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2015-03-27 00:50原喜泽张建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公安人力

原喜泽,张建明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030021)

一、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总体概述

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按照警察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警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富有中国特色的警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对学员从事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特点。

课程基本情况如下: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目前在公安院校警察管理专业大专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总课时为52课时,其中讲授学时18,实践学时34。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毅虹等主编的《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该教材内容目前难以适应职业院校教学需要,作者在对该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新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训教学体系,以适应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块化建构

本文是依据布卢姆理论对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模块化建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依据一套层级体系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该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及实操行为等三个领域。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块化力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在新的职业教育形势下重点培养和提高学员正确分析、解决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员以人为本的意识。

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以下三维:一是知识目标:理解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征;重点掌握公安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获取、考核、开发、奖励、保障、测评等七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训获取丰富的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了解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发展动向;二是能力目标: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力;具备进行工作和职务分析的能力;掌握获取人力资源的实操方法;能在公安机关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并能对已有的公安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激励;熟练掌握公安人力资源的测评技术;具备一定公安警务保障能力;培养学生实施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公安人力资源课程的教学,培养学员接受、认同和建构的情感能力,培养学员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员按程序和制度规范地管理公安工作的职业素养,把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和培养职业精神二者高度融合。

三、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警察管理专业的一门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领域来进行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重点突出知识和能力目标,以弥补教学大纲的过于概括笼统的弊端,便于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运用。[1]

(一)突出实践应用性

重点讲解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几大模块。王毅虹教材把整个课程设计为十五章,由绪论、公安人力资源产生、公安人力资源体制、公安人力资源规划、公安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公安人力资源获取、公安人力资源配置、民警职务升降、民警交流回避、公安人力资源考核、公安人力资源奖惩、公安人力资源保障、公安人力资源测评等教学章节组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安排难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为此我们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浓缩,突出重点教学模块,经过研究把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概括为八大块内容: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公安人力资源规划、公安机关的工作分析和职务分类、公安人力资源获取、公安人力资源考核、公安人力资源职业管理、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公安人力资源保障。除概述一章外,其余七个章节都是整个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涉及的核心内容,如此安排教学重点突出而又集中。七大章节的内容都与实践教学紧密相关,便于开展实训活动。

(二)突出实践操作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讲话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开展职业教育其关键就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思想,所以在公安人力资源课程的设计时,我们改变了过去理论讲授过多的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领域把实践课时大幅度增加为34课时,理论课时降为18课时,如此设计是对过去传统教学活动的一次颠覆。实践环节采用模块化教学:对于七大实训方案在每一章理论教学后,重点引导学员进行实操训练。每一实训方案基本按照以下的模式开展实训教学:布置任务——课前预习——实训方案研讨——现场示范及学员实训操作——点评讲解——实训后总结评价——填写实训报告。

四、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的体会,我们把理论教学的内容概括归纳为以下八大模块:

(一)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程精髓,运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知识目标:理解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涵义、特征;理解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建议2课时。

(二)公安人力资源规划

能力目标:正确分析公安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利用公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公安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会使用几种方法进行公安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知识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意义和作用;理解公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公安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建议2课时。

(三)公安机关的工作分析和职务分类

能力目标:使学员学会工作分析的含义与主要内容及工作分析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组织内部职位相对的价值体系,反映各职位对组织贡献的相对比率;依据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公安民警的工作分析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公安机关的工作分析程序与方法;学会职位评价的方法和工作流程;掌握公安民警的职务分类与职务序列。建议4课时。

(四)公安人力资源获取

能力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获取的特点及其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运用掌握的公安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和公安民警录用的条件、程序进行民警录用考试与测试工作。知识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获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公安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和公安民警录用制度以及公安民警录用的条件、程序,录用考试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建议2课时。

(五)公安民警考核

能力目标:了解公安民警考核的功能和意义,明确公安民警考核的种类、内容、标准及考核结果的正确使用;运用考核工作的常用方法进行科学的考核工作设计;能就考核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知识目标:了解公安民警考核的功能和意义;掌握公安民警考核的种类、内容、标准及常用方法。建议2课时。

(六)公安民警的职业管理

能力目标:运用个人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民警的职业管理的内容与要求对民警职业生涯进行实操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民警个人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民警的自我职业管理和组织对民警的职业管理理论;掌握民警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建议2课时。

(七)公安民警教育训练

能力目标:初步明确公安民警训练的内容、种类、方式;能够进行初步的公安民警训练需求分析并具备独立进行训练规划设计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公安民警训练的含义、特点、作用;理解公安民警训练的种类、内容、方式及应遵循的原则;重点掌握公安民警训练需求分析的理论及进行民警训练规划设计。建议2课时。

(八)公安人力资源保障

能力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保障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及公安民警的工资、福利与保障制度,并从基本含义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保护问题;比较具体地了解公安民警工作压力来源、公安民警心理应激和公安民警心理援助等方面,能进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保护问题分析。知识目标:了解公安人力资源保障的含义和基本内容;了解公安民警的工资、福利与保障制度,并从基本含义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保护问题;掌握公安民警工作压力来源、公安民警心理应激和公安民警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保护方法。建议8课时。

五、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模块化实训教学设计

在研究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教学的模块内容基础上,把整个课程的实训设计为七大模块实训项目,按照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及要求、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注意事项几部分进行设计:

