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镇霍山旅游资源优势和价值分析

2015-04-09 13:43冯林平
史志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绵山霍山

冯林平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太原030012)

中镇霍山是我国历史上“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历史文化久远丰厚,人文景观瑰丽宏伟,自然风光雄奇秀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变迁和当代人们对中镇霍山和今霍山山名境域认识的差异,以及开发宣传等因素,中镇霍山这一历史名山及其旅游资源还远未为人们所认识。考辨中镇霍山之山名境域,深入分析中镇霍山旅游资源的的优势和价值,对于人们深化对这一历史名山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境域旅游资源的发掘和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景区景点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镇霍山之山名境域考辨

“岳”和“镇”,是我国远古时期先祖们对区域范围内大山的尊称,后来演变成我国历史上“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五镇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中镇霍山,中镇是山之历史名号,山名即霍山。霍山,远古称太岳,亦名霍山、霍泰山、霍太山、太岳山。霍山被称太岳,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有记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1](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十三经注疏(上).中华书局,1979.(P146-151)这里记载的“岳阳”即太岳山以南的地望,“太岳”即太岳山。太岳被称之为霍山,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中山经薄山之首……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2]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117-120)霍山被称为霍太山,西汉时司马迁著《史记》有记载:“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1](汉)司马迁.史记(卷 43).中华书局,1998.(P679)后来历代对霍山的记载,或称霍泰山、霍太山、太岳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去彘十里。汾水又南,与彘水合,水出东北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也,即霍太山矣。”[2](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卷 6).中华书局,2009.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霍山,一名太岳,在县东三十里。”[3](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15).中华书局,2008.(P340)宋毛晃《禹贡指南》记载:“霍山,即霍太山也,亦曰太岳。”[4](宋)毛晃.禹贡指南(卷3).四库全书影印本.南宋罗泌《路史》记载:“今晋之霍邑有霍泰山。”[5](南宋)罗泌.路史(卷 28).四库全书影印本.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霍山,在平阳府霍州东南三十里,亦曰太岳,亦曰霍太山。”[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39).中华书局,1955.(P1785)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霍山,一名霍太山,《禹贡》之太岳也。”[7](清)山西通志(第 6册).中华书局,1990.(P2723)《辞源》:“霍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即书禹贡之太岳山,亦曰霍太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霍山,亦曰霍太山、太岳山。”

霍山被定为镇守一方平安的镇山,最早记载于《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记载九州之镇山: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嵩山;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泰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华山;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8](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十三经注疏(上).中华书局,1979.(P862-863)。九州之九座镇山后来逐渐演变划分为“五岳四镇”,从南北朝到隋代逐渐确立了五岳五镇的定制,霍山为五镇之中镇,与五岳之中岳相匹配。

历史上,人们对霍山的山岳崇拜和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霍山主峰老爷顶一带。今老爷顶西南侧山麓遗存的中镇庙遗迹即是见证。

历史上,霍山、霍太山、太岳山是指同一山脉,其范围在清光绪《山西通志》中记载得相当详尽:“霍山,一名霍太山,《禹贡》之太岳也。太原居其北,岳阳居其南,古为中岳,今号中镇……左沁,右汾,跨霍州、赵城(今洪洞赵城)、灵石、沁源、岳阳(今古县、安泽)、洪洞境……其南之连乌岭,历岳阳、浮山、翼城、沁水诸县,西达浍水之阳,与中条分界;东及辅山之阴,与王屋、析城分界。北支连绵山,历灵石、沁源、介休、平遥诸县,东抵谒戾山之麓,循中都水,与太行之侯家岭分界。”“霍山正支在霍州、赵城(今洪洞赵城)、灵石、沁源、岳阳(今古县、安泽)、洪洞境。”[7](P2723)

