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尴尬情绪家长评定问卷的编制*

2015-04-10 09:41范文翼杨丽珠张金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信度维度问卷

范文翼 杨丽珠△ 张金霞 张 卓

①中国.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②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116021 △通讯作者 E-mail:yanglizhu126@126.com

尴尬属于高级的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违背规则、目标或陷入社交窘境而无法自如应对时所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1],个体通常伴有好笑、懊恼、窘迫不安的复杂感受。尽管尴尬是一种负性情绪,但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个体尴尬时通常具有一系列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微笑、目光回避、低头和脸红等,通过这些表现向他人传达自己友好、顺从的信号[2]。研究表明,尴尬情绪能够帮助个体修复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好感和更多的社会资源[3]。由于尴尬情绪的产生与违背规则有关,有研究者将尴尬从道德层面上进行解读,认为尴尬情绪反映了个体愿意遵从社会规则,与他人保持协调的内心愿望,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性的推断和亲社会性行为[4]。尴尬情绪随着年龄的发展而逐渐频繁和强烈,小学阶段是儿童尴尬等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尴尬情绪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于尴尬的测量主要有情境实验法[5]、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问卷法[6],前两者具有指标精确、反应灵敏、对无关变量控制严格的优势,但由于测量过程费时费力,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科研人员的实际运用[7]。与之相比,问卷法实施广泛,成本低,操作简便,更适宜测量小学生的尴尬情绪。近些年国内关于尴尬情绪的研究刚刚起步,涉及尴尬评定和测量的方法学研究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教师或家长对儿童尴尬情绪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偏差,直接使用国外的现有量表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小学生的实际特点[8-9]。因此,基于我国本土文化特点,编制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查小学生尴尬情绪的问卷尤为必要。由于尴尬是一种高级情绪,具有复杂的情绪体验,小学生自我报告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仍不完善,而家长是熟悉了解孩子的重要他人,采用家长评定的方法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小学生的尴尬发展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①开放式问卷对象:采用方便取样,对大连市某小学的学生家长发放开放式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556 份(92.67%),其中受调查的小学男生252人,小学女生304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为96人,94人,90人,101人,72人和103人;②预测问卷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大连市某小学整班抽取被试,发放问卷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198 份(94.3%),其中男生92人,女生106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为32人,32人,32人,34人,38人和30人;③正式施测对象:采用方便取样在大连市两所小学整班抽取被试,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535 份(89.2%)。将样本分为两部分,样本一262人作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象,其中男生144人,女生118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为45人,41人,40人,45人,39人和52人;样本二273人为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象,其中男生145人,女生128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为49人,43人,42人,45人,43人和51人;④重测信度对象:在正式施测对象中随机选取200人进行问卷重测,回收有效问卷182 份(91%),其中男生79人,女生103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为30人,31人,28人,34人,33人和26人。

1.2 方法

1.2.1 预测问卷的编制及预测 通过开放式问卷对小学生尴尬情绪的诱发事件进行编码,结合以往国外的研究,初步将小学生尴尬情绪分为两个维度,即违背性尴尬与关注性尴尬。违背性尴尬是指个体行为不符合规则、习俗或目标时,由他人评价或自我评价而引发的尴尬情绪。关注性尴尬是指出乎个体意料而受到他人的强烈关注、赞美或恭维,且自身无法自如应对时所产生的尴尬情绪。依据对开放式问卷的编码结果和相关文献共编制24 个问卷题目,由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和具有3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小学教师对问卷题目进行审定,删除表述不清和引起歧义的4 个题目,形成了包含20 个题目的预测问卷。问卷采用5 级计分形式,“一点也不尴尬”、“有点尴尬”、“比较尴尬”、“很尴尬”和“非常尴尬”分别赋值为1~5,由小学生家长依据子女的真实情况对其尴尬水平进行评定。

1.2.2 正式问卷的编制及施测 通过预测对问卷题目再次修改和筛选,将题目随机排列,形成了包含19 个题目的正式问卷。

1.3 统计处理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别使用SPSS 16.0 和Amos 7.0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 果

