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31 01:48闫景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宜宾市宜宾农家乐

闫景丽,杨 刚,陈 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3)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闫景丽,杨 刚,陈 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3)

首先分析了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紧接着结合实际分析了宜宾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对优势的分析上,对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如何发展宜宾乡村旅游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必须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必须有乡村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1]。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不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乡村旅游从1980年的以资源特色为导向的乡村郊游,到90年代的农业产业带动的农业观光园,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产品市场为导向的乡村特色旅游。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走向了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乡村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城乡环境的美化作用,对乡村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作用越来越被旅游学者关注。如何选择并适时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1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1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宜宾市乡村旅游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2004年,以江北白塔山景区带动的周边乡村旅游和宜宾县喜捷镇等区域内的“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第二阶段是2004年后以长宁佛来山、金秋湖、筠连春风村的星级“农家乐”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市有五星级“农家乐”3家,大小“农家乐”不完全统计有2 400余家。201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72亿元。

1.2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宜宾是四川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地带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2]。宜宾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050~1 618 mm,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1.7%,主汛期为7~9月,降雨量更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1%。年平均日照数为1 000~1 130 h,无霜期334~360 d。年平均风速仅为1.23 m/s,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静风频率高达34%~53%,风速小。

宜宾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状况决定了其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宜宾的乡村旅游出现了数量多、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分布范围较广、缺乏专业的产业化指导且各自为阵的特点,宜宾乡村旅游分布见表1所示。

2 宜宾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宜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优势的存在使得宜宾发展乡村旅游有了很大的可能性[3]。

2.1 地域优势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接壤处,终年盛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域优势使得宜宾终年常绿,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在宜宾欣赏到怡人美景。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宜宾终年气温较适合旅游,终年都有乡村旅游发展所必须的旅游特产和农副产品供游客选择。

2.2 价格优势 目前为止,宜宾乡村旅游绝大多数旅游地是没有门票的,游客在选择宜宾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时,可以节省一笔门票开支。同时,宜宾本地生活水平偏低,游客在宜宾旅游,不但心旷神怡,而且花费不大。

2.3 政策优势 宜宾市乡村旅游起步以来,市政府和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宜宾市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规划》、《凉姜乡旅游发展规划》、《佛来山旅游发展规划》等。市旅游局还组成考察组参观了以三圣乡“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及成都和德阳的高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等,形成总结报告,借鉴先进的经验,为市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农家乐”严标准、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宜宾市还在参详成都市、德阳市“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家乐”实际情况,于2008年制订了宜宾服务行业第一个地方性标准——《宜宾市“农家乐”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宜宾市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

2.4 市场优势 宜宾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规律,其发展乡村旅游相对其他周边城市有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宜宾以北可以以四川南部相关城市作为其客源市场,南面则可以将云南北部,贵州西北部作为其客源市场。

3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一些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区,诸如成都、重庆等,宜宾乡村旅游由于起步缓慢,缺乏经验,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

3.1 乡村旅游市场化程度不够 宜宾乡村旅游起步较为缓慢,还未完全逃脱20世纪9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引导性的、带有一定政府色彩的发展模式。例如:宜宾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投资主体基本上为政府或者集体,很少将外来资本引入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来。大部分是以集体耕地或者集体林权作为投资发展的,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都是比较少的[4]。

3.2 乡村旅游服务接待水平较低 目前,宜宾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人员多为当地的失地农民或者当地的小产权经营者,他们大多情况下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的专业旅游接待训练有限,只能依靠平时的“自我学习”和“摸索学习”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仍然围绕着菜品味道、价格等展开。很少涉及现代服务业的游客满意度情况。宜宾市旅游管理部门每年接到大量的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其中,乡村旅游占领了半壁江山。

3.3 缺乏整体规划,相关产业拉动性不明显 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多是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经营多是各自为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缺乏统一指挥和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经营者多半参与的是该产业链的下游行业,真正有较高利润的上游产业链却很少参与。所以,乡村旅游产业链相对较短,产业链的附加值也不是很高,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有限。久而久之,有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逐渐失去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和信心。菜坝镇就出现过大面积乡村旅游从业者舍弃产业,外出务工的现象。

3.4 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不紧凑 乡村旅游不仅要向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休闲和乡村旅游产品,更多的是让游客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让乡村旅游真正达到生物水平提高、精神文明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只看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5]。

3.5 重复建设严重 乡村旅游应该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展现在游客面前,但是,目前宜宾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一窝蜂”,或者“一年火一月,一月火几天”的模式发展。据调查,81.2%的经营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吃农家饭,32.5%的经营者认为是干农家活(图1)。

4 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统筹规划,适时发展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站在全市乡村旅游一盘棋的角度,充分调研宜宾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站在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避免以前的各自为阵,盲目建设问题[6]。统筹规划要以全市各区域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该地区居民意愿为出发点。现在能发展的区域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经营;不适合发展的地区,则要注重保护环境,蓄势以待,随时准备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在产业链调整过程中逐步引导,防止“放羊式”粗放经营。

4.2 完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乡村旅游的发展产业背后就是政府、集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之间的利益博弈。为了保证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政府要牵头完善相关的利益分配制度,保证政府有税收,集体有红利,经营者有利润,从业者有收入。只有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乡村旅游发展要做到产权明晰,投资主体明晰,各自义务、权利明晰;二要坚持多元化投资主体,从政府引导向政府支持过渡。

4.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调动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了解行业,沟通多方主体的重要桥梁。政府要逐渐放权,从政府主管到行业协会主管,政府只起行政化作用。

4.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旅游接待的专业化程度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前面已经提到,由于诸多因素,宜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接待能力比较有限。宜宾乡村旅游要想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解决人才问题。①走出去。定期或者不定期选配一些有发展潜力或者发展规模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送到旅游大中专院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培训。②请进来。可以由行业协会或者政府出面,邀请旅游行业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业内精英人士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③引进来。可以由大型乡村旅游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出面,前往大中专院校,引入一些具备专门知识和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大学生,共同发展宜宾的乡村旅游。

5 总结

宜宾由于独特的地理物候环境,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优势条件,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乡村旅游发展速度缓慢。

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1] 杨桂华,王秀红.农家乐经营手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32.

[2] 赵少云.宜宾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3] 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231-236.

[4] 赛江涛,乌恩.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J].河北林果研究,2006(1):77-79.

[5] 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摸式——北京蟹岛度假村的旅游循环[J].经济研究,2005(1):136-138.

[6] 段致辉,韩丽.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5):1112-1114.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ZYZX-ZC-1304);宜宾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4RY007)。

闫景丽(1972- ),女,吉林磐石人,副教授,从事旅游地策划与生态旅游研究。

2015-04-23

S 181.4

A

0517-6611(2015)17-181-02

猜你喜欢
宜宾市宜宾农家乐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宜宾(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