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模式分析下的国外文学出版方向分析

2015-03-27 21:29孟高旺

基于市场模式分析下的国外文学出版方向分析

孟高旺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

摘要:国外文学的出版发行在我国扩大开放和与海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能够促进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国民的素养。尤其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出版发行优秀、经典和最新的国外文学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我国的出版发行机构应该准确的把握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市场走向进行客观的分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国外文学出版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其中影响因素,最后以市场模式为依托,分析了国外文学出版的方向。

关键词:国外文学出版;市场模式;出版方向

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文化与文学的范式也在积极的做出转变,引进和出版国外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这一先现象的合理和客观的迎合。比如,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近年来,我们对于国外文学的翻译工作做得很多,出现了大量的译文作品,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却并没有被客观真实的引进进来。更为重要的是,国文学的出版发行在我国扩大开放和与海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能够促进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国民的素养。尤其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出版发行优秀、经典和最新的国外文学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我国的出版发行机构应该准确的把握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市场走向进行客观的分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国外文学出版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其中影响因素,最后以市场模式为依托,分析了国外文学出版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时下国外文学的出版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引入优秀文学,繁荣祖国文化。

一、国外文学的出版现状

(一)国外文学出版的国别敏感性

按照国外文学的出版规律,对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作家和作品一直十分敏感的,是作为出版的重点与热门存在的。而近年来,俄罗斯、韩国和非洲国家的文学作品也正在受到国内出版机构的关注,作品被出版的数量不断上升。这样一来,不但扩大了文学出版的选题范围,也在译介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民营出版机构还是老牌的出版机构都为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与此同时,国外文学出版方面的弊端也逐渐的显现了出来。比如,随着出版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能够良好的从事国外文学翻译与编辑工作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十分欠缺,一些出版机构由于缺少相应的语种翻译、编审和编辑,而使其陷入了危机之中——选题者又是译者、编者也是校订者、推广者也是选题者——国外文学出版发行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二)侵权与官司频发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花在收购版权和支付海外著作权人版税上的费用都很高。可是由于较低的准入门槛加上利益的驱使,一些明显缺乏国外文学专业出版能力和版权管理能力的出版机构也不断的汇入到这一行业和领域之中。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些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却以恶性竞争的方式对其竞争对手进行排挤,并与此同时,漠视版权的归属,将市场上热销的国外文学作品译本进行写改后便以新译本的形式重新推向了市场。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使得一些明显违背出版初衷的出版机构能够趁着行业法规的缝隙趁虚而入,扰乱市场秩序。这样一来,国外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障,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授权机构都会以对作品的抄袭、变相抄袭或者剽窃、粗制滥造为名,对出版机构发起侵权的诉讼,这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功利化趋势明显

几年来,在网络文化和电视剧文化等因素的同时作用下,我国的部分出版机构将出版重点放在了穿越和奇幻题材等方面,对于该类的文学作品甚至出项了互相争抢的局面,真正静下心来出版有价值、成系统的丛书和套书并不多见。虽然部分实力较强的出版机构在做国外文学的出版工作,出版的文学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民营类的出版机构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获得超额利润。可是,这些出版机构在基础工作方面却做的并不理想,其态度与出版业的初衷有明显的背离。甚至一些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已经扭曲,在出版国外文学作品时只署上作家的名字,而将其国别去掉,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出版机构估计到了作家的名气问题,而此法恰恰是舍本逐末,将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埋没,也明显不合版权的规矩。

(四)海外出版冲击国内市场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图书发行市场就逐步的实现了对外开放。虽然现当代国外文学市场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扩展,读者对于国外文学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诉求也只能在长期的培养之后才能被确定下来。但是,即便如此,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出版市场的开放为国际上大型的出版集团提供一个漂亮的突破口,它们是不会满足仅向国内出版机构转让中文版权的,而是会通过合作出版的形式,逐渐的、主动的介入到中国市场之中。如此一来,我国出版机构在这独立引进、出版国外文学作品方面就会遭遇明显的困难,出版成本也必然会水涨船高,而将这一成本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之后,又会推高文学作品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国外出版机构的下风,形成对我国本土出版机构的强烈冲击。

二、国外文学出版的影响因素——基于市场模式的分析

在当时代,出版业已经逐步的完成了市场化的变革,国外文学出版工作也要按照市场发展的模式确定自身的定位和战略取向。而为了完成这一点,需要国外文学出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确定其出版的方向。

(一)审美因素

毋庸置疑,文学是美的艺术。这种艺术的呈现是通过文字、词句实现的。因此,在国外文学出版问题上,对原文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翻译工作会原滋原味的呈现作者的本意,能够将读者带入到真实的作品场景之中,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对美、对艺术的诉求。但是,近年来,虽然翻译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翻译人员正在成为一种短缺的资源。而这种资源的缺失直接导致的便是翻译作品质量的下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疑问,影响阅读的效果,文学作品的美的特性和艺术属性也就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一些读者要么选择直接购买国外文学原著,要么放弃对国外文学的阅读。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最终呈现出来,都会直接影响到国外文学的出版市场。

