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策略

2015-04-10 13:44关英明刘晶晶赵军
关键词:辽宁辽宁省留学生

关英明,刘晶晶,赵军

(1.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策略

关英明1,刘晶晶2,赵军2

(1.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受名校少、平台低,主打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宣传手段与内容落后、宣传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制约,近几年招生规模在全国排位出现下滑。所以,需要整合辽宁教育资源丰富、经济环境成熟、语言环境正规、文化特色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等招生积极因素,从谋划招生策略、丰富招生方式、拓宽招生渠道、增强招生吸引力等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招生状况,打造辽宁“政策+实力+特色”招生模式,从而扩大辽宁来华留学生规模。

辽宁;来华留学生;招生策略

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辽宁作为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面临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展很早,作为新中国工业基地和经济前沿的辽宁省是第一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份之一。留学生规模在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激增的背景下也逐年扩大,从1950年的十几人飞涨到2013年的18 023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将实施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辽宁省的来华留学生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2013年来辽留学生是18 023人,但这个规模在全国仅排在第7位,排位出现下滑。所以,辽宁省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扩大来辽留学生的规模。

一、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的制约因素

(一)名校少、平台低,对学生吸引力小

目前,辽宁省虽然有42所高校招收留学生,但其中名校较少。42所院校中基本都具有招收本科生的资格,但具有招收研究生资格的院校不多,特别是具有博士研究生招收资格的院校只有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几所而已,可见,我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办学平台较低。名校少、平台低,自然对留学生来辽留学的吸引力就小。

(二)主打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曾说:“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有书读’的问题。因此,高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拓展办学空间、筹集办学资金上,对教育质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开放合作等问题还考虑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1]建国以来,辽宁省一直就是教育大省,但一直未能进入国内教育强省行列,这其中就有主打专业优势不明显、特色专业特点不突出这个原因。以留学生最感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我省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省内的重点学科,但与省外名校的同类专业相比,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只能望其项背。

(三)宣传手段与内容落后,宣传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在招收留学生工作方面不善于宣传、推介自己,宣传资料内容与形式僵化陈旧,而且存在很多翻译方面的错误。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与外界沟通的网站,坐等上门现象严重,缺乏主动出击开展工作的意识。”[1]很多学校连英文网页都没有。有研究显示,留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信息充足、准确、即时、清晰的国家,丁笑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来华留学生对来华留学服务中学校网站信息的评价最低,他们认为学校网页(特别是英语网页)内容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2]。有研究指出,今天的留学生生活于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留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留学信息[2]。落后的宣传手段与内容使得外国学生对我国高校(自然也包括辽宁高校)及与留学生活相关的情况知之甚少,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四)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

观念是行动的指导,正确、先进的观念可引导事物健康、有序发展,错误、落后的观念必然迟滞甚或毁灭事物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多数高校对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但“有些高校对来华留学工作不重视、嫌麻烦,也有些学校只将其作为国际交流的点缀,还有些学校对来华留学工作认识片面,仅仅将其作为经济收入来源,忽视了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关涉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忽视了哪个方面都将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如,忽视培养质量至少会影响来华留学教育的“口碑”效应和“样板”效果,将直接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的积极因素

(一)教育资源丰富

辽宁省是国内第一批接收来华留学生的省份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办学经验,现有开展留学生教育的42所院校,能够向来华留学生提供汉语言、西医、文学、经济、中医、管理、工科、法学、理科、艺术、历史、农科、哲学和教育等14个专业(类)的课程学习。以2013年为例,全国接受来华本科生达到或超过100名的院校共有208所,辽宁省院校共有20所,院校数量排在北京之后,是第二位。全国接受来华研究生达到或超过100名的院校有118所,辽宁省院校有8所,院校数量排第四位。

(二)经济环境成熟

辽宁省是新中国工业基地和经济前沿,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枢,如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圈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辽宁的经济如虎添翼、活力四射。“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形势下,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经济建设的中心,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省的发展程度,和当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关系越来越密切。”[1]留学生来辽留学的原因中就有辽宁环境好、辽宁有很多国企、想在辽宁做生意、工作需要等几个与辽宁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因素。

(三)语言环境正规

辽宁省属于北方方言区,人们的语汇、语音、语法更接近于普通话。这对于来华学习汉语言及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促进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都知道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以2013年为例,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的人数是176 447人(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9.5%,相信学习其他专业的留学生也会有相当比例的人关心汉语能力的提高,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留学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来华留学生都会关注语言环境因素,语言环境正规将是吸引留学生来辽学习的因素之一。

(四)文化特色明显

辽宁省是满清文化发祥地,是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历史上,辽宁与周边的东亚国家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黄年丰的研究显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程度是来华留学生的基本动机[3]。

(五)地理位置优势

辽宁省属于沿海省份,与来华留学生的几个重要生源地韩国、日本、俄罗斯距离很近,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曲如晓、江铨认为,“直观上来看,韩国留学生更倾向去辽宁、北京、山东地区留学,一方面是由于地理距离较近,另一方面也因为韩国与这些省份之间有较多的经贸往来”[4]。王松岩、杜芳的调查显示留学生来辽宁留学的原因有离家比较近这个明显的因素[5]。

