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针灸治疗现状*

2015-04-04 11:16韩一栩王晔博王艳君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050011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调神针法中风

韩一栩 王晔博 王艳君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050011)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兴趣丧失,言语减少等为主症。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内PSD发病率在15%~46%,中风后的6~12个月内患病率较高[1-2]。其发病机制多与大脑海马区的生物化学改变有关[3],其中与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关系更为密切[4]。针刺治疗PSD在临床已获得了肯定疗效,在改善抑郁的同时,提高了肢体运功功能,改善平衡功能障碍等,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现将近年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概述如下。

1 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论述 中风后抑郁的病位在脑。常诚[5]主张PSD的起病之源是“脑损”,传病之所在于肝脾。高向丽[6]认为肾虚瘀阻是PSD重要的病理特点,同时兼夹痰、火等病理因素,其中更需重视气郁对疾病的影响。吴泉[7]认为中风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是主要病因,而脏腑虚衰,尤其是肾虚精亏以及心脾两虚是PSD的病理基础。张金生[8]认为肝脑在PSD的病机演变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有所不同。聂容荣[9]认为阳明病与脑的功能状态相关,重视健运脾胃有助于PSD的恢复。临床亦有医家认为中风后气血痰瘀的变化是发生PSD的关键所在。戴淑青等[10]主张瘀血是血管性抑郁症的重要病理因素,在治疗中要重视活血化瘀。李继安等[11]认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是PSD的病理基础,中风后所欲不遂更加重了气机郁滞,其病理演变过程是一个包含气郁、瘀、痰、虚的循环链,在治疗时应当注重整体调节。

2 中风后抑郁针灸治疗概况 2.1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 马彦红等[12]对63例PSD患者予电针四关穴、四神聪穴,测定P300电位,治疗后P3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四神聪、四关穴组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俞红五等[13]以开四关加人中穴治疗PSD,认为三穴同用能够平衡阴阳、疏理气机,是治病求本的方法。刘正芳等[14]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予针刺本神、神庭和八脉交会穴(公孙、太溪、内关等),结果显示针刺能有效改善PSD,疗效确切。田小文等[15]治疗PSD针灸选穴神庭、双侧本神以调神理气,配合内关、公孙、太冲以安神定志,清心助眠,显效率77.8%,总有效率83.3%。杨丹等[16],采用井穴刺络放血治疗PSD,总有效率85%。付磊等[17]通过针刺背俞穴等穴位,有效提高了PSD患者血浆的5羟色胺含量,改善抑郁效果良好。PSD的针灸处方多选取头部穴位,如四神聪,百会、神庭等,常配合应用八脉交会穴、原穴、背俞穴等特定穴,以及井穴等远道取穴。

2.2 特色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许多医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对针灸治疗PSD积累了许多经验,提出了各具特色的针法。孙培养[18]等采用以选穴少、“巨刺”为特点的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针刺能同时改善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李岩[19]等运用调神理气针法,取穴任督二脉,以平阴阳,配合太冲、神门等穴疏肝理气,安神解郁。佟欣等[20]以“调神疏肝”为大法治疗PSD,针刺取穴印堂、百会、太冲等,临床疗效满意。朱珊珊[21]从脑神论治,提出“脑络受损、元神失主”,采用健脑调神针法治疗PSD。何希俊等[22]进行了临床大样本的疗效观察,231例PSD患者被随机分为通督醒脑针法组(针刺大椎、百会、太冲等穴)和氟西汀对照组,结果在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通督醒脑针法组较优。刘涛[23]运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取穴意在激发三焦之气,疏调五脏气血,滋养髓海,以除抑郁。吕纹良等[24]以调神为重,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疗效,有效率85%。沈琴等[25]采用头部矩阵法,专注于脑功能的调整,针刺效应直达病灶,疗效肯定。曾科学等[26]在《河图》理论基础上运用曾氏太极针法中的河图头针法“调五行,定五志”。甘健[27]的腹背八卦针法以腹针为主,针灸同用,重在补虚泻实,调和气血阴阳,有效改善PSD程度。治疗PSD的针法繁多,多数医家以“调神”为重,辅以补虚、理气、通督等方法。体现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以脑为主,调整心、肝、肾、脾脏腑功能的特色所在。

2.3 灸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刘志良等[28]以肝俞、心俞等背俞穴温针灸治疗PSD,意在通过针刺直接调节脏腑气血,临床观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轻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万国强等[29]在使用基础针刺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治疗PSD,在患者膀胱经和督脉经络循行线上寻找“热敏化穴”,利用艾灸激发经络传感,使气至病所。雷丽芳等[30]对四花穴进行温和灸,以调理全身气血、舒畅情志而解郁,同时配合情志调护,有效的改善了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邓艳莉等[31]采用温和灸治疗卒中后抑郁气滞痰瘀证,取穴百会,太冲,足三里等,发现灸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早醒、悲观等方面与氟西汀疗效相当,且温和灸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上优于药物治疗。综上所言,艾灸疗法治疗PSD各有特色,以温和灸为主,也有如热敏灸等特色灸法。艾灸的温热之力配合其药物作用,能激发经络传导,调整患者全身气血,温通经络,理气解郁,改善其心理状态的同时还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常用方法。

