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两岸”将再添新纽带 南昌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成功浮运

2015-04-05 19:18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山西路隧址赣江

2015年6月10日晚7:06,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江西南昌市红谷隧道的首节沉管浮运完成,系泊在隧址。

此前,南昌“一江两岸”的第6次“握手”——朝阳大桥已顺利通车。整个红谷隧道工程预计将于2017年6月建成通车。工程竣工后,市民驱车最快3 min能穿越赣江。该隧道也将成为南昌“一江两岸”紧密联动的新纽带。

首节沉管顺利完成浮运

干坞—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隧址系泊点。自6月10日5:20开始出坞,南昌红谷隧道首节沉管历经约16 h行程8 650 m,终于完成浮运。

这节长115 m、宽30 m、高8.3 m、质量2.5万t(加上其他设备近2.8万t)的“小型航母”,稳稳地停靠在隧址,等待择日沉入江底后安装。

沉管拖船来自南京,此次负责运输沉管的5艘拖轮都是目前长江流域比较新的设备,比较早的是2011年出厂。

红谷隧道的沉管段共12节管节,管节长度分为115 m,90 m与111.5 m3种。12节沉管计划分2年在丰水期沉放,每年沉放6节。

2项国内最大,1项亚洲第一

红谷隧道主线全长约2 650 m,过江段长为1.3 km、宽为30 m,采用沉管法施工,为目前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

不仅如此,为满足施工建设需求,红谷隧道在建设时于赣江东、西两岸分别设置临时围堰。两岸围堰总填筑约120万m3,是国内沉管隧道最大规模的围堰。

此外,红谷隧道沉管的干坞为亚洲最大的内河异地巨型干坞,总占地面积约17万m2,以工厂化标准预制生产沉管管节,再将沉管管节经赣江浮运到隧址后沉入江底对接。

越江新纽带

红谷隧道的设计理念为“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该隧道双向6车道,限速50 km/h,建成后,市民最快可3 min穿越赣江。

红谷隧道在赣江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出入口;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隧道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采用多点疏散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保证过江车流通过沿江中大道以及与其相连的东西向道路(民德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快速分流。

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日渐形成,红谷隧道未来也将成为联系新旧城区的重要交通纽带和英雄城一张新型标志性名片。

猜你喜欢
中山西路隧址赣江
某花岗岩质隧道放射性评价及工程措施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营盘山隧道地层岩性及区域地质特征分析
洗碗
虚拟仓城中山西路
雨落赣江 〔外一首〕
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