2.1 项目分析

将被试按照量表总分排列,分别在高分和低分两端取27%的被试人数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对两组被试在20 个题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临界比值CR 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01),说明这些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计算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删除r 值小于0.40 的1 道题,其余题目的r值均超过0.40,P <0.001,同质性较好。经项目分析后最终保留19 道题目。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Bartlett 球形检验χ2=1413.15,P <0.001,KMO值为0.90,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和方差极大旋转法,逐步剔除因素负荷小于0.30,在多个因子上都有较高负荷,在某一因子上少于3 题以及与主成份所要测量的潜在特质有很大差异的题目。根据以上标准,删除了4 题,保留了15 个题目。筛选题目后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Bartlett 球形检验χ2=971.79,P <0.001 且KMO 值为0.91。经碎石分析检验提取2 个因子,累积解释率为48.81%。其中第一个因子的贡献率为35.21%,指小学生违背常规、习俗或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自己的否定评价时体验到的尴尬情绪,将此命名为违背性尴尬。第二个因子的贡献率为13.6%,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存在一种常见情形,即小学生没有违背性的行为表现也可能产生尴尬情绪。这主要是因为个体意外地受到他人的强烈关注,如热烈的恭维、赞美等,个体无法积极应对导致自己陷入被动的社交窘境而产生尴尬情绪,将此命名为关注性尴尬。

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根据修正指标和期望参数改变值对预先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拟合良好(见表1),最终得到包含2 个维度15 个题目的小学生尴尬情绪家长评定问卷。

表1 小学生尴尬情绪家长评定问卷拟合指数(n=273)

2.4 信度检验

2.4.1 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 由于该问卷包含两个维度,因此用同质性信度比α 系数能更好地说明题目内容之间的相关性[10]。对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进行检验,皆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见表2。

表2 各维度及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系数(n=273)

2.4.2 重测信度 正式施测4 周后,在正式施测对象中随机抽取200人再次发放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各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的重测信度,见表3。

表3 各维度及总问卷的重测信度(n=182)

2.5 效度检验

2.5.1 内容效度 结合文献检索和开放式问卷形成理论建构,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了小学生尴尬情绪测查题目,请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心理学博士研究生以及具有3年以上班主任经验的小学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评定,保证了问卷题目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预测后对问卷题目进行再次修改,保证了题目表达的流畅性。

2.5.2 结构效度 该问卷两个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见表4。根据心理测量学的相关理论,问卷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较高,说明各维度能够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两个维度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同样证实两因素模型拟合较好。

表4 两维度间及与总问卷的相关

3 讨 论

3.1 问卷的结构

总体来看,该问卷结构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两维度结构能够较好地体现尴尬的内涵。但是与Lewis 提出的“显露性尴尬”和“评价性尴尬”不同,本研究认为不应从是否产生自我评价的角度对尴尬进行区分,而应该从诱发事件性质的角度进行划分。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Lewis 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幼儿在3~4岁逐渐产生自我评价能力[11],因此是否具有自我评价可以作为划分幼儿尴尬类型的主要依据。本研究的测查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不同的尴尬情境中儿童都会产生相应的自我评价。从开放式问卷的编码结果来看,违背性事件和关注性事件基本涵盖了所有诱发小学生尴尬情绪的可能,因此从诱发事件的角度对小学生尴尬结构进行划分更具科学性。

3.2 问卷的信效度

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初步确立了问卷的理论构念,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文化背景,参考同类研究的测量工具及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保问卷题目的来源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为了保证问卷题目的科学性,研究者请多名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使得该问卷既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又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绪发展特点。依据心理测量学的标准,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证明该问卷的各项指标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为了解小学生的尴尬情绪发展以及开展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了有效工具。

3.3 研究局限及展望

该问卷是通过在一个地区的取样而编制的,未来研究还可以在不同地区广泛取样以验证问卷的外部效度。另外,该问卷所搜集的数据来自于非临床样本,不能作为临床上异常人群诊断的依据,但对于正常小学生的尴尬情绪发展测评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1]Feinberg M,Willer R,Keltner D.Flustered and faithful:Embarrassment as a signal of prosocia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2(1):81-97

[2]杨丽珠,姜月,陶沙.早期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发生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10

[3]Keltner D,Young R C,Buswell B N.Appeasement in human emotion,social practice,and personality[J].Aggressive Behavior,1997,23(5):359-374

[4]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2):116-120

[5]Lewis M,Ramsay D.Cortisol response to embarrassment and shame[J].Child development,2002,73(4):1034-1045

[6]Robins R W,Noftle E E,Tracy J L.Assessing self-conscious emotions[J].The Self Conscious Emotions,2007:443-467

[7]常若松,马锦飞,陈晓晨等.驾驶员危险知觉情境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01-204

[8]武云鹏,陈英敏,高峰强.小学儿童羞怯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98-1701

[9]廖艳华.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56-458

[10]温忠麟,叶宝娟.测验信度估计:从α 系数到内部一致性信度[J].心理学报,2011,43(7):821-829

[11]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0-265

猜你喜欢
信度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