2.4 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黄史乐等[32]通过电针强间、百会、本神等穴,联合氟西汀口服,针药联合治疗PSD,采用罗纳普郎克睡眠量表等评价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针药组疗效较优。韦玲等[33]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配合梅花针,选取督脉、膀胱经等进行循经扣刺,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郁滞的作用。程远等[34]分别采用腹针和电针治疗PSD,比较二者疗效,结果提示二者均能促进情感恢复。张淼[35]通过对耳穴贴压结合体针针刺治疗PSD,疗效满意。郑祖艳等[36]运用针刺结合刮痧疗法,针刺取穴以安神定志、化痰理气为特点,刮痧疗法以督脉及膀胱经4线为主,提出刮痧手法的补泻与其轻重、速度、时间等因素相关。马力颖等[37]运用头针治疗结合体针,头针取穴参照于氏头针的额区,体针以辨证取穴为主。郭瑞友等[38]将灵龟八法应用在针灸治疗中,意在更好的调和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气血,使脏腑功能得以改善,达到解郁宁心安神的作用。孙善斌等[39]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法点穴,以上星、风府、百会等为主穴,共同达到安神醒脑解郁之功。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如上所述,毫针或配合梅花针循经扣刺、或配合电针给予不同波形和频率的综合治疗,或配合灵龟八法,辨时取穴等等,均获得一定的疗效。而毫针与不同方法结合的疗效是否有差异,如何优化综合治疗方案,值得我们关注。

3 小 结 综上所述,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因此故针灸治疗时应当把握病位,临床多选取头部穴位,如四神聪,百会等,同时重视相关脏腑,切中病机,配合八脉交会穴、原穴、背俞穴等穴。此外,依据病因病机和气血痰瘀的变化,多数医家注重“调神”,辅以补虚、理气、通督等方法。体现了针灸治疗PSD以脑为主,调整心、肝、肾、脾脏腑功能的特色所在。除毫针治疗外,还有灸法,梅花针、电针、头针、耳针等综合治疗。总之,针灸治疗PSD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资料。但是,在选穴、手法、刺激量,疗效评估方面等方面尚未制订统一标准;多数临床研究局限于疗效观察和临床总结,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支持,临床疗效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灸法治疗PSD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对于灸法疗效的机制研究尚属缺乏;如何优化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值得关注;关于针刺治疗PSD的随访报道较少,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1] 王守安,罗韵文,张贵斌.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713-716.

[2] 刘素坤,赵秀敏,席志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J].中国针灸,2006,26(7):472-474.

[3] 陆 汎,朱红梅,谢俊杰,等.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浆COR及海马PKA、PKC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3):214-218.

[4] 汪 瑛,肖 伟,汪 节,等.电针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2):7-10.

[5] 常 诚.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9,30(2):184-185.

[6] 高向丽,过伟峰.中风后抑郁症病机特点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41-42.

[7] 吴 泉,李 青.中风后抑郁症病机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7):15-16.

[8] 张金生.卒中后抑郁症与肝脑相关性的中医理论探析[J].中医研究,2007,20(1):8-9.

[9] 聂容荣,黄春华,符文彬.从脾胃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4):325-328.

[10] 戴淑青,苏 莉.从瘀论治血管性抑郁症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02-1903.

[11] 李继安,张树峰.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分析和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5):29-30.

[12] 马彦红,郝晋东,王梅康.针刺四神聪四关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300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65-966.

[13] 俞红五,朱才丰,陈 颖,等.开四关加人中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状态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245-246.

[14] 刘正芳,张建泉,邵淑娟,等.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3,31(2):111-113.

[15] 田小文,张全明.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3-665.

[16] 杨 丹,巫升冰.井穴刺络放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57-158.

[17] 付 磊,刘未艾,李向荣,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84-86.

[18]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3-7.

[19] 李 岩,刘 睿,王 颖,等.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22-23.

[20] 佟 欣,刘丹丹,卫 彦,等.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27-128.

[21] 朱珊珊,孙建华.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J].中医杂志,2008,49(7):653.

[22] 何希俊,赖新生,谭吉林,等.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1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8):60-61.

[23] 刘 涛,陈晓鸥,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2013,34(1):68-70.

[24] 吕纹良,杨继鹏,赵 红.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10):150-152.

[25] 沈 琴,邱建忠,黄 泳,等.头部矩阵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718-720.

[26] 曾科学,盖娟娟,郭春秀,等.曾氏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1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63-64.

[27] 甘 健,胡亚萍,彭 梅,等.“腹背八卦”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4):118-120.

[28] 刘志良,老锦雄,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5-257.

[29] 万国强,马红梅,周国香.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9-11.

[30] 雷丽芳,包庆惠.情志调护结合艾灸四花穴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12):88-89.

[31] 邓艳莉,杨德功.温和灸治疗卒中后抑郁气滞痰郁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5):50-51.

[32] 黄史乐,魏 莹,张自茹.电针“神五星组穴”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33-36.

[33] 韦 玲.毫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93-494.

[34] 程 远,赵建军.应用腹针治疗中风后郁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7,25(9):1888-1891.

[35] 张 淼.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0-92.

[36] 郑祖艳,董连喜,吕雪萍.针灸结合刮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1:30-31.

[37] 马力颖,宫树丰,霍 金.于氏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66-68.

[38] 郭瑞友,苏 莉,刘立安,等.灵龟八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10):785-790.

[39] 孙善斌,刘文军,张闻东,等.针灸督脉为主配合手法点穴醒脑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32-333.

猜你喜欢
调神针法中风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