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词不定式中to的认知阐释

2015-03-26 11:48郑晓行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趋向介词原型

郑晓行

(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语言研究者对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只是不定式的一个标记而已,它只有语法功能,并无词汇意义②②林添湖:《英语动词不定式前的to的语义辨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第114-119页。,虽然它与介词to形态一致,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③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4页。。但动词不定式中的to与介词to之间不仅仅是形态一致,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间还存在内在的认知语义联系:后者的意义是前者意义的认知基础。

一、To的原型意义: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

(一)To的原型意义及原型空间场景

原型理论认为,多义介词的语义结构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的范畴,原型意义是理解一个介词语义结构的关键④鄢春艳:《介词的认知语义结构:On的个案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年第6期,第24-28页。,因此,在探讨动词不定式中to与介词to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介词to的原型意义。

据记载,to早在12世纪前的英语中就出现了,开始只作为介词使用⑤Mish,F.C.et al.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Massachusetts,U.S.A.:Marrian-Webster Inc.,Publishers Springfield,1983,pp.1238-1239.,表示趋向意义(to had at first its ordinary prepositional meaning of direction)⑥Jespersen,O.,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Part III), 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1927,p.10.。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空间趋向意义”是介词to的原型意义。这在Tyler和Evans⑦Tyler,Andrea&Evans,V.The Semantic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Spatial Scenes,Embodied Meaning and Cogn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p.145-156.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他

们运用5个标准(①被证实最早出现的义项;②在整个语义网络中占主导地位;③以组合方式出现⑧Langacker,Ronald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157.;

在这个原型空间场景中,黑色圆点表示动体(TR)-SOURCE,垂直的黑线表示界标(LM)-GOAL,箭头表示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PATH,这构成了典型的“SOURCE-PATH-GOAL”意象图式。但这个原型意义及其原型空间场景只是对to所表示的空间关系的抽象,还需要运用“原则性多义模式”②Tyler,Andrea&Evans,V.The Semantic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Spatial Scenes,Embodied Meaning and Cogn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p.145-156.并结合语言实际对它进行进一步分解。

(二)To的原型意义及原型空间场景的分解

一般说来,趋向可分为三个状态:趋向初始状态、趋向过渡状态和趋向终止状态。因此,介词to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空间场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1.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

这个空间场景与原型空间场景唯一的不同就是图2中的箭头用虚线标示,表示动体处于空间趋向初始状态,动体虽有对界标的趋向,但这种趋向并未实现,或暂时并未实现。如果这种空间趋向永不实现,动体和界标永远维持这种空间关系,保持这种空间上的分离状态,如:

例 1:Knutsford is about 16 miles to the south of Manchester.③Summers,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Essex,England:Pearson Education Ltd.,2003,p.1745.

当这种空间趋向暂时不实现而在未来某个时刻实现时,动体和界标之间的空间趋向初始状态将在未来某个时刻发生改变,如:

例 2:Did you get an invitation to their wedding?④与共同组成同一语义场的其它空间介词的关系;⑤语法预测性①),并把介词to与介词for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介词to的原型意义:to指涉空间关系,表示在特定方位的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它的原型空间场景如图1所示:Summers,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Essex,England:Pearson Education Ltd.,2003,p.1745.

2.动体对界标空间趋向的过渡状态

当动体与界标之间的初始状态在未来某个时刻发生改变之后,动体对界标空间趋向首先转化为过渡状态,如图3所示:

与前两者不同,图3所标示的空间场景中,动体用淡黑色和虚线外框标示,表示动体已经不再处于空间趋向初始状态,箭头用黑体箭头标示,表示动体空间趋向正由初始状态向终止状态过渡,动体在空间上发生位移逐渐逼近界标,如:

例 3:They were driving to Edinburgh.⑤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Essex,England:Longman Group Ltd.,1985,pp.655-716.

动体空间趋向状态过渡结束后,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处于终止状态。

3.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终止状态

在终止状态时,动体与界标的空间关系有三种情况:

图4中动体初始状态用淡黑色和虚线边框标示,表示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已经实现,箭头也用淡黑色标示,表示趋向过渡状态已经结束,动体最终与界标处于边缘逼近状态,如:

例 4:She stood up and walked to the window.①②动体与界标处于边缘贴近,如图4所示:Summers,D.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Essex,England:PearsonEducationLtd.,2003,p.1745.动体与界标处于点对点接触或附着状态,如图5所示:

与图4不同,图5中动体与界标处于点对点接触或附着状态,如:

例5:

5a.They danced cheek to cheek.②Summers,D.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Essex,England:PearsonEducationLtd.,2003,p.1745.

