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证的视角下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影响

2015-03-28 19:55波,熊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力套路竞技

赵 波,熊 信

核心力量训练属于运动康复领域,最初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康复师、训练师以及体能训练出现一体化,核心力量训练也被引入到竞技体育训练领域[1]。核心力量训练注重训练人体躯干部位的核心区域,共包括以下4个方面,即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和核心耐力的训练。

从1959年第1部《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开始,现代竞技武术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从民间的自发习练形式转型为现代竞技体育方向。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特点是:以腰部为主要协调枢纽的四肢运动。因此,在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训练之中,发展运动员腰部的力量、协调性及柔韧性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古老拳谚中传承道:“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从学术角度来看,谚语中的“腰”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中所界定的“人体核心区域”基本相符,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竞技水平、核心区域的力量水平以及提高其完成动作时的稳定性[2]。

1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及成功率

核心力量训练前期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性的训练,它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平衡、协调等素质的基础。任何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都需要许多肌群协调做功,并不是依赖于一个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而核心肌群则在整个发力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主要有稳定中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同时也体现在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的过程中[3]。

众所周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与体操、跳水等同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目,讲究控制力,讲究身体平衡与稳定性是此类项目的最大共同特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稳定、高质量的完成整套动作,这对动作质量得分及演练水平得分至关重要。同时,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稳定性及成功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难度动作大部分都是旋转、翻腾等,强大的核心肌群有助于运动员空中姿态的保持及空中二次发力。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有效加强腹直肌、背阔肌、竖脊肌、臀大肌等肌肉群的力量,并增强肢体绕躯干转动轴的旋转能力,从而保持身体落地时的平衡与稳定。

1.2 提高运动员上下肢及相关肌群的协同完成动作能力

提出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的欧美学者认为,核心力量在运动中的作用主要是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从而为上下肢各个方向的运动创造支点,协调上下肢动作的发力过程,使运动过程中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4];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看,躯干属于核心部位,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全身性运动,是在多关节与多肌肉群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都与人体的腰紧密关联。大部分动作都是发力于脚,传力于腰,在这个过程中,腰就起到了一个传导和承上启下的转换作用。运动中如何控制躯干部位的稳定性,协调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整个发力过程,使其达到最佳化,这些都有赖于核心力量的提高。尽管人体许多动作中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参与人体的运动,但是其稳定收缩下的支点作用与传导力量的作用,可以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因此,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核心力量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加快力量的传导过程,从而使得动作更为迅捷、干净利落,更能体现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精、气、神来。

1.3 塑造运动员身体形态美

人体形态美是基于人体发育正常,没有畸形、缺陷、病态等,身体各部分比例均衡匀称,在进行简单肢体运动时动作协调优美,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给人以良好的印象[5]。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目,并且传承了“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等传统武术的精华,核心力量训练通过简单的基础动作训练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塑造优美的线条,并提高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身体的控制能力、人体的平衡能力,最终塑造了人体形态美。

1.4 预防运动损伤及促进身体康复

核心力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性损伤发生率,这主要是通过提高核心区域相关肌肉群核心力量从而为主动肌肉的发力建立良好的支点,并通过对不同肌肉之间协调性的提高,来调动全身不同环节肌肉的力量有序的参与运动。这些不仅可以提高人体整体的力量水平,而且可以适当缓解小关节的承受负荷[6],进而确保运动员的肢体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同时也能够积极的为预防运动性损伤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负面效果

2.1 扰乱呼吸节奏

有学者曾说,在运动中,呼吸总是先行于动作,动作靠呼吸带动,动作技术的完成依靠对呼吸节奏的控制。武术套路运动员强调呼吸节奏,尤其是太极拳与南拳,特别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关系。核心力量训练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的训练或是在非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弱支撑”训练,训练能够有效地加强身体核心区域的本体感受器肌梭。长期核心力量训练会使呼吸肌被动拉长或呼吸肌气道阻力加大,肌梭受到牵拉产生兴奋,冲动通过脊神经经过到达脊髓,反射性地使肌梭所在部位的呼吸肌收缩加强,能够起到同样作用的还有在运动时躯干及四肢的本体感受器受到牵拉刺激[7]。呼吸节奏的扰乱能够影响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太极拳与南拳中一些动作需要根据呼吸来调整,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提高动作质量,但核心力量训练并没有注重练习者在行进过程中的呼吸节奏。因此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长期核心力量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呼吸节奏。

2.2 忽视四肢力量的训练

由于受“核心肌群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这样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在力量训练中过多的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忽视四肢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四肢力量的强弱也影响着运动员所达到的竞技水平的高度,例如难度动作的起跳阶段就是依靠腿部的爆发力获得起跳高度;器械项目中手部对于器械的控制也影响着运动员竞赛水平的发挥。因此,核心力量训练是不能代替传统力量训练在加强某一部位的肌肉机能上的作用。

3 结语

1)要从辩证视角下看待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影响,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项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应从辩证的视角下看待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优劣,从而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2)在力量训练实践中,要根据竞技武术项目众多,动作性质各异的特点,如不同种类的拳术、器械、不同的难度动作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多,不同的动作有着不同的要求,发展肌肉的力量类型也随之不同。因此,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我们应针对性的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1] Jeffrey M Willardson.Core Stability Training:Applications to Sports Conditioning Program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7(3).

[2] 王 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3] 裴春燕,蒋琴华,王均铭.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理论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4] 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

[5] 王东月.核心力量训练与人体形态美的塑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6).

[6]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发力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Airbnb上的套路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眼下有套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