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课堂活力

2015-04-09 03:47邓云彩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城关中心学校05515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语感活力语文课堂

邓云彩 (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城关中心学校 055150)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课堂活力

邓云彩
(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城关中心学校 055150)

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激发和调控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小学语文 课堂 气氛 课堂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当前,比较突出的新模式有“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根本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和谐、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语文课堂中很容易丰富课堂内容,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可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在思想观念上会出现一些偏差,常常将自己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位置,将本来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成教师自己发挥的一言堂,使课堂死气沉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进行探究。

一、通过朗读训练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主要看成绩,尤其是毕业班更加注重升学率,在这种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语文情感的培养,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枯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如果具有了语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语文朗读的机会,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可以在早读的时候,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时无所顾忌,充分发挥,朗读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只要是和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都可以来朗读,例如,语文课文、报纸、作文等都可以作为学生朗读的材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情感,体验内涵,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可以选择语文教材中适合学生朗读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单独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可以采取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地指导,在语速、情感、节奏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语文课堂就会在朗读声中焕发激情,焕发活力。

二、通过问题探究来激活语文课堂气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活跃起来,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活跃起来,才能激发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激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共同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在讨论探究中,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与文本和学生对话,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情感,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对教材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和丰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样,在交流互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在语文课堂的问题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独自的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具体表现的情况,予以指导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通过课堂活动来激发语文课堂气氛

新的教学模式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因此,必须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体验的机会。

(一)利用课前时间,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练习口语表达,至于演讲的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具体沟通,遵循由易而难,逐渐提高的原则,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抑或讲一些名人故事,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等。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和正确引导,逐渐锻炼学生在演讲中的语感、神情、动作等,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演讲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激情和活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课堂学习中

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增添了实践活动的模块,这更有利于学生投身于语文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表现自己的实践活动欲望,并锻炼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可以在实践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主持人”,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学生在课下的实际准备材料中,可以主动去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提高相关能力素养,还可以利用辩论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思考人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名著中的精神内涵,体味名著中所表现的思想精华。总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课程,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好奇心,又树立了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成就感。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顾晓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体验性教学[J].考试周刊,2009(21).

[2]敖芳.浅议如何通过朗读上好小学语文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3]李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责编 齐真)

猜你喜欢
语感活力语文课堂
活力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