5b.He tied the rope to a tree.[ibid.]

5c.Cash machines are linked up to a central computer.[ibid.]

5d.The paperstuck firmly to the wall.(McArthur)③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第1565-1568页。

以上5个对原型空间的分解为介词to的空间意义的形成提供了认知基础,同时,它们也为介词to的隐喻意义提供了可能。

二、To的一个隐喻意义: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必须和运动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因为当我们在运动里面注意到前前后后时就说有时间”④林振坤:《时间概念的空间比喻》,《福建师专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第77-80页。。因此,从本体上讲,时间可理解为事物(实体和位置)的运动,可以通过视觉空间的物质运动感知,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而语言中多数词表示时间的用法要比表示空间的用法晚一个世纪以上,因此,语言中时间关系的表达大都由空间关系的表达转化而来⑤游顺钊:《口语中时间概念的视觉表达——对英语和汉语的考察》,《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2期。。这种语义的隐喻扩展的基础在于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似关系以及人对这种关系的感知能力⑥Lakoff,G.&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pp.99-100.。

英语的时间概念相对于空间概念形成,英语时间关系表达常借助空间关系的隐喻投射,即以空间概念意义为始发域向时间域投射。英语介词语义始发于空间指涉,即空间位置、空间位移⑦杨莉藜:《英语介词语义源流》,《外语研究》1997年第1期,第39-46页。,然后向其它认知域(时间域、颜色、情感、感觉、亲属关系等)投射,获得新的意义。

上文已经讨论了英语介词to的原型意义、原型空间场景以及它们的经验分解,下面举例6分析英语介词to的原型意义、原型空间场景如何投射到时间域指涉时间关系。

例6:

6a.It’s five(minutes)to four.(McArthur).⑧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第1565-1568页。

6b.She was not yet due,it was only ten to four.(Snow)⑨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第1565-1568页。

6c.It’s only two weeks to Christmas.⑩Summers,D.,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Essex,England:PearsonEducationLtd.,2003,p.1745.

以上三例中的介词to都表示时间关系。试比较上述例1中的例句:

Knutsford is about 16 miles to the south of Manchester.①Summers,D.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Essex,England:PearsonEducationLtd.,2003,p.1745.

在这句话中,动体为Knutsford,界标为Manchester,路径为表示空间距离的16 miles,路径所在的方位是the south,表示空间关系的to在该句中只表示动体处于空间趋向初始状态,动体虽有对界标的趋向,但这种趋向并未实现,因此,动体和界标将永远维持这种空间关系,保持这种空间上的分离状态。为方便起见,这里仅分析例6a一例。在该句中,it所指时间与“事件时间”(E)②Comrie,B.Tens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p.122-130.(这里指动词is所指示的时间——现在)一致,而动词is所指示的时间又与“话语时间”(S)③Comrie,B.Tens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p.122-130.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该句中动体时间为 “话语时刻”,而界标时间为four(o’clock),路径为表示时间“距离”的 five(minutes),由于时间的一维特征,在此我们不讨论它的方位特征。可以看出,介词to在例6中表示的时间关系与例1中表示的空间关系一样,都表示动体对界标的趋向初始状态,“话语时间”(TR)与“界标时间”(LM)——four(o’clock)之间就象例1中的Knutsford(TR)与Manchester(LM)之间一样,后二者之间将保持这种空间分离状态,它们的空间距离将维持16 miles,而前两者之间也一样,它们之间将保持这种时间分离状态,它们的时间“距离”将维持five(minutes)。因此,例1所对应的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初始状态场景图式也适用于例6所表示的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趋向初始状态。

在空间关系中的动体可以永远保持趋向初始状态,而不发生实际的位移,而时间则会以固有的节奏向前运行,保持从趋向初始状态向趋向终止状态(界标时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动体时间始终发生变化,可以把它们看作无数个动体时间组成的集合体,因此,介词to在例6中表示的时间关系又与例2和例3中表示的空间关系一样,都表示动体对界标的趋向过渡状态,“话语时间”(TR)不断向“界标时间”(LM)——four(o’clock)逼近,例2和例3所对应的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过渡状态场景图式也适用于例6所表示的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趋向过渡状态。

动体时间最终与界标时间重合,完成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趋向的终止状态,因此上述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终止状态场景图式也适用于例6所表示的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趋向终止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介词to表示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是由它表示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的隐喻投射。

三、动词不定式中to的意义:相对的“将来时间”>无意义

上文已经提到,语言学界对英语动词不定式中to的研究意见不一,大多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与英语介词to之间只是形似,二者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这种观点不符合英语语言实际。

(一)相对的“将来时间”

1.动词不定式中的to的用法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④朱原等译:《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625页。中列举了to在动词不定式中的十种用法:1)用在动词之后;2)用于how,where,who,whom,whose,which,when,what或whether之后;3)用在名词之后;4)用在形容词之后;5)讲语法等时用于表示原形动词;6)用以表示目的;7)用于句型 too+adj.+to-v;8)用于句型 adj.+enough+to-v;9)用于陈述开始时的to-v句型中;10)用于句型There is+n.+to-v,并分别举例7为例说明:

例 7:⑤朱原等译:《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625页。

7a.He wants to leave.

