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完善

2015-03-28 10:56王晖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服务型师生

王晖

(巢湖学院 组织人事部,安徽 巢湖 238000)

一、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①《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4年5月29日,第6 版。。《意见》还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②《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4年5月29日,第6 版。。高校党组织在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学校的根本任务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新形势下,高校面临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党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好师生员工的工作任务更为繁重,迫切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目前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集聚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亟需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就达到727 万人;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精神和心理帮扶的学生日渐增多;青年教师比例居多,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大;师生的思想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日益明显。当此之际,亟需高校各级党组织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但在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部分党务工作者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把党建工作简单化,对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劲头不足。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比较被动,遇到问题工作推诿扯皮,对师生疾苦视而不见,对师生诉求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造成党建工作口碑差。

二是制度保障。目前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虽然建立了工作责任制,也下拨了基层党建专项经费,高校已基本解决党组织活动阵地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基本办公设施仍然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特别是一些地方型院校日常运行活动经费逐步增长,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各级党组织党建经费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高校党组织对党员师生的直接服务都由各级党总支、直属支部完成,随着各级党总支、党支部服务党员师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各级党总支、党支部委员和专、兼职的党务工作者的配备存在人员不足问题,担任党务工作者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

三是服务机制。在党员活动机制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重要阵地,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有的党员活动已流于形式;在党内帮扶机制方面,高校以多种形式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引导等党内关爱活动,但目前帮扶方式多停留在“输血”层面及面子工程,经费、人力的大量投入并未实现“造血”功能;在党员教育机制方面,高校基层党员流动性、独立性强,特别是学生党员,往往是刚被发展,还未进行系统教育就面临毕业,另外教职工党员平时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也无法静下心来进行系统学习,导致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服务能力。由于高校党务工作与行政事务的性质有所不同,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存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有些教工党员更是产生了“重业务,轻党务”的错误认识。现实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于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工作任务,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缺少层层抓落实,工作不了了之,导致个别党员对党的理论、政策的认识下降,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

三、构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强化服务理念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重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促使党员增强服务意识,解决“愿不愿”服务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增强理论学习实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把服务师生员工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坚持党课教育、专题报告、集中培训等学习形式基础上,创新现场交流、课题调研等学习载体。积极拓展“三会一课”等传统组织生活的内涵,使“三会一课”成为集党性分析、工作讲评、心得交流于一体的党内互动平台。

(二)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服务水平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建立一支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强的“双强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提升服务水平,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完善培养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把办事公道,善于服务群众,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实行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定期举办以提高服务能力为主题的培训研讨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好党代表任期制,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服务师生的作用。

(三)以载体创新为平台,打造服务品牌

各级党组织要以服务为主题,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员工,党组织服务党员”三大工作体系,构建全方位服务平台。

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健全服务网络,积极构建学校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服务体系。适应教学、科研、管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完善党组织设置,推进党组织进公寓、进社团,积极在实验室、课题组、实习实践基地、国(境)外留学生及研修教师中设置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拓展服务视野。

二是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师生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是组建特色服务团队,细化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实现服务载体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四是深入一线、联系师生。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调研走访、联系基层单位、与党员群众学生谈心谈话、联系高层次人才、联系学生党支部和班级等制度。推进学校党组织与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等党组织结对共建,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是健全党内帮扶机制,搭建服务桥梁。各级党组织要注意把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结合起来,深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服务全过程,尤其要做好家庭和学习困难学生、青年教职工、子女不在身边的离退休党员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和帮扶工作,切实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与感召力。

六是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三亮三比三评”(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自评、群众评、领导评)、“我为党旗添光彩” 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服务学校改革发展”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七是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特色项目”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计划,给予创建活动经费重点支持,用项目和示范点建设,引领推动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八是构建学校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党务热线、QQ 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增强党组织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做好解疑释惑、宣传政策、便民服务等工作,以网络信息技术助推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

(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健全服务机制

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直面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一是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机制。学校党委要进一步落实服务责任,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激励考核制度,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沉。

二是党组织服务党员机制。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适度扩大差额比例,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机制。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党委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三是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直接联系和服务师生,着力在完成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资助生活困难学生、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做好服务。完善集中服务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集中服务日、党员干部轮值服务等制度。健全师生员工利益维护机制,完善师生员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各项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侵害师生员工权益的行为。坚持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推动公开承诺常态化、制度化。

(五)以条件保障为支撑,优化服务资源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师生员工服务。保障党建工作经费,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提高党费返还比例。学校和院(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设置党员活动室、党员资料室,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员实践服务基地。落实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健全组织员工作机制,配备数量适当的专职组织员。

(六)以督查考核为依据,提升服务满意度

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督查推动,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服务型师生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