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研究

2015-03-27 21:29王亮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高职高专

关于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研究

王亮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取得,一直不甚理想,究竟如何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角度,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分析了现行思政课教学对象的群体特征,指出了思政课教学对他们吸引力不足的表现,最后结合二者研究内容,围绕提高教学者个人综合素质,创设浓厚学习氛围,精心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还请行内同事交流指正。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高;高职高专

一、引言

何谓“人才”,本人愚钝的认为,首先是“德”,而后是“才”,德是基础与前提,无德的人,即是才高八斗,也是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高职高专,肩负着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心灵塑造,通过思政理论课这块教育主阵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让其在获取知识的解说传达下,形成正确的观念和信仰。

但随着互联网的风靡盛行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及西方腐朽思想的蜂拥而来、相互交织,冲击着学生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理。[1]如不及时纠正,便会偏离人生正确轨迹,越滑越远。建设国家未来的重担,就会失去中坚力量。可见,做好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须让高职高专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充满兴趣,愿意发自脏腑的去聆听,去学习,并践行于现实生活中。因此,如何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成为思政老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通过专题研究,寻找出最佳化的具体增加吸引力措施,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坚守好思政课的教育阵地,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接班人,实现高职高专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体现。

二、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对象群体特征的分析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首先得对教学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掌握到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洞察到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后期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具体实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和梳理,总结出: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力军。出长在这个时代的学生群体,他们比起学校原来“70后、80后”的群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个性特征,情感认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比如:在个性特征上,张扬,自信自负,叛逆,肤浅等;[2]在思想观念上,独立,更为开放,多元化价值取向,心理承受力差等;在行为方式上,我行我素,团队合作意识差,自私,对自己有用的,关心和去做,反之,不闻不问,非常淡漠等。这些群体特征,不得不说,给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现行高职高专思想课教学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据现场走访,现有的学生群体普遍感觉到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对自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本人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让“90后”的学生群体产生不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表现在教学上为知识面窄,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学方法的老套,与学生互动不够等;

二是学习氛围不浓。“90后”学生群体本就具有功利务实的个性。认为只要自己掌握到专业技术知识,将来能顺利就业,挣到足够多的钱就行。而思政课又在就业中发挥不出什么实际作用,因此,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

三是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还不够。让“90后”学生群体感觉到思政老师犹如一个“教父”,在干巴巴的讲大道理,空洞洞的唱高调,传递着远离生活且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知识,可对他们心中的“惑”,老人跌倒倒底是扶,还是不扶的都不能给出让人释怀的解答。

四是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等运用不多,对现拥有大信息源的“90后”学生群体,显然无法满足之需要,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五是教学方法老套无新颖。一些思政老师为图省事,惯用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传授知识方式,师生无有效互动,让本来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薄弱的“90后”学生群体,无法理解与掌握,产生更大的厌学情绪,且相当突出,较为严重。

四、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主要具体创新措施

针对上述的特征剖析与原因查找,很显然,靠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是难以完成教育目标的,思政老师必须进行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而全方位的创新,提出有效对策。

(一)注重教学者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思政老师心中首先要明白,要把这群思想独立的“90后”学生群体,统一到思政教育目标要求达到的思想境界,先得让自己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知识“丰韵”起来。在思政学术研究上,要达到一定的造诣,知识面要宽泛,跨多学科。对学生在现实中思想上产生的“惑”,能给出让其信服的“说法”,让他们在钦佩自己个人魅力的同时,激发出学习思政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言语要具有亲和力,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且风趣幽默,与学生互动较为充分,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灵活,多样化,达到在潜移默化的感染力下,让学生深刻的明白到,学习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与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二)营造浓厚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要坚持课上课下“两条腿”走路方式,为学生创设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首先保持良好课堂秩序,严明纪律,约束行为,比如针对大班级思政课的教学,按教室划分指定区域入座,不得随意走动等,并使之固化下来。其次是掌控好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授课时,目光自然与学生碰撞交流,用停顿去示意提醒发呆的学生,[3]及时引导掌控他们的不利心理因素。第三构建“好学上进”的课堂之风,巧妙的鞭策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让“歪风邪气”受到抵制,形成分明的荣辱舆论气氛。第四是课下通过建立QQ群、微信、校园思政安全网络信息平台,提出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尔后有针对性的加以疏导教育,促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灵。

(三)教学内容要更适合高职高专学生

一是要坚持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精心系统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科学合理取舍,并征求融合学生意见,公开及早宣讲,使他们有一种被尊重感,也明白自己该做那些学习准备,确保一开始就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要以就业为导向,内容与职业教育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重点加大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敢于担当,讲责任,讲奉献,在心中强烈领悟到个人缺少这些素质,用工单位也不会录用的。要不避社会热点,可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社会问题或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搬上课堂,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复杂性,更加明辨是非,促进正确观念与信仰形成。

(四)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

加大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会、辩论课和小组活动课等载体,激活学生课堂的互动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以便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要加大多媒体教学使用,通过声音、图片和形、色,生动、形象的刺激学生的感官,[4]诱发好奇心,增加注意力,进而对问题的思考,引起思维的碰撞。要积极与当地的一些纪念馆,博物馆联络,开展体验式教学,让现场的氛围,震感他们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学习,增强教学实效性。

(五)破除原有传统惯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思政老师授课要真。只有用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信息,质朴的言语,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坚持讲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才能解开学生思想的疑问和困惑,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二是要将思政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成高职高专学生能够听懂,明白的口语话,才能激发出学习热情。三是绝不能再采用原有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要联系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思考。

总之,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思政老师潜下心来,深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去悉心研究,不断地探索新的路径和寻找新的办法,才能改善思政课的教学现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最终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注:课题名称: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特点与教学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3JDSZK007)

参考文献:

[1]肖芸.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法改革路径新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8).

[2]姚惠福,纪如曼,刘若刚.打造符合高职高专规律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10).

[3]杨瑞林.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4]杨瑞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系的再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高职高专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