(二)读者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读者对于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是,即便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读者市场还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读者市场来说,要以时代的物质条件危险,又如,社会价值体系也会对读者的阅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对于国外文学出版工作实际上都曾经走进了一个典型的误区——出版机构热衷于对文学作品的发掘和出版,而对于读者市场的冷清以及冷清背后的对于阅读的漠然并不关心,而事实是,我国读者对于出版物的引致需求并没有真正的被发掘出来,出版行为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就难以被全面的展现。

(三)文化因素

国外文学的出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影响其效率和效果的因素必定是多方面的。除了读者市场会对国外文学出版形成一定的约束外,出版市场的文化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出版国外文学作品要考虑到出版市场文化的立场选择问题,需要对时代发展的背景、文学作品母语语境的文化征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国外文学出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因为,从读者的角度讲,文化会影响其群体的形成和阅读消费的倾向性。因此,在出版国外文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全面的了解特定读者群体的文化倾向与价值取向。否则,偏离了读者群体的知识本源,选择了错误的表达途径和表征方式,都将置国外文学的出版于困境之中。

三、国外文学的出版方向

“五四”运动己经过去近一个多世纪了,但是在这一个百年之中,我国对于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工作还仅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在近30年来,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了对国外文学名著的重印和国外畅销数的翻译上,真正的应该与国外文学的出版发行接轨的工作还处于零散的状态。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市场模式为基础,重新确定国外文学的出版方向,以更为完整、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进行筹划,能够使读者在阅读国外文学作品时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一)加强对大众文学的出版和研究

在国外文学体系中,无论是英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的文学作品中既有严肃的文学作品,也有大量的通俗性和消遣性的读物。两种风格的文学作品针对着不同的人群,前者以学术性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为阅读对象,后者则针对大众。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出版国外文学作品,使其能够使更多的读者收益,就应该选择或者借鉴出版市场成熟国家的模式,向大众推广通俗类的小说或者“畅销书”。同时,我们还应当为此建立正确的态度,通过探讨和研究,将其内容要去进行取舍。

(二)增加积极向上的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量

当今社会的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无论是文化维度和知识体系,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行为模式,都前所未有的多样化了。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对国外文学作品进行斟酌,一股脑的引进和出版,势必会将一些文化的糟粕和症结同时引进到我国社会中,产生消极的后果。因此,为了对读者形成正面的教育,使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形成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正能量,就需要增加积极向上的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量。比如,将世界范围内有成就的名人事迹进行出版,尤其要对其坚强的品格、合作的意愿、豁达的心胸、强烈的自信进行宣扬,以此启发和激励读者能够坚定岗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此外,还应将世界发展的消极面和阴暗面揭露出来,出版一些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使读者能够深入的了解社会发展中蕴藏的深刻矛盾和人际交往间的虚伪和残忍。这种一反一正的出版策略,将带给读者更多的激励和事物发展的真相。

四、坚定国外文学的出版方向,建立出版工作的辅助机制

为了使我国国外文学作品的出版工作顺利的实施,需要坚定国外文学的出版方向,建立出版工作的辅助机制,保证出版工作能够与市场模式保持一致:(1)在我国本土出版机构出版国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海外出版机构也对我国的出版市场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在版权引进方面更加规范和严格,通过市场化的模式,充分利用媒介宣传国外文学作品,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2)国外文学的出版工作应设立准入制度,最大限度的遏制国外文学出版领域侵权事件的发生,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同时,要通过激励措施,让更多具备国外文学出版资质的出版机构进入到这一行业之中,并对侵权、盗版的出版机构实施严厉的打击,提高其违法的成本。

五、结语

从多年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国外文学出版工作对我国的现当代文学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是意义非常的。甚至可以说,我国对于国外文学的出版和发行,已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翻译作品进入社会的最后环节。因此,需要按照市场发展的模式确定国外文学的出版方向,加强

对翻译、编辑的培训与管理,以新的出版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手段促进国外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差异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PA115004;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安徽省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3A175;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布迪厄社会实践论视阈下翻译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SQRW064)

参考文献:

[1]刘彬,李苑.脍炙人口的译作为何少了——访中国版协国外文学出版研究会秘书长李景端[N].光明日报,2011-11-18,(005).

[2]王炜.国外文学名著的出版与读者市场[J].编辑之友,2006,(3):20-22.

[3]章祖德.国外文学出版与市场艰难接轨[J].中国出版,2001,(1):120-121.

[4]肖东发.试论出版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J].出版发行研究,2002,(2):79-80.

[5]石宗源.打造精品力作传承出版文化[J].出版科学,20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