现代地理学上,霍山、太岳山逐渐分化为两个不同境域范畴的山脉名称。太岳山,是指位于今晋中、临汾、长治、晋城、运城5市境域,绵延平遥、介休、灵石、霍州、沁源、洪洞、古县、安泽、浮山、沁水、翼城、绛县等县(市)境内的整个山脉。其中,位于今晋中、临汾、长治3市境域,绵延介休、灵石、霍州、沁源、洪洞、古县、安泽7县(市)境内的山脉,是太岳山脉之正脉。霍山,是指位于今临汾、长治2市境域,绵延霍州、洪洞、古县、安泽及沁源5县(市)境内太岳山正脉之部分山脉。1996年出版的新编《山西通志·地理志》这样记述:“太岳正脉呈南北方向展布,北起介休,南至洪洞”,“向南以低缓山地继续延伸,皆应属太岳山余支,《禹贡》所谓雷首(中条山)至于太岳即指此也。”太岳山脉“主峰太岳山亦名霍泰山、霍山”[9]山西通志·地理志.中华书局,1996.(P100)。

从上述考辨可知,中镇霍山即是现代地理学上整个太岳山脉。其中,太岳山正脉是其山势挺拔高峻、森林茂密、山泉溪水清澈的地带,也是历史上人们山岳崇拜和祭祀中镇霍山的主要活动区域。基于此,本文对中镇霍山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价值分析,范围限于今太岳山正脉区域,中镇霍山与太岳山正脉在本文中即为同位语。

中镇霍山即太岳山正脉,其境域著名的山峰,除以主峰所在的今霍山之外,还有灵空山、石膏山、绵山等。这些山峰实际区域都比较大,都是以霍山、灵空石膏山、绵山等山峰之名为统领的太岳山正脉的支脉。

由于今霍山是今太岳山脉主峰所在地,同时这里又是历史上祭祀中镇霍山的主要地带,着眼于对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对复杂地理的表述,本文特地将今太岳山正脉境域霍山称之为主脉霍山,其他如灵空山、石膏山、绵山等称之为支脉灵空山、支脉石膏山、支脉绵山等。

中镇霍山即太岳山正脉,凌驾于太原盆地、临汾盆地之上,纵贯山西中南部北南,北起支脉绵山,南至主脉霍山,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大致以沁河、汾河为界,东西宽约40公里,涉及今临汾、长治、晋中3市的霍州、洪洞、古县、安泽、沁源、灵石、介休7县(市)地望。其中,主脉霍山,位于太岳山正脉西南部,在霍州、洪洞、古县、安泽及沁源5县(市)境内。支脉灵空山,位于太岳山正脉中部东麓,在沁源县境内的西南部。支脉石膏山,位于太岳山正脉北部西侧腹地,在灵石县境内的东南部。支脉绵山,位于太岳山正脉北端,主要在介休、灵石、沁源3县(市)境内。

二、中镇霍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厚博大

中镇霍山,历史地位崇高,文明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积淀,文化旅游资源深厚博大。

