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微博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5-03-27 21:29尚起媛
关键词:挑战对策大学生

高校思政微博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尚起媛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思政微博已成为部分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思政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微博关注度低,互动少,内容枯燥乏味、沉闷无趣,管理无序等等,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笔者尝试性的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桥梁,发挥微博这一平台所特有的“关注”、“转发”和“评论”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粉丝与教育者的平等互动,创新思政微博的内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微博管理团队,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微博;大学生;挑战;对策

一、微博的兴起及思政微博的发展现状

(一)微博的兴起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向外发布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自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Twitter”诞生以来,就迅速风靡于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用户,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更是“微博”用户的主力军。甚至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就率先使用“Twitter”与选民进行沟通。

在这一席卷世界的新浪潮下,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2010年2月21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开通了微博,粉丝一日过万,使得众多网友纷纷开始关注微博。随后大批量的名人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号称“围脖女王”的姚晨拥有七千多万的粉丝,诸多企业用户也通过微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所下降,但据2015年2月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仍保持有38.8%。[2]从已注册的微博用户数量上来看,仍然位居全球第一,而学生群体又是微博用户中数量较大、较活跃的职业群体之一。

(二)高校思政微博的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媒体、高校、公安、司法等纷纷开通微博,据2015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和微博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政务指数报告》显示,2014年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30103个,比2013年年底增加近3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94164个,公务人员微博35939个。报告还显示,党政宣传、团委、公安系统微博进入政务微博的“第一梯队”,这三个系统的官微数量都已经过万。[3]高校思政工作者也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少高校都相继开通了微博,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阶段国内高校开设的思政微博,主要形式有三种:高校官方微博、辅导员微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微博。[4]高校官方微博主要用于高校以官方形式来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包括通知、招生、招聘、就业等等,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团委微博,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高校思政微博都是以共青团组织的名义开通的;辅导员微博开创了辅导员工作的新方式,更大程度上拓展了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空间,提升了辅导员对学生的领导力;笔者在本项研究中更多探讨的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微博,笔者认为思政微博的前两种形式虽也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还是有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开通、及时更新维护自己的专业微博,利用该平台与学生开展广泛的互动与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对他们施以“润物细无声”的三观引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本项研究从思政微博建设的角度出发,尝试性的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桥梁,以期能改善思政微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为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出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二、思政微博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为了适应并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广泛的将微博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但对于思政微博的定位还相对模糊,对于如何运作还没有整体方案,对于如何发挥思政微博的优势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目前基本处于“边干边摸索”的状态,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一)思政微博的“空荡荡”现象

思政微博的空荡荡现象,主要表现在“粉丝数”和“发博数”两项数据上。第一,粉丝数量少。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思政微博开设以后,只有少部分学生给予了关注,个别学生关注之后又取消了关注,能做到持续关注的学生则更少。第二,发

博数量少。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已开通的高校思政微博中,有些思政微博发布数量只有几十条或者一两百条左右,极个别的微博发布数量超过一千条,经验表明微博的发布数量是与粉丝的数量成正相关的。还有些思政理论课教师把微博当成了网站来维护,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偶尔更新一次,平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殊不知微博的优势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炼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若更新速度无法保障,则形同虚设。

(二)思政微博的“独角戏”现象

思政微博的“独角戏”现象,主要表现在“被评论数”和“被转发数”两项数据上。第一,思政微博的被评论数较少。学生粉丝在参与互动上表现消极,更多的学生粉丝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未留下只字片语,思政微博成了发布者的独角戏。而微博受到年轻人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动,青年人在微博中也拥有话语权,但反观思政微博,这一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第二,思政微博的被转发数较少。学生在专注思政微博之后,发现很多信息“官方化”、“形式化”,很难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兴趣所在”、“困难帮助”和“问题解答”,因而失去了反馈的热情和转发的动力,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思政微博丧失其作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平台应有的作用和存在价值。

(三)思政微博的内容狭义化现象

现阶段从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已不是问题,关键是要高度重视微博承载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微博的内容狭义化现象表现在:一方面,思政微博成了信息发布平台。部分高校思政微博俨然学校或者部门的公告栏,发布者只是简单的拷贝新闻网站的报道或者随意的提取上级组织下发的通知文件,不经重新设计和修改直接发布,比较“官方”、“不接地气”,使思政微博成了“微缩版”的校园网,与大学生真正关心的内容有差距,这是部分高校官方微博需要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思政微博带有浓厚的传统思政教育色彩。发布者简单把原有的思政教育内容生硬地“搬上”微博,内容大都集中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方面,比如思政课件、方针政策、道德楷模、名人名言等,很少发布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如专业迷茫、学业困惑、情感焦虑、心理问题、实习指导、就业技巧等,导致大学生对思政微博不感兴趣,从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会被其它新传媒工具所吸引。

(四)思政微博的管理无序化现象

开通思政微博不是目的,维持思政微博的适时更新、良性运转,实现微博的思政教育功能才是目的。现实中,高校思政微博往往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很多高校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政微博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和预期,对思政微博的建设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仅将开设微博视为顺应网络潮流和完成上级指示任务,机械地将微博作为发布工作信息的工具。即便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开通了微博,但由于缺少领导和监督,缺少团队的支持,在持续维护上做的不够,也就是微博的质量差,普遍存在数量少、粉丝少、互动少、内容单调、更新不及时、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甚至有一些思政微博完全是形式主义,只是为了迎接某项检查或者是响应上级的指示而设立,待检查一过或者领导不监督不重视了,思政微博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思政微博建设中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设法提高思政微博的人气