(一)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能力。实训内容及要求: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教师提供某单位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相关材料,参训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对该单位人力资源的需求做出合理判断;在实训结束时,每位学员上交实训报告一份。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小组分工;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进行讨论,各组安排人员整理讨论内容。准备工作:对实训场地进行布置,学生熟悉教材,了解人力资源需求基本理论。注意事项:教师要对实训全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应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点评。建议4课时。

(二)职务说明书的制作

实训目的:理解和掌握职位说明书制作要求,培养学员对公安机关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的认识分析能力。实训内容及要求:公安机关职务说明书的制作,对某公安局某职位在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作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正式文本,并填写实训报告。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实训活动,要求学员上机浏览,阅读公安管理专业网站的相关信息资料,完成制作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正式文本。分组模拟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活动,每位学员在小组交流制作职位说明书,并填写实训报告。交流结束后教师对该项目实训进行点评。建议4课时。

(三)组织民警录用面试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选拔与录用公安民警的工作能力,训练选拔与录用公安民警面试的技能与技巧。实训内容及要求:模拟选拔与录用公安民警的工作面试;学员在仿真实训前须制定面试方案及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学员在实训过程中需要认真理解感悟扮演角色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实训结束时,每位学员必须完成项目实训报告,实训小组要将所有过程性资料打包后上交。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小组分工:小组内同学进行工作分工,一方为选拔与录用方,一方为被面试者。准备工作:模拟现场的设计与布置;工作人员的角色扮演的划分:主考官、考官、记分员、监督员、引导员;拟定面试问题、提纲、制作面试评分表等;主考官、考官要准备面试考题;被面试者要熟悉面试的有关要求;模拟面试:选拔与录用方和被面试者进行模拟面试。双方做好面试记录资料,并写一份工作总结或面试心得。交换角色:上述工作完成后,双方交换角色,重新组织下一轮面试。注意事项:实训教师要对实训全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参训的积极性,实训结束时参训学员要进行交流回顾,实训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点评。建议4课时。

(四)竞争上岗模拟演讲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组织参与竞争上岗演讲活动的能力,训练学员组织竞争上岗演讲活动的技能与技巧。实训内容及要求:组织进行模拟竞争上岗演讲;学员在演讲实训前须制定演讲组织方案及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学员在组织、演讲过程中需要端正态度,充分考虑组织演讲各个细节,认真完成各个步骤;在实训结束时,每位学员必须完成项目实训报告,实训小组要将所有过程性资料打包后上交。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小组分工: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为评委组和民警上岗演讲组。准备工作:模拟现场的设计与布置、工作人员扮演角色的划分(主任评委、评委、记分员、监督员、民警演讲者);实训场地安排在教室,参训小组拟定演讲题目,制定演讲评分标准及评分表格等,每个参训学员要写演讲大纲;模拟演讲:评委组与民警上岗演讲组进行模拟演讲;双方做好演讲记录资料,并写一份工作总结或演讲心得;交换角色:上述工作完成后,双方交换角色,重新组织演讲。注意事项:实训教师要对实训全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员参训的自主性、积极性。实训结束后实训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点评。建议6课时。

(五)职业生涯规划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员对民警个体职业发展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训练他们对民警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技能和技巧。实训内容及要求:学员对民警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学员在仿真实训前须做好有关职业生涯的规划知识准备工作,学员在实训过程中需要认真理解和感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状态,在实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必须完成本人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报告,并对确定的其他学员的一份职业生涯报告做出评估。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准备工作:小组搜集相关的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前期规划。实训组织:分小组对每一位学员的职业生涯报告进行交流讨论;实训结果:每一位学员完成自身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报告和本实训项目的实训报告。注意事项:实训教师要对实训全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员参训的自主性、积极性;实训结束后,实训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点评。建议4课时。

(六)培训计划起草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起草工作计划的写作能力,训练学员起草工作计划的方法。实训内容及要求:训练学员起草工作计划。学员在仿真实训前须掌握起草工作计划的写作结构、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所起草的培训计划,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实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实训报告。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教师给出接受培训民警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要培训的内容;学员结合教师所述,起草一份培训计划;教师指出学员在培训计划中所出现的问题;学员对自己起草的培训计划进行改进与完善。实训结果:形成一份培训计划。注意事项:实训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过程给予指导,充分调动学员、发挥学员自主参训的积极性。建议4课时。

(七)民警异常行为观察实训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对公安民警异常行为的观察能力,训练对异常行为观察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实训内容及要求:模拟公安民警异常行为观察场地和环境设置,学员在仿真实训前须制定对异常行为的观察方案及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学员在实训过程中需要认真理解感悟扮演角色岗位必须具备的相应行为举止及其分析判断能力,在实训结束时,提交实训报告。

实训组织方式和实训组织:小组分工:小组内同学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扮演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准备工作:模拟观察室的设计和场景布置,协调开放本校相关方面的实训基地,工作人员进行角色的划分:具有异常行为的被观察者,行为正常的相对观察者。拟订观察活动的方案设置,在训练观察过程中的心理判断脚本。被观察者对扮演具有异常行为人员的角色定位能力的控制的预备练习。模拟观察活动:在心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关行为分析训练,包括:进行团队互动活动或采用现场情景剧演示办法。观察者做好观察活动中的记录资料,在课后完成一份观察分析报告。交换角色:上述工作完成后,双方交换角色,重新组织模拟观察活动。注意事项:实训教师要对实训全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参训的积极性,实训结束时参训学员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交流回顾,最后实训教师进行全面点评。建议8课时。

[1]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公安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