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提升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5-03-27 21:29白冰,秦茂林
关键词:艺术类新媒体有效性

基于新媒体提升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白冰,秦茂林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党务工作者利用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合适宜。由于高校党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和数字化的推进,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与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相结合,提高政治学习的有效性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的应用基础、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新媒体应用的紧迫性、当前应用的不足、增强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的应用途径等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类;政治学习;有效性

新媒体技术是主要基于计算机、手机、网络和各种媒体应用程序结合起来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提供各种便利的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升级,在艺术类学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高校应抓住机遇、研究特点、把握规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因素为解决党建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升艺术类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并积极实践。

一、新媒体的应用基础

(一)新媒体的硬件基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手机等有线或无线设备在高校尤其在艺术类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几乎100%,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在高校艺术类群体中几乎达到每人至少有一台设备的水平。信息网络不断升级,使用速度不断提高,很多高校无线网络已经全覆盖,手机、平板等可无线上网设备可随心、随时、随地使用。这些为新媒体的应用发展打下了稳固的硬件基础。

(二)新媒体的软件基础

随着新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硬件不断强大而来的是,新媒体应用软件台平的推陈出新和不断完善。如当下比较流行的平台有:QQ、BBS、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实现基本的文字、图片的交流,还能实现语音、视频的实时互动,使互动各方处于一种平等、自愿、自主的交流环境。艺术类大学生对新媒体软件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经常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新媒体软件。这些为新媒体在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有效性上奠定了很好的软件基础。

(三)微文化基础

在这个信息化与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时代,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都不断加快,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微文化发展迅速,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型小说、微型党课等,微文化以其简短、快速、精练、通俗、个性、灵动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到微文化的共享、共建、共荣之中,体现出了很强的传媒能力。

(四)艺术类学生的特性基础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性基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其追求个性,讲究时尚的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大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流行的元素,敢于实践,对于新媒体的推广、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学习上有所偏颇,重专业、轻基础理论;重实践、轻文化,微文化的出现,对艺术类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再者,认识比较感性,组织纪律性不强,对于以往的政治学习方式不感兴趣,通过新媒体环境可以改善时空上的限制和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问题,作为艺术类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有益补充。最后,理想信念淡薄,比较务实,因此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利用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使其在满满的正能量场中自觉学习。

二、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新媒体应用的紧迫性

(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主要通过上好思政课、开好学习会、展开大讨论、整齐划一的实践活动等来进行,对艺术类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为了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各级党组织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将新媒体的鲜活性充分引入政治学习活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先进性充分体现。

(二)密切党群、全面深入的要求

艺术类大学生在我国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能够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使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

(三)尊重学习主体,学习规律的要求

艺术类大学生其学习的方式与普通文理科生有很大区别,很多课程结课不是以普通的考试来检查,经常会以考核、考察、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以小组或者单独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经常在校外进行各类采风、实习。

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传统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时间上不易安排,学生比较分散。新媒体受时空限制小,能够尊重学生主体和学习规律,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主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三、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应用的不足

(一)党务工作者自身认识不足

在党务工作者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党务工作者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到位,以传统观念开展工作,把用新媒体发通知、传文件理解成应用好了新媒体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促进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这样开展工作的结果会出现,工作越做越多,事情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成绩却不太明显。如果党务工作者本身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那么其使用新媒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影响,新媒体使用技能也就很难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特点结合。

(二)高校全面应用新媒体的制度不健全

新媒体技术在人才密集的高等院校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更是受欢迎。高等院校推行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都应用新媒体技术,但没有做好分工、明确责任、确定步骤,没有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造成部分党建工作者在开展党建加强艺术类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推动力不足。

(三)对于新媒体空间的引领不足

新媒体技术在艺术类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类别较多,有的喜欢QQ、有的喜欢微信、有的喜欢微博、有的喜欢论坛等等,党建工作者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也因人而异,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所使用的主流新媒体平台没有全面引领,无法发挥各种新媒体平台在艺术类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中的综合效应。

(四)对于宣传学习内容的监管、更新不及时

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让世界村变成了零距离,所有时政理论热点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通过新媒体转载、评论,呈现在艺术类大学生的眼前,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能出现一些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党务工作者如果对信息的监管不及时,就会使错误的观点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就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新媒体党建平台上的信息,有的长期不更新、更新很慢或者未抓住时政热点、重点、亮点,与信息化党建教育时代严重脱轨。

(五)未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新媒体主题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不能太沉闷,否则难以达到教育效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学习特点。目前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很多党务工作者按照惯性思维,传统学习模式通过开会、办学习班、写学习报告等,即使利用新媒体也只是简单转发,未能将学习内容、专业教学安排、学生的特长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主题教育。

四、增强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有效性的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机制

开设有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各级领导,在主管学生党建过程中,需要从领导层面重视发挥新媒体在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政治学习中有效性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新媒体应用能力,健全新媒体应用的各级考核量化体系,为党建工作上层次、出水平奠定基础,为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中发光发热提供政治制度保障。

(二)推进“红网工程建设”

利用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中开展政治学习,推行“红网工程建设”。建设专题党建教育学习网站、党建微博、微信平台等,及时上载、更新、丰富学习内容,安排专人进行平台维护,对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话题及时给予回复。对于传统党校集中上课进行改革,开设网上党校,采取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在阶段性学习时间内呈现出内容丰富、时间灵活的特点,解决艺术类大学生经常外出写生、实习所带来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针对手机开发政治理论学习的互动APP,使学习变得更简单。使艺术类大学生政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关注、变突击学习为终身学习、变要点学习为全面学习。

(三)结合艺术类专业学习特点开展主题理论学习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专业特长、文艺爱好广泛、经常采风实习,在加强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上特点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专题网站或者其它专题平台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体现该主题的电子书画展览、话剧视频展演、微电影展播、制作雕塑展示等,让艺术类大学生发挥专长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参与原创新媒体素材制作过程中受教育。

(四)提高专业教师新媒体政治素养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般认为:专职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是主要力量,由于艺术类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离散状态,并以专业教师的单独指导或者小组指导为主,艺术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专业教师的交集多,与专业教师通过新媒体手段沟通也非常频繁,专业教师的新媒体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到艺术类学生政治学习的成效和政治素养的高低。因此,高校应重视提高从事艺术类专业教学教师的新媒体政治素养,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陈松青,覃干超.基于新媒体视域的高校党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11).

[2]马文萍,崔君潇.新媒体的发展应用对高校党建的挑战和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3]胡忠青.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

[4]于苏静.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3,(13).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新媒体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