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角下的相声解读

2015-04-18 07:04师艳芳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冯巩包袱图式理论

师艳芳

(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长治046000)

从朱绍文“白沙撒字作生涯”始,相声艺术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声以幽默诙谐的言语褒贬描绘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已经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并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和教益。对相声语言艺术的研究,无疑对发扬传播相声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对于相声的研究多集中在曲艺界,如侯宝林、薛宝坤、马季、冯巩等主要是针对相声的历史、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21世纪初,语言学者开始介入相声的研究,相声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一些成就。本文试图借助图式的相关理论对相声幽默的语言特征进行探析,并见教于方家。

一、图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最早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提出,是指“先验想象力的产物”[1]163。之后,皮亚杰将之引入了心理学,图式有了更为丰富的涵义,是指“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知识构架”[2]102。不同的学者对图式还进行了多种分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3]。形式图式是相关语篇的体裁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

在图式概念被更新丰富的同时,图式理论也获得了迅猛发展,“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4]。图式理论认为,当人们接触新信息的时候,会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相连接,给认知提供依据,同时赋予内容以新的意义,这就是图式的激活。例如学生去教室上课,就会形成一个“上课”图式。听者或读者在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内容时,尽管其中没有“老师”“教室”和“其他同学”等缺省值,人们也能做出相应的推测。图式就如同一个构架,当新的外部信息和记忆中的背景知识相互融合置于恰当的空档,图式就被激活了。图式理论认为,我们所听到、看到的内容并不含有实际的意义,而是人们头脑中相关的图式和外部信息相互作用才会产生相应的理解。所以,人类认知会更多关注与自己已有知识相关的内容。背景知识即图式的构建,对于信息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

二、图式理论视角下的相声

图式理论视角下,观众对相声表演的欣赏就是图式对相声材料进行加工运作的过程。观众大脑中相应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被激活,信息就会具体化,与此同时,图式具备的推测性会让人们体会到相声语言幽默的魅力并且保存新的图式。

(一 )形式图式与相声解读

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和妇孺皆知的幽默语言表现形式,相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的形式图式其实就是一种欣赏惯例,而“惯例就是约定俗成而被大家公认的东西”[5]17,也就是人们心里认为的“那就是相声”。

相声特有的表演形式是一种众人熟识的喜剧艺术形式,它不像小说以叙述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表达思想,也不像戏剧、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那样主要以演员语言和表演来反映生活。相声是一种对话艺术,这些对话也是生活中各式人物的话语,通过对话惟妙惟肖反映现实生活。有时对话可以没有情节,仅仅借助充满魅力的语言就能组织起包袱。而观众也不必沉醉于复杂的情节,大多数时候仅仅通过表演中的包袱就可以明白表演者所发表的意见或揭示的矛盾。

作为普通的观众,虽然不会对相声进行研究,但是观众的背景知识中与形式图式相关的信息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声。当大家熟悉的相声艺术家站在舞台上,观众常常就会报以掌声。这是因为观众相应的形式图式被激活并产生预测功能,观众们期待相声演员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目前,虽然我国的相声已走出国门,但国外的很多观众对于相声较为陌生,为此,中国艺术团常常会为观众准备一个册子,对相声做简要的介绍,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给观众临时建立起一个形式图式。观众具备了形式图式和适时激活对相声的理解,演出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 )内容图式与相声解读

相声具有民族特点,考察不同时期的相声,不难发现相声的主题反映的就是现实生活。相声贴近生活、真实可感、亲切可信等特点正是它广泛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一段相声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其实是作者、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结果。其效果的产生基于作者、演员和观众在语言、生活、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共鸣程度。共鸣程度越高,相声的理解会越接近创作的期望,这就要求相声的内容与观众大脑中已具备的图式相符并适时激活。也就是说,观众已有的相关内容图式是相声理解的前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观众头脑中的图式会更广泛,其内容也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相声不断发掘新的内容。如果相声内容和观众已有的图式有冲突,那观众就不会对这段相声产生共鸣,就不会有期待的效果。相声的交流是双向的,引起观众共鸣就会得到掌声,反之就会成为单向的独角戏。相声的创作者或表演者根据现场的反响和人们的反馈就可以判断相声的质量,在此基础上也能对内容做出相应的改进。优秀的相声段子都是经过无数次加工调整和反复斟酌的。艺术如果要发展必须随时从生活中吸收营养,经过精心加工和反复锤炼,才能更好地激活观众头脑中的图式。

