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王风雷

(菏泽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定位不切实际、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办学经费不足、学校与地方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科学定位,培养模式立足高教发展规律,合理设置专业,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转变观念,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对策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新成立,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大量产生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领域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完成培养大量急需应用型人才任务所作出的战略调整。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虽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大大影响它们下一步的转型发展。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定位不切实际

办学定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功能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特色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1]由于过去我国对高校管理分类不细,有关理论研究滞后,政府在分类指导高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加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受原有专科学校或者师范院校传统办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中找不准位置,制定的办学定位在层次、办学功能、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院校不顾本地和本校实际,定位目标过高,把自己定位于研究教学型甚至研究型大学;一些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院校服务理念没有完全转型,对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些院校定位趋同,没有自身特色,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发展困难重重。由于办学定位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这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尽管有强烈的转型发展愿望,但大多未找到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正确方向,制约发展的瓶颈较多,亟须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2.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师范专科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原有办学条件基础差、底子薄,学科专业大多是师范型的基础学科专业,受经费与硬件条件所限,应用性专业比较少,多数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联系不强。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这样单一的专业结构很难完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此外,办学定位的模糊、办学同质化使很多学校的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实训、实践类教学环节明显不足,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既造成学校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又造成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难以突破,从而导致有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外部的原因,如学校没有专业设置自主权。更多原因在学校内部,学校没有认识到专业设置对引领学校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没有从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出发设置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未来需求。

3.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大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偏重于基础性学科,应用性不强。学校存在重学历、重理论,忽视教师的实践能力现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上受地方过多的限制,很难引进大量急需的高水平师资。能够引进的所谓高学历人才也只是为了保证学校学历达标,这些人很难胜任学校转型发展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使得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而有着丰富经验的企业技能型人才也少有机会到学校任教。

4.办学经费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经费支持。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拨款方式决定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往往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学校经费仅仅能够维持基本运转,用于教学、科研、师资培训、改善办学条件等的经费严重不足。大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尚未与地方和企业在合作共赢方面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学校多方面筹措经费的渠道少,经费是目前困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5.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力不强、名气不大,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对学校的信任,很少出台鼓励校地、校企合作的政策。学校也少有积极性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造成校地双方关系不够紧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整体实力相对薄弱,科技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不强,也得不到地方企业的信任和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得不到广泛实施,这都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办学的历史积淀不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造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难重重。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不仅是高校顺应历史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实现服务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调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发展任务自然就成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聚焦点。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

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外在动因。“从在学总人数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崭新阶段,政策变革既是生活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转型的要求。”[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筹措等方面进行变革。

1.办学定位要切合实际

定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要切合实际,就必须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当前和未来需要的人才类型,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学校的办学特点,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教训,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适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应明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满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培养模式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地方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设置学科专业、选择教学模式的基础。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衔接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桥梁,是将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模式受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传统、学校定位、学校现有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应用型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最大特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主要面向地方,特别是基层进行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专业设置满足地方需求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地域性决定了它在专业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学校专业设置要瞄准地方重点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一批与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力争在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显著效益的专业方面实现大的突破,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符合学校转型发展需要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完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加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本专业方面有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在这些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解放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发挥他们对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克服学校客观条件限制,可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方式,就近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聘用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管理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弹性用人机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探索与企业合作方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通过让教师去企业锻炼等方式,调动教师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要加强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层次和水平,在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建立起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长效激励机制。

5.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

从国际经验看,应用技术大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应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满足本地区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举办的,因此,为地方服务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所能依赖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就是‘区位’资源、地缘优势。”[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抓住这一优势,积极主动地了解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和需求,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渠道直接为地方服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紧紧围绕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重大项目,探索与地方、企业、行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新机制,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6.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与科学合理使用经费相结合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属于应用技术大学,以为地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对学校相关设施、设备要求高,需要较大的投入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专项经费支持。比如仿照国外成功经验,在土地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探索建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专项基金;完善现行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财政拨款方式,建立健全对地方政府高校投入监督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事业等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同时,也要在节流上下功夫,科学安排、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杜绝浪费,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特性探析与启示——基于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56-59.

[2]别敦荣,易梦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政策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11-16.

[3]程肇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13(5) :6-10.

(责任编辑:王佩)

Problems and Responses of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n Restructuring Development

WANG Feng-lei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 274015,China)

Abstract: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are the new force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such as unrealistic orientation,unreasonable professional settings,low faculty level,lack of school funding and loose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ing,it has become urgent for the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to start the restructuring development.Therefore,they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orientation,set up training modes based on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set reasonable courses,raise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petence,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cal enterprises,find multi-channel financing,change concepts,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restructur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y; restructuring development; problems; responses

作者简介:王风雷(1970-),男,山东巨野人,菏泽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2014-10-09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105-03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