三、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的改进策略

招生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招生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招生结果。改进招生模式可以从招生策略、招生方式、招生渠道、招生吸引力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谋划招生策略

招生策略是招生工作的指导。我们知道来辽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依次是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学专业主要有汉语言和文学,其次是医学、工学和经济学,等等。基于以上基本情况,我们认为辽宁省来华留学生招生策略应该是“深交老朋友,结合自身情况从兴趣出发结识新朋友”。深交老朋友即是继续密切关注重要生源国人才培养需求,巩固与因地缘等因素形成的重要生源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之间的合作关系,巩固与因文化等因素形成的重要生源国——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动向,研判去哪里、怎样找新朋友。例如,2013年我国来华留学生重要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等等,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来辽留学生重要生源国中没有东南亚国家,似乎这些国家可以成为我们开拓招生市场的对象。同样,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中非洲学生增速明显,这一点在来辽留学生中也有体现,这也似乎给我们一个信号,应该“顺势而为”,发力开拓非洲招生市场。当然,我们也要清楚那些来华而没有来辽留学的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学习什么专业,结合自身情况看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注重专业就推介专业,注重环境就推介环境,注重经济就推介经济,注重文化就推介文化,注重物价就推介物价,等等,吸引他们来辽学习。我们有的放矢地重点招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招生资源,提高招生效率,科学、有效地招生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实现途径。

(二)丰富招生方式

当前,多数院校招收留学生都是利用已经建立起的招生渠道“在家里”进行,一些院校能积极、主动“走出去”,到国外去招生。除了这两种较传统的方式,我们可以积极尝试新的招生方式,如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建立招生平台,开通招生系统;考虑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方式,几所院校联合,共同招生,等等。

(三)拓宽招生渠道

由王松岩、杜芳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来辽留学的渠道:28%人次是朋友介绍,18%人次是留学中介,14%人次是留学说明会,12%人次是本国的大学,12%人次是互联网[5]。可见,朋友介绍、留学中介、留学说明会、生源地大学、互联网等因素是辽宁当前正在使用,且是行之有效的招生渠道,这提示我们应当加强与国内、外的留学中介的联系、沟通;密切关注海外留学说明会信息,努力争取到会宣传的机会;加强与生源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平台,打造、宣传好自己;特别说明的是朋友介绍的渠道效果要明显高于其他渠道,这说明“口碑”效应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在辽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使留学生从内心对辽宁、对就读高校做出好的评价。

在巩固现有有效渠道的前提下,我们还应注意结合当今时代特征、高等教育新形势,开拓新的招生渠道。如某些高校在海外建有孔子学院,这是很好的招生平台和宣传窗口;如某些地区经济发达,有很多外资企业,我们可以利用外资企业需求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建立与其国内民众联系的渠道,扩大招生机会;如果可能,借助我国在生源国使、领馆的帮助,扩大招生机会;制定奖励政策,调动所在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招生积极性;保持乃至加强与归国毕业生的联系,维护感情、巩固口碑,鼓励他们帮助学校招生;重视在读非学历生教育,特别是短期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将来的学历生。

(四)增强招生吸引力

根据美国比较高等教育专家阿尔特巴赫的推拉理论,某地区的招生吸引力是影响学生留学决策的正向促动因素,直接影响招生的结果。影响某地区招生吸引力的因素很多,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至少有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和教育特色等因素。首先,教育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导向,如是否有奖学金,学费标准,是否允许打工等。2008年,国家修订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标准,当年来华奖学金生数量比2007年增长33.1%,远高于2007年的增幅19.6%。同年,辽宁省也推出省政府奖学金制度,奖励优秀的来华留学生,来辽留学生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其次,整合教育资源。辽宁省高校如果“单打独斗”,与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比较,是没有优势可言的,更甭说与国际名校比较了。以辽宁省内公认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办学比较成功的大连医科大学为例,2013年招生人数是1 725人,在全国仅排在第52位。但是,我省教育资源区域集团化优势很突出,大批院校集中在大连、沈阳这两个城市。院校可以加强合作,“组团竞争”,联合招生、培养,这将会形成很强的教育实力,产生很大的招生吸引力。再次,打造教育特色。在“组团竞争”策略的指导下,各院校均提供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组合成不同的教育产品,打造沈阳、大连的来辽留学教育品牌,甚至是辽宁省的教育品牌,为来辽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专业选择,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政策+实力+特色”是增强招生吸引力的立体模式。当然,增强招生吸引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宣传渠道,等等。这里只是择其要者简述之。

[1]郝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M]//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10).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15.

[2]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8-43.

[3]黄年丰.外国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5):113-114.

[4]曲如晓,江铨.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3):30-38.

[5]王松岩,杜芳.论外国留学生教育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M]//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10).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86-294.

【责任编辑 赵伟】

G125

A

1674-5450(2015)06-0155-03

2015-08-15

2012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DB018)

关英明,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文学博士;刘晶晶,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赵军,男,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辽宁辽宁省留学生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辽宁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