历史地位崇高的名山。中镇霍山是我国古代山岳崇拜的历史名山。从远古开始,中镇霍山就是华夏先民山岳崇拜和祭祀的重要名山。在尧舜禹时期,这座大山被尊称为“太岳”。“太”亦作“泰”,极高、极大之意,“太岳”二字反映了这座山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居于所有山岳包括东、南、西、北四岳之上的崇高独尊地位。相传,尧舜理政时即在今主脉霍山主峰老爷顶山腰设庙,祭祀天地之神。禹别九州,冀为天下之中,霍山被定为镇守冀州之平安的镇山。冀州地处九州中央,为九州之首。作为冀州之镇山的霍山当然也处于九大镇山之首,地位最为显赫,有“总领海内之山”之说。因此,人们在称呼霍山之名时特别加一个“太”(泰)字,尊称为霍太山、霍泰山,以表达霍山在九镇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对其的特殊崇敬。随着疆域的扩展和政治活动中心的变化,西周时九镇中开始出现“五岳四镇”之别。从南北朝到隋代逐渐确立了“五岳五镇”的定制,霍山位居五镇之中镇。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在尧舜曾建庙的地方重建寺宇,始称中镇庙。霍山作为中镇,虽然失去了先前居天下各大名山之首的地位,但仍然是威镇一方的名山,享受国家级的祭祀。唐代封霍山神为应圣公,宋代封应灵王,元代加封为崇德应灵王,明代封为中镇霍山之神。据有关史料记载和不完全统计,从公元702年(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历代皇帝先后70多次遣官祭祀中镇霍山,祈望山岳神灵保佑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镇霍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女娲、伏羲是传说中的华夏始祖,在境内今主脉霍山境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传说女娲截断洪水、补天之地就在霍州市贾村一带。这里至今还保存有始建于明代、后于清代重修的娲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洞县侯村有著名的女娲陵(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但曾经规模宏大,一直是享受历代帝王祭祀的国家级神庙。洪洞县淹底乡卦底村,相传是伏羲仰天俯地、始画八卦的地方。村里曾有两座大庙,一为女娲庙,一为伏羲庙。尧舜禹时期,主脉霍山境域是其部落联盟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这里不仅流传着许多尧舜禹活动的传说,而且许多地名还与他们的活动有关。霍州市陶唐峪因尧帝在此立宫度暑而得名。至今,陶唐峪还有传说中尧帝入山时住过的尧洞,还有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沐浴的仙女池、胭脂池,池中清泉淙淙。数千年来,陶唐峪纪念尧帝的庙宇时倾时建。现存尧帝祠始建于明代,为新近重修。舜帝曾到今主脉霍山山间巡视,祭祀神灵。禹帝治水首先从这一带的汾河开始,《禹贡》记载:“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1](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十三经注疏(上).中华书局,1979.(P146-151)。霍州市悬泉山上有两个天然大洞穴,传因大禹治水曾在这里居住过而称“禹王洞”。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主脉霍山境域发现和发掘的霍州赤峪遗址、洪洞耿壁遗址、洪洞侯村遗址,在支脉绵山一带发现和发掘的灵石旌介遗址与沁源县发现和发掘的圪旋头遗址等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表明中镇霍山早有先民们在此聚居和生存发展,也印证了这一区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古代宗教活动的重要区域。中镇霍山是我国古代宗教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中镇霍山的山岳崇拜,后来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转化为不断兴盛的宗教活动。在主脉霍山境域,公元594年(隋开皇十四年),隋文帝降诏在主峰老爷顶西侧为冀州之镇山霍山立祠,遗使祭祀。史传,唐高祖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师至霍州遭隋将宋老生阻拦,进退不能,关键时刻有白发老翁指点迷津而获胜。唐太宗李世民以白发老者为观世音化身,登基后于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在老爷顶山麓敕建了兴唐寺。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又敕命在原隋代立祠遗址上兴建了中镇庙。公元769年(唐大历四年),唐代宗在主脉霍山主峰老爷顶西南麓敕修今洪洞县境内阿育王塔院,并且赐额“大历广胜之寺”。在支脉绵山,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0年(唐贞观十四年)率朝臣到此拜佛谢雨。绵山高僧志超和尚圆寂后,被敕封为“空王佛”。在支脉灵空山,公元879年(唐乾符六年),唐懿宗三子李侃削发为僧到此弘扬佛法。从唐代始,随着对佛教及道教的尊崇,以及一些寺宇的敕建,中镇霍山境域的寺宇不断增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寺院、尼庵、佛塔、经幢、祠庙、道观、神坛、仙洞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据可考,支脉石膏山上的寺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与宗教兴盛相伴,中镇霍山境域的佛学和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文学、医学等得以空前发展。刻印于金代,曾藏广胜寺的《赵城金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版木刻汉文大藏经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全书收集了我国佛教历史上高僧大德的译经和著述,既是稀世的佛教典籍文献珍品,又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字、建筑、天文、历算、医学、艺术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是留存于世的藏经善本中卷帙最多,且是仅存的一部。

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多发地区。中镇霍山境域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流传甚广,影响久远。商代,殷商重臣蜚廉弃恶从善,隐居今主脉霍山境域,子孙繁衍,成为赵国之赵姓、秦国之赢姓之祖。周武王封其六弟叔处于霍国(今霍州市),霍叔与管叔、蔡叔奉命共同监督殷纣王之子武庚,史称“三监”。蜚廉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驭八骏,因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赐赵城(今洪洞县赵城镇)为其封邑,其后人以邑为氏。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彘地(今霍州市西南),这一官逼民反的事件留下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警世名言。介子推割股奉君,晋文公火烧绵山,寒食节习俗由此流传数千年。相传霍山神遗朱书助赵襄子攻灭智瑶,赵、韩、魏三家分晋,成为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重要标志。西汉开国将领韩信被诛后首级葬境内支脉韩信岭,“狡兔死,走狗烹”,一代英豪身首异处,令人唏嘘。隋唐之际,李渊父子举旗反隋,在霍邑斩杀隋将宋老生,取得奠唐基业的关键一役。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今主脉霍山西南麓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民谣,600余年来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清初绵山云峰寺僧人侯九读集结反清复明义士,立营绵山抱腹岩,攻城拔寨,威震清廷。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在这一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大部属太岳革命根据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沁源县抗日军民历时两年半取得沁源围困战的胜利,被延安《解放日报》赞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