7b.I know where to go but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here.

7c.an attempt to land

7d.I’m glad/sorry/happy to say…

7e.“To find” takes a direct object.

7f.They left early to catch the train.

7g.It’s too cold to go out.

7h.It’s cold enough to snow.

7i.To put it another way,do you like him?

7j.There were plenty of things to eat.

上述10例中,除7e和7i之外,其余八例的动词不定式所表示的时间及其与谓语动词或表示动作的名词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做以下分析:

由图 6 可以看出,7a 中,Twant〉Tleave (“〉”表示 “ 时 间 上 先 于 ”);7b 中 ,Tknow 〉Tgo、Tdon’t know 〉Tget;7c 中 ,Tattempt〉Tland;7d 中 ,T’m 〉Tsay;7f中,Tleft〉Tcatch;7g 中,T’s〉Tgo out;7h 中,T’s〉Tsnow;7j中,Twere〉Teat, 这八例中的名词或谓语动词发生的时间都先于不定式短语中动词发生的时间,换句话说,to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状态或动作存在或发生于谓语动词或位于to之前名词表示的状态或动作的 “将来”。7i中的to put it in another way是元话语中的语码注解语(code glosses)①Hyland,Ken.Metadiscourse,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pp.49-52.,用于陈述开始,to与谓语动词之间没有其它八例中的时间联系,而与说话时间有关,表示在说话时间将来(即下文)的内容与上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因此,上述九例中动词前的to都表示“相对的将来时间”。

2.to、-ing与-ed对比分析

我们还可以将英语动词不定式to do置于英语非限定动词系统内进行对比分析来证明to do表示“相对将来时间”,如:

例8:

8a.To be punished by his father,the boy is crying.

8b.Being punished by his father,the boy is crying.

8c.Punished by his father,the boy is crying.

在 8a 中,Tis crying〉Tbe punished,表示“在说话的时刻,爸爸还没惩罚,但孩子正在哭”,动词不定式表示惩罚的动作发生在哭的“将来”;在8b中,Tis crying=Tbeing punished,表示“在说话的时刻,爸爸正在惩罚,孩子正在哭”,哭的动作与惩罚的动作同时发生;在 8c中,Tpunished 〉Tis crying,表示“在说话的时刻,孩子被爸爸惩罚过了,但孩子还在哭”,如下图7所示:

(二)无意义

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的确有无意义用法,如上文例7e,其中的“to find”是话语讨论的对象,属于元语言用法,to不表示时间,因此to无意义。

除了7e的情况之外,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在下列情况下也无意义,如:

例9:

9a.He is said to have written a book.

9b.He is said to be writing a book.

由图8可以看出,例9a、9b动词不定式分句分别表示的是“说话时间的过去”和“与说话时间同时”,两例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的时间是通过分析动词完成体和进行体与谓语动词发生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此时to表示“相对将来时间”的意义脱落。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还有无意义的情况,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英语介词to的原型意义为 “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它是介词to表示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以及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表示“相对将来时间”的认知基础。英语to的意义的认知扩展符合Hopper&Traugott的“语法化斜坡(cline of grammaticality)”①Hopper,P.J.and Traugott,E.C.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7.的发展路径,如下图9所示:

传统语法规定式的限定和结构主义语法静态的、不深入考察“语言—认知—世界”之间关系的孤立描述必然不能真正阐释动词不定式中to的认知根源及其发展路径,也无法揭示英语语言中非限定动词形式之间的系统联系,更无法揭示非限定动词与限定动词之间的系统联系,因此,在英语语言研究及教学中,只有系统考察“语言—认知—世界”之间关系以及英语语言中相关要素之间的系统联系,我们才能摆脱传统语法及结构主义语法的桎梏,才能走上Tomasello等提出的“以运用为基础(Usage-Based Thesis)”②Tomasello,M.Constructing a Language: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p.5.的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道路。

猜你喜欢
趋向介词原型
介词和介词短语
实用趋向
包裹的一切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介词不能这样用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