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15-03-27 21:29卢琰
关键词: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卢琰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体系,应以学生为本,从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估、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完善

一、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机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由校级领导担任负责人,资深的专业老师担任副职主抓全面工作。各院系设立分机构负责人,主要负责本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每个班级设心理委员,及时掌握班级同学心理发展动向,随时向辅导员或院系汇报。学校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和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中精心选拔,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构:一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为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包括治疗室、侧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协会;三级为院专心理咨询室;四级为班级。每个机构都有其主要职能,上传下达、左右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而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校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将教育内容分为两大类:发展教育和健康咨询。前者是普及教育,覆盖面广,起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后者是健康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到健康心理状态。具体内容如下:发展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一新生适应问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未来职业规划、恋爱与学业等。健康咨询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主要针对由于学习、交往、情感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精神和行为障碍;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对有共性问题的学生集体做心理疏导,如自我觉知、减压放松等。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一)发展教育方式

发展教育可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育部要求将此课程作为大一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全校适当开设几门心理学选修课,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如大一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大四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等等。此外,与学生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比如每年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月)开展系列活动,有心理健康知识竞争、经典心理影片欣赏、心理剧和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

(二)健康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按性质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根据求助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咨询方式。第一,个体咨询是以求助者个人作为对象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是由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第二,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第三,电话心理咨询是通过电话这一现代通讯手段,运用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及时、迅速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恢复心理平衡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四,网络心理咨询是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主要有QQ聊天,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网络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的优点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学校学生管理

部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在网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困惑答疑、心理辅导等内容,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第五,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有需求的同学和朋友予以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比较相似,很容易形成同理心产生共鸣。朋辈咨询有时比专业辅导老师的咨询效果更快捷有效,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四、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

首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疏导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问卷和量表进行,如SCL—90,智能测量、人格测量、临床测验等。其次,对预警学生进行预约访谈。根据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筛查出预警学生,并将他们按问题和程度进行分类,及时与他们所在院专的负责老师联系,对预警学生进行约谈。约谈之后再对确实有问题的学生根据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辅导方案。

(二)个案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对于日常接待的个案咨询效果评估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心理咨询前评估。辅导老师根据来访学生的自述和询问进行诊断,需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进一步分析。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咨询前后效果对比提供参考数据。其次,心理咨询过程评估。主要从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以及每次咨询后的感想、行为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心理咨询后评估。一是咨询结束后对求助者再进行测量,将咨询前后两次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咨询的效果;二是自我评估,让学生评估自己通过咨询后的变化;三是辅导老师定期跟踪服务,应与咨询过的同学保持一定时期的联系。因为很多来访学生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所以老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提高咨询的时效性。

(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性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多偏重于教师方面,主要是通过活动内容、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筹备、活动的开展、操作技术等方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从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包括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学生的满意度、自我体会及日常行为等。此外还可以从辅导员及家长等渠道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反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观察、收集、组织、储存、提取、整合和实际评价的过程。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评估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上有了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通过评估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变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逐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首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团委、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学校相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培养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再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症状较轻者,可在校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和特别严重的学生,学校还应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有必要时还要及时转介到专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六、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氛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全方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首先,建设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整洁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陶冶情操。其次,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积极为学生创造文明、祥和、宽松的成长环境。再次,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以身作则,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在平等、和睦、民主的环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第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社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总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实践运用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机构会逐渐完善,软、硬件设备更加齐全,专业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注: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013014)

参考文献:

[1]王万章,赵勇,贾琳.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

[2]聊迎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朱爱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7,(3).

猜你喜欢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三星电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