三、中镇霍山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中镇霍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遗存丰富,景点荟萃,类型多样,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古代官府、监狱、民居和村堡建筑景观珍稀而极具代表性。霍州署衙、洪洞苏三监狱、古县张家大院和灵石王家大院、介休张壁古堡,是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官府、监狱、民居和村堡建筑景观。霍州署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州署衙门,它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并称中国四大古衙,分别是古代中央、省、州、县四级官府的代表。霍州署衙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产,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洪洞县苏三监狱,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形制县衙监狱,不仅极具传奇色彩,而且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古县张家大院和灵石王家大院,各具特色,都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王家大院更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介休张壁古堡,是国内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

大型文化主题园景观多样而特色鲜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古县三合牡丹园,安泽荀子文化园,灵石介林景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建的大型文化主题景观区,特色鲜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在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上兴建的,集名胜古迹、祭祖活动、风景游览为一体,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具备现代的旅游观光品位,是山西“根祖文化”游的龙头景观区。三合牡丹园,是以牡丹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园内牡丹壁、牡丹仙子雕像是两处重要的人文景观。牡丹壁中央镶嵌着景德镇制作的牡丹瓷画,长60米、高5米,采用捏、浮、镂等手段和多种色彩,艺术地再现了世界上百种名贵牡丹的绰约风姿,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制珍品。牡丹仙子雕像为汉白玉质地,高33米,总高3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汉白玉牡丹仙子像。荀子文化园,是以纪念荀子、彰显荀子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园内建筑全部仿战国风格,蔚为壮观。介林景区,是在埋葬和祭祀三晋名贤介子推之地介林遗址上修复兴建的,以介子推墓、祠为载体,彰显和歌颂忠孝文化,是全国最大的祭祀介子推的忠孝文化圣地。

寺宇建筑景观富集而各具特色。今主脉西南麓的广胜寺,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寺院始建于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经历代多次重修增建,成为一组依山傍水、布局完整、构造精致、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存建筑主要为元明时期遗存。广胜寺飞虹塔与山西应县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塔、云南大理崇胜寺千寻塔被合称为全国四大名塔。塔的整体造型为八角十三级,楼阁式,锥形,高47.31米,塔身外部全部用各色琉璃装饰,五彩斑斓,绚丽壮观,在晨曦和夕阳的映照下,散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晕,艺术价值极高。支脉灵空山著名的圣寿寺,全部建在山腰的平台上,从远处眺望或从高处向下俯视时,寺庙的红墙壁瓦掩映于翠绿的松林与薄薄的雾气之间,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支脉石膏山著名的天竺寺等主要寺宇建筑,全部建在天然的溶洞之中,为石膏山所仅见,称之为“梵音洞天”。支脉绵山经过多年复兴开发,形成规蔚为壮观的寺宇建筑群,约20余座。这些寺宇均依地势而建,绝大部分分布于岩道上下两侧悬崖陡坡上,有的就其自然穹窿、洞窟恢复和新建寺宇楼馆,其建筑物规模宏大、设计独特,在别处很少见。其中,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面积即达3万平方米,为全国之最;铁瓦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以铁铸瓦的寺院。

