于创见地提出,叙事年画是地域族群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精神的外化图像。民间叙事的丰富多样,从这两篇个案研究得到较直观的表现,发掘历史景观的叙事功能,重申传统年画的叙事意义,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对象上,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民间叙事研究的文本局限性。(陈建宪)

猜你喜欢
学术史断桥年画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牛年画牛
年画
断桥真美
缸鱼年画之旅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情证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