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疆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2015-03-28 10:56刘月林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疆民族政治

刘月林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部,安徽 淮南 232007)

从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2010年12月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召开第六次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工作部署会议,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安排内地优质高职教育资源支持新疆建设,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内地高校在“协作计划”的推动下,一大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继续学业。随着民族生的陆续到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民族生与汉族学生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存在着语言障碍、适应问题、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而了解民族生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政治上可靠、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的民族人才,也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深刻认识做好新疆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协作计划”的推行,是党和国家根据当下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谋求新疆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长治久安而做出的科学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①王鉴,安富海:《我国地方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 期,第71-76 页。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也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认为教育支援新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事关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大局,事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局,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②何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8 期,第127-129 页。。因此,加强民族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推进新疆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新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均具有重大意义,这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需要,是每一所接收新疆民族生的内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不仅要面对当下,更要面对未来。民族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未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及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和后备军。做好民族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民族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民族生的思想修养和价值追求,促使其早日成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意义深远。此外,做好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民族生进入内地高校后,与内地学生诸多的差异让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强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身份,淡化民族身份,让民族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促进校园民族团结,是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了解学生特点,做好准备工作

新疆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事关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建设,而只有了解学生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并具备了自己的心理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对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教育环境产生矛盾心理,并产生接受不接受心理”①胡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3 期。。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的影响,新疆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新疆民族生在成长环境、阅历、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与内地高校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他们长期生活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交通不便,信息交流少,在心理特点和知识素质方面均呈现出独特性:人文素质普遍较低,知识基础薄弱,情绪易激动,思维较单一,行为较散漫,自学能力较弱;长期受本民族宗教习俗、传统文化及家庭教育的熏陶,民族意识相对强烈,他们对自己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特别关注,遇到事情就要提高到“民族尊严”的高度来认识,对事情的判断不够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诱发恶性事件的发生;民族生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相对发达的内地高校求学,经济上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此外,部分民族生长期靠国家特殊民族政策照顾,导致他们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竞争意识比较薄弱,经济困扰所诱发的问题会更加突出;独特的交往习惯加上语言障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明显劣于汉族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团体,难以较快适应大学集体生活。

新疆民族生在总体上呈现出的“语言有障碍、经济很紧张、学习有压力、生活不习惯”的特点,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针对民族生迫切要求解决的“学业要完成,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机会,人际关系融洽,民族自尊心与归属感得到尊重和满足”②黄羽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践与探索》2006年第9 期。等问题,内地高校须整合各部门力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在教育方式、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方面加大改革和投入的力度,坚持不用汉族学生标准衡量新疆民族生,在兼容民族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力争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三、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

根据新疆民族生的实际情况,以贴近新疆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为出发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部分调整与整合,对传统的针对汉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适当改革,在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从民族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强化适应教育,适当增加课时,组织新生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引导新疆民族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来,以新疆地区社会现象为例证,联系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民族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将教学内容尽量通俗化;加强民族文化内涵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帮助学生自觉摆脱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想。既然民族生对自己本民族历史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相当熟悉,在教学中增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用符合其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资源去丰富教学内容,使民族生感受到亲切,以产生共鸣。在努力引导民族生宣传和推崇本民族优秀文化习俗的同时,主动接纳和学习其它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促进各民族学生沟通,形成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对于民族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五观”教育,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对学生灌输无神论和唯物论的思想,使其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区分宗教与科学,使民族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民族生能歌善舞、开朗活泼的天性,精心组织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鼓励民族生积极参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民族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帮助民族生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培养民族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对于他们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整合各部门力量,建立新疆民族生思想动态跟踪机制,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并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年级汉族学生骨干结对帮扶民族生,重点在思想交流、生活适应等方面开展“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帮扶工作。

四、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对民族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从民族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给予他们更多更细致的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育观念。

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①黄一诚,许海东:《新时期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 期。。民族生面临着来自语言、学习、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可能做”,“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42,514 页。,如果民族生的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永远也得不到激发,反而会成为其日后学习、生活的巨大障碍。因此,关注学生需求,加强人文关怀,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树立以民族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和把握民族生的思想状况以及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要真心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投入真情实感,真正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就会在思想上真正接受教育,从而深化以人为本的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由于历史条件的客观限制,民族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狭隘、封闭、从众的心理特征,当遇到某些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得不到有效疏导时,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与此同时,他们又是一个重感情的群体,具有淳朴、忠诚的民族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就极为重要。应逐步完善民族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他们的权益,在工作中加大情感投入,使存在心理障碍的民族生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和疏导,就能逐步提升民族生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建设民族地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新疆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特殊性,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政教育,不能用汉族学生的标准去统一衡量新疆学生。把握特殊性,并以这种特殊性为切入点组织教育教学,对于提高民族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政治
我们的民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