四、中镇霍山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镇霍山,自然风光雄奇秀美,景色浑然天成,呈现出一幅瑰丽奇特的山岳景观画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山岳景观雄伟奇特。中镇霍山以其拔地通天、擎天捧日之势,凌驾于太原、临汾盆地之上。境域峰峦叠嶂,绵山、牛角鞍、石膏山、五龙壑、老爷顶等高大山峰由北向南连贯的主脊线连绵起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主脉霍山主峰老爷顶海拔2348米,与山下汾河盆地边缘相对落差1800余米,巍然突兀,山腰云缠雾绕,似高擎利剑直刺青天。登临峰顶,极目舒天,一览众山小。周边一向傲然屹立的座座山岳峰峦,无不矮矬匍匐,屈膝弓背。晴好天气,俯视千山万壑,山脊条条清晰可见,沟壑道道如画呈现,区域大地如同沙盘立体铺展;环望四周,尧都、洪洞、古县、安泽、霍州、汾西、乡宁、蒲县、襄汾、浮山、灵石、沁源等数县(市、区)境地,清晰可见,山川河流尽收眼底。支脉灵空山,山势奇特,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支脉石膏山四峰环抱,山势峥嵘,西峰天工削出宽阔的断崖绝壁,绝壁面南,东西两翼延伸回抱,其形势就象一只横躺着的巨大金元宝。支脉绵山山崖险峻,凌空而立,以石岩雄险称著于世。

河泉瀑景观姿态万千。中镇霍山境域水资源丰富,汾河、沁河、仁义河、静升河等河流众多,谷涧处溪水潺流、清澈见底,悬崖处瀑布飞泻、绿水清潭,尽显山水灵气。主脉霍山境域霍州市悬泉山飞瀑,崖高近百米,瀑宽约20米,玉流崖上飞泻,声震数十里,景色异常壮观,悬泉山也因此而得名。悬泉飞瀑顺崖而下,形成七挂瀑布,瀑下七仙潭,潭潭碧波。主脉霍山南麓安泽县段峪河瀑布群,大小不同的瀑布随地势或轻盈缓慢,或急流直泻,千姿百态。夏季水量增多,瀑布气势壮观,河水从断岩顶端凌空飞流而下,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化作道道彩虹,奇妙无穷。仁义河在支脉石膏山境域的沟谷中蜿蜒流淌,形成“天河”奇观。支脉绵山的蜂房泉在一处高约100米、宽约30米的凹崖间,崖壁岩石裸露,嶙峋怪石突出天际。岩的下部悬垂有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如断线珍珠,终年从乳峰滴落,注入下方的石池,发出叮咚的乐声。古人题咏赞曰:“峭壁临丹壑,悬泉百窍寒;几疑河汉漏,翻觉洞天宽。”[1]绵山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P321)

沟谷岩洞景观奇形多姿。中镇霍山境域峰峦间沟壑纵深交错,沟谷深长幽邃,溶岩岩洞众多、形态各异。主脉霍山境域的七里峪,峪纵深10公里,峪内群峰并起,沟深谷狭。其中,黑龙峡两岸奇石断崖,壁立千仞,甚为险要。北部西侧支脉牛角鞍境域的红崖峡谷,谷深达20多公里。峡谷前部两侧崖壁耸立,岩石为红砂岩,其断层气势宏伟,形象奇异,奇峰危岩,千姿百态。峡谷深处,危崖耸崎,天光一线,山路崎岖,甚为险要。峡谷内的“Ω”型谷,堪称奇观。

位于绵山东麓、沁源县境西北方向的沁河源峡谷,深达约5公里。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夹岸相峙,古松倒挂,遮天蔽日,谷深沟远。位于绵山北侧、沁源县与介休市接壤地带的龙凤峡,长约20余公里。峡谷断崖千尺,涧谷幽深。峡谷中有龙爪痕河床,有刺梅簇拥的花的海洋,有硕大的深不见底的天坑,有蜿蜒绵长的巨石河槽,有地势险峻的石门子瀑布,有池潭、溶洞,还有古人攀岩摩造的石刻。最引人入胜的是峡谷中的奇形怪石,如人、如兽、如禽,群而聚之,规模之大,形象之真,令人咋舌赞叹,有人誉之为“大自然石雕博物馆”。中镇霍山境域山体多属石灰岩质,在其漫长的发育生成过程中,受地表水渗漏和地下水侵蚀的长期作用,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石灰溶岩岩洞。支脉石膏山更是因其溶洞中的钟乳石“似石非石,似膏非膏”而得名。石膏山的梵宇古刹,主要建筑在中岩、下岩和上岩的溶洞里。上岩溶洞内,钟乳石林立,凝像如雕,奇幻多姿,或如石笋、石莲、石马、石龟,或如仙女出浴、孔雀开屏、人马奔驰,亦真亦幻,层层叠叠。支脉绵山有溶岩溶洞百余处,著名的抱腹岩是一处敞口大溶洞,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其山势如两只巨手抱腹。古代高僧正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修建了宏大的寺院。

