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关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5-04-10 09:41王福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卷价值观大学生

靳 媛 许 夜 王 昭△ 高 博 王福东

①中国.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②大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 116044 △通信作者 E-mail:wangzhao_81425@163.com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微博凭借其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性在国内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 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 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1]。作为“文化新人类”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微博这种新兴的网络社交工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微博所具有的新特性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首先,微博将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在微博平台上形成一个聚合,大学生通过微博即可接收到任何方面的讯息;其次,大学生有强烈的表达自我观点和想法的意愿,微博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管理自我印象;第三,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得到宣泄和倾诉。在微博系统中,用户的身份相对真实,给倾述者一种真实感与安全感,又避免“面对面”的尴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微博作为倾诉和寻求理解的渠道[2]。微博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它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它同时还发挥着传播思想和构建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在微博环境下,主流价值观的传统引导方式受到冲击,微博中所传播的信息更为纷繁复杂,容易导致价值认知的偏差,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3-4]。

当前我国关于网络对心理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网络成瘾或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5-7],对于网络的正常使用对心理的影响较少,而针对网络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很少[8-9],而对于微博这种及时性互动网络平台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跟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微博的使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1: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辽宁省某大学大一~大三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每个年级投放问卷200 份,共收回问卷537 份,其中有效问卷520 份(92.83%)。被试平均年龄(19.73±1.32)岁。其中女生372 名,男生148 名。

研究2:将在调查的520 名学生中,根据其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所报告的微博地址进行筛选,选择出有效地址进行跟踪调查,共筛选出42 名大学生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其中女生37人,男生5人,其中大一3人,大二22人,大三17人,使用时间从6.03 个月至41.33 个月。

1.2 研究设计

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0 名本科生进行《价值观问卷》、《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全部作答《价值观问卷》,有微博的大学生同时作答《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2:在微博平台上选取42 名大学生进行微博内容跟踪调查,跟踪时间为2012年11月1 日-2013年1月31 日3 个月之内的被试所发布、转发的所有微博。将其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内容进行分类,记录微博条数,同时对关注的微博内容和个人表达的微博内容分别评分,并对跟踪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工具

1.3.1 价值观问卷(Conception of Desire) 该问卷由Lorr,Suziedelis&Tonesk 于1973 编制的价值观念量表,张麒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中文版修订[10]。该量表由45 个项目组成,采用5 等级评分,共包括12 个一阶因子:独立进取、维护传统、享受人生、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诚实守信、超自然信奉、追求美、非教条盲从、求知好奇和自我中心。3个二阶因子分别为:个人生活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价值取向、权威意志取向。整个问卷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852。

1.3.2 自编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年龄、性别、微博的名称、微博开通的时间、每天使用微博花费的时间,关注与发布微博的类别等。

1.4 统计处理

将有效数据输入SPSS 18.0 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微博使用时间与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对使用微博的时间和价值观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时间与独立进取、享受人生、承认权威、诚实守信、超自然信奉、非教条盲从、求知好奇7 个因子以及个人生活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价值取向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 微博开通时间与价值观的相关

表2 平均每天发布微博条数与价值观的相关

2.2 微博使用频率与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对平均每天发布微博的条数和价值观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条数和冒险求成、求知好奇、自我中心3 个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3 微博关注内容与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关注微博的内容分为10 类,分别是新闻社会、生活资讯、生活感悟、娱乐资讯、幽默趣事、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星座命理、个人动态、朋友动态。将被试在11月1 日-1月31 日3 个月时间内发布的每类微博所占这段时间内10 类微博总数的比例和价值观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关注生活感悟和冒险求成存在显著负向关(r =-0.366,P <0.05),关注幽默趣事和非教条盲从(r =0.326,P <0.05)及个人生活价值取向(r =0.349,P<0.05)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注科学教育和社会同情(r=0.316,P <0.05)、诚实守信(r =0.331,P<0.05)、超自然信奉(r =0.365,P <0.05)、社会生活价值取向(r=0.370,P <0.05)、权威意志取向(r=0.333,P <0.05)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注文学艺术和维护传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0.380,P <0.05),关注星座命理和超自然信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17,P <0.05)。

3 讨 论

3.1 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微博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好奇心的需求。好奇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内驱力,在它的激发下会产生不断探究事物的兴趣,在微博世界里,当打开微博界面,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微博量的增加,信息的更替,这些新奇的、陌生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事情都会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种信息的垄断性、独占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知识的需求。其次,微博提升了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实压力,增强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一方面,微博上提供的内容看,包括哲理名言,人生感悟,生活资讯,情感援助,人际交往,职场应对等方面,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信息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间接学习应对困难的经验;另一方面,微博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微博发布心情状态、倾吐心结,咨询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口的心理问题等,从大学生发布的内容看,他们使用微博宣泄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减轻了心理上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好的承受生活中的压力。第三,微博的使用使学生更加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微博上,各方面的生活资讯、旅游信息、情感故事等使学生不仅学会如何享受当下的生活,更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3.2 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微博的使用提升了大学生的权威意志取向。大学生在微博上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官方的权威代表,还是资深、专业人士,甚至是人气草根,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和职业精英都不在少数,他们在微博中的发表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同时也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远超过学生的认知负荷,积极与消极相互掺杂,学生们来不及思考却对价值观形成了内隐性印象。其次,微博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享乐主义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物质欲望已远远超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所需,追求前沿与时尚,追求高端与奢华成为当代青年物质欲望的核心目标。娱乐信息的迅速攀升,明星名人的私生活甚至成为了大学生日常谈资的主要话题,“享乐”、“奢华”、“混乱”作为娱乐圈的关键词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微博的使用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微博使用时间越长大学生更加独立进取,愿意享受人生,求知欲望强,承认和尊重权;关注不同的微博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上)》[J].互联网天地.2013,9(1):88-93

[2]杨勋兵.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7(8):52-53

[3]吴学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4):258-26

[4]魏然,辛勇,顺远菊.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260-1262

[5]李黎,包祖晓,陈宝君,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21-222

[6]唐志宏,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164-166

[7]陈伟,陶瑞,包广亮,等.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31-333

[8]赵文.青年使用“微博”的现状及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29(10):1-6

[9]彭良姝,方章东.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111-113

[10]张麒.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问卷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问卷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