有学者说没有粉丝的微博相当于“无人的教室”,无人响应何谈教育效果?只有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关注热情越高,这一平台的影响范围才能越广,发挥的作用才能越大,因此拥有粉丝的数量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被动关注”思政微博。当代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热情不高的倾向,加之思政微博自身从名字上来看对青年学生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让学生自发关注思政微博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主动招募学生。比如:以笔者所在的马鞍山师专为例,2012年在全省率先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大胆的提出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各占50%,创造性的推进了6+2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深得师生满意。在改革中笔者尝试性的将思政微博融入占一半课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关注思政微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微博中相关热点话题的讨论,借助微博平台丰富的时政新闻信息拓展课堂教学,并将学生在思政微博中的表现作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成绩的评价指标之一。

其次,丰富思政微博内容,变学生的“被动关注”为“主动关注”。学生关注思政微博之后,教师需要持续维护好思政微博,做到微博内容及时更新,话题新颖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思政微博的持续关注,把它当成自己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进而学生主动认识到思政微博的作用和价值,主动意识到通过关注思政微博并与之互动和交流,可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成长成才。

再次,实现师生的“相互关注”,推进思政微博的良性发展。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主动通过微博“关注”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兴趣爱好,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赢得“90后”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并带动校园里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相互关注”,开辟集传播、交流和教育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二)设法调动师生的良性互动

话题讨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伴随网络的发展,思政话题的交流可从线下逐步拓展到线上,而微博完全具有成为更为平等开放的新型教育平台的潜力。如何发挥微博平等的话语权这一优势,直接关系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将思政微博的话题讨论设置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要灵活的开展实践教学且充分的发挥微博“评论”功能,调动学生敢于评论,乐于评论。教师可用网络聊天的自然沟通方式与学生平等互动,允许学生自由地质疑、发言和评论,在交流学生隐私话题时可通过微博一对一聊天功能进行单线沟通,在灌输思想或答疑解惑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和口气,消除思想政治工作者留给人的说教刻板印象,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微博的“评论”功能,为教师提供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在评论中,教育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观念并开展针对性的疏导工作,渗透社会主流

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其次,注意控制不恰当言论,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学生在评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不妥,甚至偏激的言论,教师在包容的同时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控制,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辨别能力,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因为微博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互动,潜水性质较为明显,所以高校思政微博管理人员要客服困难做到人工审核每条评论,果断删除不恰当言论和“垃圾”信息,杜绝一切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思政微博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不利于国家建设的恶意信息,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微博氛围。

(三)思政微博内容的编创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校的层次、专业的特色、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发布微博信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视思政微博为心灵乐土和精神家园,进而成为它忠实的“粉丝”。

首先,主题要明确,内容要多样。思政微博不可像一般的个人微博,为了博眼球刻意追求“天马行空”、“出奇制胜”,思政微博在内容编创时要特别注重其受众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要服务于思政教育的目标,不可与思政教育的宗旨相背离。具体的内容上不受传统思政教育的拘泥,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做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还应涵盖学业困惑、贫困救助、心理健康、情感问题、成长发展、实习指导、就业技巧、“三观”引导等方面。

其次,话题要“接地气”,语言要生动。在设计时,话题的选择要体现“三贴近”原则,只有“接地气”的话题才能是受众所熟知的,并且是乐于接收和追捧的。可以围绕思政教育目标,选择具有时效性的热点新闻、案例,老话题也要充满时代感,确保话题能够命中学生的关切焦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并能够预测话题讨论的走势。博文语言要生动要体现青春的气息,尽量多用通俗易懂、富有文采、幽默诙谐甚至是表情符号类的“微博语言”进行表述,力求在140字的范围内将意思表达到位。

再次,信息更新要及时,表现形式要多变。凡是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都具备这样的特征:信息总量大,信息更新及时。思政工作者要做到持续的及时更新信息,如果思政微博信息滞后或者不传递有效信息,还谈何教育?在微博编创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提供的各种多媒体功能,整合多元化的元素,合理的将视频、图片、flash动画、、语音、超链接等元素融入微博设计,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提升媒体信息的延展性和丰富的内涵。“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形象生动的设计方式,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更加适用。[5]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微博管理团队

首先,组建思政微博管理团队。高校思政微博的更新互动、维护管控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了管理人员短缺的现象,但实际是“相对短缺”。由于受网络技术的限制,目前擅长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是中青年教师,慢慢形成了网络思政教育就是青年教师阵地的错误观点,一些中老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敬而远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节奏,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能,探索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如何引导有深厚思政教育理论功底的中老年教师加入思政微博建设的队伍,如何实现素质过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成长为微博世界的“意见领袖”,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思政微博的实际维护过程中要形成一支由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共同组建的微博管理团队,且要保证这支队伍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沟通能力强。

其次,团队要制定操作指南,协助共进。思政微博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位教师和学生,需要大家默契配合,发挥合力的作用,而制定一份好的操作指南显得必不可少。这样会告诉团队成员在运行思政微博中应该保持的原则,发布信息的口吻,发布的程序,互动的立场,垃圾信息的清理,以及特色工作的提示等等,使得思政微博能在团队多人的共同管理下井然有序的发展,让它更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结语

总之,将微博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间还不长,思政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思政微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更好的发挥思政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言行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如何让思政工作者发展成为微博世界的领军人物等等认识还不够深入。这需要思政工作者充分依托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边学边做,边做边总结,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提高思政微博工作的实效。

(注:本文系安徽省质量工程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112;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编号:2014gxk093)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型博客[R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 9/11036874.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3]新浪网.2014政务指数报告发布新浪认证政务微博突破13万个[RB/OL].http://news.sina.com.cn/c/2015-01-27/181831450026.shtml.

[4]刘亚军.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理论界,2013,(5):211.

[5]陈长胜.浅谈高校思政微博的编创[J].青年与社会,2013,(13):91.

猜你喜欢
挑战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