森林景观瑰丽多姿。中镇霍山境域森林植被良好,植物种类众多,林木茂密,四季景色各异,异彩纷呈。境内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范围为15.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6.4%。始建于1992年的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山西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4.5%。据统计,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范围有木本植物230余种,草本植物500多种。木本植物乔木类主要有油松、落叶松、辽东栎、白桦、杨树、侧柏、刺槐、白榆、山杨、五角枫、白皮松、桦树、榆树、柳树等,灌木类主要有沙棘、黄刺玫、榛子、樱桃、绣线菊、胡枝子、山桃、山杏、胡颓子、虎榛子、猕猴桃、杭子梢、照山白、丁香、酸枣、连翘、毛榛子、荆条、卫矛、荀子、白鹃梅、锦鸡儿、黄栌、蚂蚱腿子、狼牙刺、红酸刺、黄蔷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子草、苔草、蒿草、铁杆蒿、白羊草、白草、蒿类、三脉叶紫菀、委陵菊、沙草等。观赏价值大、可览度高的植物群系主要有油松、辽东栎、桦树、侧柏、白皮松、落叶松、五角枫。主脉霍山境域的兴唐寺、大南坪、悬泉山、七里峪景区,支脉灵空山、石膏山、绵山景区,均在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之内。主脉霍山、支脉绵山建有省级自热保护区,支脉灵空山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境内还建有省级韩信岭、红泥寺自然保护区,省级介休市森林公园、安泽县森林公园、古县三合牡丹森林公园。主脉霍山境域七里峪、陶唐峪、悬泉山、兴唐寺等景区,南麓大南坪景区和黄花岭、红叶岭、青松岭、安泰山等景区,支脉灵空山、石膏山、绵山景区及支脉牛角鞍红崖峡谷景区,都是森林茂密的区域。这些景区森林生态良好,四季有景,景色各异。春季树木吐绿,山花烂漫,层叠交翠;夏季林木茂盛,碧波荡漾,百鸟争鸣;秋季层林尽染,色彩缤纷,瑰奇绚丽;冬季挂雪披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境内沁源县花坡高山草甸、支脉牛角鞍峰顶高山草甸,起伏平缓,视野开阔。夏秋之际,草甸碧草如茵,一望无际,红、黄、蓝、白、紫等各种各样的野花点缀其间,色彩斑斓,争奇斗艳,芳香四溢。境内古树名木种类也较多,分布广泛。支脉灵空山油松之王“九杆旗”,一枝主干滋生出九根支干,宛若九杆迎风招展的擎天大旗,威风八面。其树高、冠幅及单株木材蓄积量都创同类油松之最,2004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列为“世界最大油松”的世界纪录。主脉霍山南麓古县三合牡丹园内生长着一株唐代白牡丹,为国内最大的单株牡丹。

气象景观奇丽壮观。中镇霍山境域峰峦高耸,气候垂直差异大,山谷到山顶呈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气象景观,山之巅的云海、朝晖、夕阳、彩霞等大气景观更是奇丽壮观。主脉霍山老爷顶的云海、日出景观甚为著名,有“霍岳堆云”“云外天观”“霍山日出”的美誉。支脉石膏山、绵山的云海景观,云与山的轮廓相依相成,婉若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境内最高峰牛角鞍之巅,气象变幻莫测,瞬间或成千姿百态,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雾霭茫茫,时而大雨倾盆,时而虹贯长空,景色奇异。

综上所述,中镇霍山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山岳雄奇秀美,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富集,资源优势十分显著。随着人们对中镇霍山旅游资源认识的深化和对优势旅游资源的发掘,中镇霍山必将展现出无限的好风光。

猜你喜欢
绵山霍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
柱前衍生化HPLC同时测定霍山石斛中13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绵山,绵山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清明节的传说
沉淀敲出法快速发现霍山产铁皮石斛生物碱及其组分抗氧化活性在线测定
绵山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