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人文教育探析

2015-03-27 21:29祁福雪
关键词:人文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人文教育探析

祁福雪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的必然选择,也是新世纪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核心是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育模式。人文教育是这一模式下的重要元素,要成为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实用人才,一定是一个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人文教育;探析

2014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相继公布,《职业教育法》修法工作启动,教育部发出《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年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宣布“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调整中国的教育结构,尤其针对高等阶段教育的全方位调整、转型和升级”已经开始。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传统观念论断,高等教育就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而言,其意识形态属性尤为明显,但就其在社会的功能和行业位置则体现出服务业的特性。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当今中国社会凡有市场交易的领域,“供大于求”已成为新常态或主要特征。高等教育在走过“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也褪去了高不可攀的面纱,人们终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洗去铅华的大学生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大学期间能够掌握一项立足社会、自食其力的本领或技能,既是大学生的真实需要,也是高等学校社会功能的基本目标。大学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文科、理科或综合性的,也不再是划为三六九等的一本、二本、三本的层次差别。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是行政命令式的人为地划分而被动地适应,而应是树立谋求生存自我发展主动迎接社会选择的战略意识。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完整系列的实施方案,“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1]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用、高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的特质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高校的毕业生进入了人才市场也就具有了人才产品的相关特质。如果从高校是否具有存在价值和社会贡献力来判别,莫不如考评高校的毕业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或是大学生自身价值是否得到实现。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其本身的品质、功能和声誉必然打上其生产厂家的元素,其生产模式和技术参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用、高素质”的人才模式为毕业生即人才产品提供了特有的技术参数,决定了其人才产品的特点和品质,犹如血脉和基因代代相传,借以时日,一定会成为学校的品牌。

厚基础就是毕业生要有厚重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不以科研型学术型为成才目标,不代表不需要厚重扎实的基础知识或者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方向,还制约着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走得多远,甚至还影响着其人格是否健全完整。有不少的学术精英或者科研奇才不谙世故,有的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各行各业的一般工作者,如果有厚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工作得心应手应对自如,而且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人及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也自然和谐稳定。

宽口径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校学生数量规模扩大而素质相应降低的现实考量,也是行业需求多元化和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是“人人有才,人人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人才培养观的科学阐释。

强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金字招牌。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答卷子”的好学生,用人单位喜欢的是能“动手动腿动嘴动脑”解决问题的操作工、服务员和管理者,实现这些目标完成预定任务的前提是过硬的能力。

重实用则深刻触及了当前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的沉疴痼疾。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课,教师习惯依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经脱离了实际,几乎每个科目每门课程的考核都是以书面答卷的成绩来判定优劣,学校或者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并不是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好员工,不好用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教的和学生学的不实用。

高素质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终极目标和综合标准。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抽象也具体,既体现特色的现实存在也蕴涵着成长拓宽空间。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是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最好评价。

三、人文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应用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的“理论+实践”两大体系的立交桥中,着重强调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着重明确

了科学教育回答“是什么”,而人文教育回答“应该是什么”。[2]尤其突出了科学教育的理性和人文教育的感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融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及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在基础理论教育中侧重基础素质的培养,人文教育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社会责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不容质疑的担当。

高校是知识的高地,同样也是道德和风气的高地,加强人文教育,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立足社会适应需要服务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教育,但是绝不能轻视人文教育。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要成为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实用人才,一定是一个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是一个人格健全和完善的人,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的人。

高校应努力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培育积极健康的人文气息,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要为人师表。各个学科教学要主动自觉地传导人文知识,把枯燥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感性的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多读书看报多参加讨论会多组织各类有益活动多进行社会调查多实际投入社会实践,丰富课堂以外的学习生活,增加实践机会尽快提高能力水平。人文教育的实质是指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健康人格形成,个人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人的社会价值得以合理实现。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人格教育。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在掌握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同时,应该还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超脱物质意义的自我。人生的目标不应简单地满足各种生理需要,也不止追求金钱物质和地位,放松自己的心灵,摆脱物欲的依赖,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不自满不消沉不放纵,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灵;二是不断升华自我的追求。物质生活有限,精神追求永无止境,人文教育可以使人了解历史,洞悉未来,开拓视野,强大内心,由此带来人的变化是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在挫折中清醒面对,走出困境,超越自我。人生之路起伏曲折,既有高潮也会有低谷,高潮测试人的定力,低谷考验人的毅力。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会把挫折和低谷看成是人生常态,用积极心态去面对它,用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它,用宽广的心胸去容留它,使之成为财富和动力,成为不断走向成功之巅的台阶和踏板。

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应该是育人,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其次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服务发展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就业导向的必然选择。由此形成的人素质教育可以定位为: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内化为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性,伦理性、艺术性。

人文教育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具备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二是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及其理念,形成健全完整的性格;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学会用人文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重在定性强调体验;四是遵循人文精神具有人文思想,通过系列教学内容,如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的课程,围绕如何育人这一主题,鼓励引导学生选择音乐、文学鉴赏,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课程。

实施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一是人文素质必修及选修课是主要渠道,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体验,在专业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三是营造校园人文氛围,通过各类活动、讲座、论坛以及人文景观和环境美化来实施人文教育。

教育部公开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职教院校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英国哲学家怀特指出: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学识,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修养。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注: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问题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XJJGYBXM04)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吕红军.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4.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