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有效链接

2015-04-11 07:15宋桂琴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苏教版背景文本

■文/宋桂琴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有效链接

■文/宋桂琴

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丰富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们的语文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紧紧抓住阅读活动中的特点,以课外链接的形式展开拓展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补充。针对教材文本的拓展链接应该结合学生学情和兴趣,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展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外链接阅读的有效性,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在语文拓展阅读中展开有效链接呢?

一、立足兴趣,即时拓展

语文拓展阅读首先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共鸣时,即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最佳时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打破单一的语文学科界限,注重整合更多学科内容的衔接,根据文本内容和主题即时拓展,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阅读、采集丰富的课外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能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告诉“我”的故事,从“我”的“循规蹈矩”,到小男孩的“打破常规”,启发学生有时换一种方式就是一种创新,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纷纷寻找各种水果来尝试不同的切法。其实这就是孩子们对发明创造的一种简单模仿,在自己内心深处悄悄地种下了一颗创造的种子。因此,教师可以以此“兴趣点”为契机,抓住“创造力”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创造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如阅读《少年鲁班》知道了鲁班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后来才发明了锯子;阅读《“小人国”的发现者》了解了列文虎克通过两片透镜发现可以将细小的东西放大无数倍,从而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等,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创造源于生活,关于观察,换一种思维角度对于创造非常重要。

二、立足背景,注重积累

阅读为学生打开了接触外面奇妙世界的一扇窗户。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有其广阔的背景资料,教学中,教师从背景链接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文本背后厚重深邃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加深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由点带面,增强积累。通过对文本相关背景材料的积累,学生能够更轻松、全面地掌握阅读内容,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魅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开天辟地》是一篇著名的神话传说,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给我们刻画了一位神通广大、无私奉献的盘古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神话”这一背景链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感受神话的奇幻色彩。在学生读完《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等大量神话故事后,再通过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感受,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读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西方的神话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感受其中神话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比较中国传统故事和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别,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从神话故事这一视角去体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三、立足运用,巧妙迁移

具有典型文体结构或者显著特征的阅读内容,是渗透点拨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在阅读方法的迁移中去学会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苏教版小学课本中,许多写景说明文将景和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既要注意在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引领他们发掘文章的美,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明晰文中所说明的理,准确梳理好景和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阅读知识和技巧的迁移,以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更好地运用。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课文《雾凇》时,教师把握住文本特色,引领学生从叙述顺序、表达技巧以及文章结构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写景说明”为链接,指引学生展开拓展阅读活动。

强调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是链接式拓展阅读的基本出发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效契合点,立足于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和迁移,从而构建出课内外阅读的教学模式,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开放而富有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编辑薛小琴

猜你喜欢
苏教版背景文本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