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

2015-04-15 22:28刘兆进柴武高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乐县甘蓝型区域试验

刘兆进,柴武高,林 东

(甘肃省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民乐 734500)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

刘兆进,柴武高,林 东

(甘肃省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民乐 734500)

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2014年在民乐栽培面积达3 200 hm2,平均产量3 975 kg/hm2,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宜在海拔2 100~2 600 m的冷凉区种植。

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华油杂62

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属典型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年太阳辐射量530.8~601.9 kJ/cm2,年日照时数2 592~2 997 h,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155~501 mm,年蒸发量901.8~1 125.9 mm,无霜期78~188 d,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降水量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大,适宜油菜种植,油菜也是当地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万hm2以上[1~3]。2011年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华油杂62,平均产量 4 297.5 kg/hm2,较当地种植的老品种增产5%~10%,由于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种植面积迅速增加,201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3 200 hm2。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来源

华油杂62是华中农业大学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2063A”与恢复系“05-P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7—2009年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009—2011年度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试6点的生产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多点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油2009003),2010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审定(国审2010030),2011年通过国家长江下游及春油菜区域审定(国审油2011021)。

2 特征特性

华油杂62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生育期115 d左右。苗期长势中等,半直立。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叶缘浅锯齿,无缺刻,蜡粉较厚,无刺毛。苔期生长势较强,茎绿色,花黄色,花瓣大、侧叠。株高157.1 cm,一次有效分枝数5.1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31.2个,每角粒数 25.53粒,千粒重 4.11 g。菌核病发病率17.75%,病情指数8.5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抗倒性强,耐寒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

3 品质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华油杂62平均芥酸含量为0,饼粕硫苷含量29.64 μmol/g,含油43.46%。

4 产量表现

在2007—2009年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3 181.6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2号增产6.12%。其中2007—2008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171.7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2号增产6.69%;2008—2009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191.5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2号增产5.54%。在2009—2011年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2 593.5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7号增产8.6%。其中2009—2010年度平均折合产量 2 659.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 7号增产12.5%;2010—2011年度平均折合产量2 527.5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7号增产4.7%。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820.5 kg/hm2,比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3%,其中 2009平均折合产量 3 910.5 kg/hm2,比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4.2%;2010年平均折合产量3 732.00 kg/hm2,比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6.5%。在2009—2010年度长江中游区试6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407.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2号增产4.05%,增产显著。在2010—2011年度长江下游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704.5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7号增产6.9%,增产明显。

在2011年甘肃省民乐县的对比试验中,华油杂62的平均折合产量4 297.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6%。2014年在民乐县示范推广面积达3 200 hm2,平均折合产量3 975.00 kg/hm2。

5 适种区域

该品种适宜甘肃、内蒙、新疆、青海等地海拔2 400 m左右的阴湿地区种植。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选地整地

华油杂62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土层深厚、地力中上、沙粘适中、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除重茬和迎茬外,其它茬口均可种植,一般前茬以大麦、小麦、马铃薯和豆类作物较好。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灭茬,灌足冬水,结合耕翻施入基肥,或结合春季浅耕施入基肥。适时耙耱整平,春季镇压保墒。春季灌水地区整地工作可于春灌后进行,要适时耕翻施肥,耙耱整平。

6.2 种子处理

播前用55%甲拌磷乳油750~1 500 g/hm2拌油菜种子7 500 g,晾干后与种肥混匀条播,可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和跳甲对幼苗的危害。

6.3 土壤处理

播种前结合耕地将48%氟乐灵乳油2 250 g/hm2,或48%仲丁灵乳油、40%燕麦畏乳油2 250 g/hm2均匀喷施于地表,然后耙耱,7 d后播种,可有效防除野燕麦和其它杂草的危害。

6.4 科学施肥

一般施 N 180~225 kg/hm2、P2O5120~180 kg/hm2,N∶P比例控制在1∶0.7~1,并施硼肥7.5~15.0 kg/hm2或持力硼3 000 g/hm2。为了防止后期“花而不实”,在施肥量分配上按照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叶面补肥的科学施肥的方法,将农家肥、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将氮肥的2/3做底肥,1/3于抽苔期追施,从而达到均衡供给营养,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6.5 适时播种

海拔2 300 m左右的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播深2~3 cm,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量6.0~7.5 kg/hm2,保苗60万株/hm2左右。

6.6 叶面施肥

在油菜抽苔期、现蕾期、开花初期,叶面喷施3 g/kg磷酸二氢钾或2 g/kg硼镁锌肥、2 g/kg速乐硼3次左右,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的现象,促进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

6.7 化学除草

用55%油草枯乳油1 275 mL/hm2对水450 kg于油菜3~5叶期田间喷雾,可有效防除密花香薷、播娘蒿、野燕麦、苣荬菜等杂草,对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达85%~90%以上[4]。

6.8 病虫害防治

油菜田病虫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菜蚜、小菜蛾等。菌核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5]。菜蚜在田间百株蚜量500头时,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在田间百株蚜量在16头时,用1.8%集琦虫螨克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油菜蚜虫及菜青虫危害严重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20%溴灭菊酯乳油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 d防治1次,连防2~3次。

6.9 适时收获

油菜以黄熟期收割为宜,当全田70%~80%植株角果呈浅红色,或植株中部角果种子为褐色或黑色时即可收获,并做到随黄随收,防止脱角裂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油菜收割后一般堆放5~7 d,完成后熟即可脱粒。

[1] 柴武高,宋雄儒,张爱琴.民乐县油菜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10(6):11-12.

[2] 柴武高,段志山,赵思孟.民乐县杂交油菜制种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8(1):63-64.

[3] 柴武高,段志山,巴兰清.民乐县双低油菜杂交种华协1号[J].甘肃农业科技,2006(3):51-52.

[4] 吴 超.高寒旱作区白菜型春油菜田间杂草防除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13(4):60-61.

[5] 傅廷栋.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56.

(本文责编:杨 杰)

S565.4

B

1001-1463(2015)02-0075-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2.029

2014-12-29

刘兆进(1959—),男,甘肃民乐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909369838。

柴武高(1955—),男,甘肃民乐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3519069177。E-mail:cwg4201196@163.com

猜你喜欢
民乐县甘蓝型区域试验
新丝路
甘肃省民乐县第八届“思温杯”师生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扶贫结出教育“幸福果”——民乐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