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作室制与创意人才培养

2015-04-10 13:44华正伟
关键词:教学模式专业企业

华正伟

(沈阳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专业工作室制与创意人才培养

华正伟

(沈阳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机制,是推进创意人才培养改革的一次尝试。其运行机制是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合作团队为主体,依据课程计划和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其实效性、灵活性和丰富性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学与市场的联系,推动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创意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

创意人才;教学模式;工作室制

目前,随着我国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了创意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企业的需求。创意产业发展因创意人才的短缺而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根据创意产业的社会需求,以及创意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与专业特点,提出构建专业工作室,以探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

一、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特点与运行机制

专业工作室制是一种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按照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方向,组建创新研发团队,通过“教、学、研、产”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复合型创意人才的培养。

(一)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特点

第一,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和案例式教学手段。教学场所不再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室,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研发[1],甚至走进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实践领域。

第二,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研发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指导教师不再完全依附于教科书和理论教学,而是针对学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所提出问题答疑解惑,因材施教,课程内容会因学生的参与度和项目进展程度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学生也不再是死板学习,而是在实践中“主动求教”,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在专业工作室制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形成了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双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工作室制就是一种师傅带徒弟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了教与学互动。

第四,教学过程注重个性化。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集“教、学、做”于一体,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组织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灵活、多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通过对不同工作室的研究内容和教学风格,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教学运行追求企业化。每个专业工作室背后均有一家以上的企业或公司作为依托,工作室与企业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与工作室是一体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进入企业[2]。专业工作室实行的企业化管理,能够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二)专业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专业工作室的本质是专业教学活动的特殊形式,其运行机制是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合作团队为主体,依据课程计划和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施导师负责制。专业工作室负责人依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对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项目内容和工作计划,并通过引进和承接企业项目,有针对性地挑选项目组成员,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与研发。工作室赋予导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更自主的教学安排,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和开放。

第二,实施项目管理制。专业工作室一般都依托一家以上的生产企业或文化创意公司组织项目实施,并通过专业教师设计模拟项目或承接企业项目来设定预期目标。学生完全是在项目导向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第三,实施企业化管理。专业工作室模拟企业化管理模式制定了工作室管理办法、工作室人员的管理细则、工作室规程、奖励制度及教师考核细则等。学生在这种企业化管理模式下,能够真实地体验到职场氛围,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实现了教学和生产无缝对接。

第四,实施双向选择。专业工作室启动后,首先公布工作室的专业方向、项目内容和任务要求、导师简介、课程安排、发展目标及申报条件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及就业方向自愿选择和申报相应的工作室。这种双向选择能更好地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二、专业工作室制在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所需要的是具有复合型、应用性的创新人才。专业工作室是实现现代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物质载体,对创意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实效性、灵活性和丰富性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一)推动校企合作与市场联动,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平台,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及市场联动,扩大对外的交流,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同时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较早地接触社会,接受职业理念,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岗位角色转换,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应用性人才培养

与传统产业人才相比,创意产业人才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鲜明的外在表现,即:创意人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目标追求。创意文化企业一般是以创意项目为载体,以创意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组织机构。所需要从业者多为项目的策划者和产品的设计者。构建专业工作室可以实现“教、学、研、产”一体化,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用得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推进选课制,扩大学生自主权

实施专业工作室时会按照教学计划,把开设的课程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提前告知学生,学生可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兴趣爱好选择进入相应工作室进行课程学习。这种选课制不仅让学生有自主选课的自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个性化培养。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单元授课的传统方式,消除教学单元条块分割的弊端。

(四)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构建专业工作室,能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社会与企业为专业工作室推荐地方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会和企业的资源条件,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和研发基地,使专业知识、研发技术、仪器设备得到不断更新,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3]。

三、专业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业工作室的运行应避免两个误区

1.从教学方式上看,项目管理应避免让专业工作室变成纯工厂化运行模式。专业工作室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企业的基本特征,且在硬件设施和环境上符合生产需求。但是专业工作室归根究底还是教学的场所,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工作室定位在仅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就业的平台;或把工作室当成“工作坊”“分车间”,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专业工作室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企业项目的载体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统一,不断探索出科学的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

2.从教学计划上看,课堂教学应避免无序性或随意性。专业工作室作为以项目研究、创作设计为核心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系统、详尽地规划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评价者、考核者的角色[4],避免因专业工作室教学的相对开放,导致教学过程的盲目、分散、无序和随意,教师传授随心所欲,学生学习自由散漫,最终造成教学管理上的困难和教学秩序的混乱。

(二)专业工作室的运行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专业工作室教学活动过程中,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授课地点、师生角色等均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专业工作室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教师负责工作室的运行,管理、指导、评价学生学习,而学生在实际参与到设计、制作和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个性特质。教师和学生在现场教学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

2.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要努力形成一种成熟且长效的运行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学校拥有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与学生队伍,但缺少中间实验手段,成果难以转化,学校要借助企业财物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而企业则需借助学校获得所需人才和技术,使良好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得最大效益。

3.专业理论与项目实践的关系

专业工作室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课程学习;其次是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基于专业工作室研发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专业理论是基础,而项目实践是检验专业理论的重要手段,它能重新审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反过来,项目实践则需要专业理论作为指导,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技巧。因此,专业工作室要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这一过程,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重,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结语

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机制,是推进创意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创新性尝试。它不仅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推动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1]马丁.试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索[J].美术大观,2013(10):144.

[2]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09(4):161.

[3]周宏燕.“项目驱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12-213.

[4]付百学,肖禹蓁,姚刚,等.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3(5):289-291.

[5]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47.

【责任编辑 李菁】

G124

A

1674-5450(2015)06-0149-03

2015-05-30

辽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4DB360);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jjx-42)

华正伟,男,辽宁凤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专业企业
企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企业
企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