(三 )图式预测与相声解读

根据图式理论,当人们接受新信息时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低层面往高层面发展,而低层面不受上一层面的影响。例如语音的图式不会受到词句图式的影响。另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就是从高层次的图式层面开始发展,而高层面要影响到下一层面的理解。例如句子图式就会影响到词图式的理解。图式具备的预测作用,在相声理解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相声的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当我们熟悉了某个相声演员的风格时,就会生成一些预测,这就是我们在利用高一层的图式来处理低一层的图式。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相声演员冯巩连续数年在央视春晚上的口头禅,“我想死你们了!”常常冯巩还没开口,台下的观众就已经抢先表达出来了,这就是一种预测。这种预测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文所述的相声形式图式,即对相声的欣赏惯例,也是一种图式预测。当观众或多或少掌握了相声的一些规范,人们就会拿自己的已知惯例去衡量相声的内容,就会产生一种预测:演员会给我们带来幽默的话语,即观众准备接受符合形式图式的内容,如果新的信息是与之相违背的,人们就会感到困惑或失望。

在相声内容的理解中,图式的预测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预测,相声中的“包袱”才能“抖”响,效果才能出来。包袱这个词非常形象,它概括了相声中幽默的酝酿和发展过程。在相声表演中,包袱的双方,也就是现象和本质常常由捧哏和逗哏来担任。例如:

“牛:啊,冯巩。

冯:没错。

牛:相声演员。

冯:是我。

牛:我真羡慕您的工作。

……

牛:所以我的工作没法跟您比。

冯:怎么呢?

牛:我们三天两头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

冯:哦,你参加了拳击运动。

牛:老得玩命呀。

冯:对抗性是强。

牛:风险太大。

冯:那才见精神哪!

牛:提心吊胆。

冯:习惯了就好。

牛:生怕人逮着。

冯:你躲得快点儿。

牛:让人逮着就往死里打呀。

冯:那对方就犯规了。

牛:他管你那个。就前几天6个小伙子把我吊起来打,一边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冯:怎么骂的?

牛:让你小子偷钱包儿!

冯:不是,你是小偷呀?”[6]

这是冯巩和牛群合说的相声《小偷公司》中的一段,这段的一个中心图式就是“工作”,当人们的相应图式被激活后,就会猜测牛群所描述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冯巩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观众以引导,这也是自然而然又浑然不觉的“系包袱”过程,正当人们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时,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小偷”,“包袱”抖开了。小偷是一种违法行为人,偷东西是“非工作”,亦是一种“非公开”的行为,这里却将“小偷”的行为堂而皇之告诉大家,这样就形成了“工作”与“非工作”、“公开”与“非公开”的对立,人们的猜测一次次被推翻,可是牛群的描述又符合小偷的行径,这种图式的冲突和猜测后的恍然大悟产生了幽默效果,让观众忍俊不禁,哄堂大笑。相声的包袱常常就是这样将真相隐藏起来,提供一个假象,一个图式,引起观众的主动思考和预测,常常真相是另一个“图式”,于是欣赏相声就成为一次次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观众的背景知识和新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形成台上台下互动的双赢效果。

(四 )图式储存与相声解读

图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在接触新知识时,会将新内容和以前已存在的相似图式进行比较。如果新信息恰好和旧图式内容相同,以前的图式就会被加强;如果有出入,人们就会做出调整,进行判断,有时会增加以前的图式内容;如果以往没有相关的图式,那么就要形成新的图式。这些也是图式的储存过程。我们对相声概念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图式形成存储的过程,多次的接触了解,又一次次的修正,就成为今天我们大脑里储存的相声图式。

我们接触的相声内容并不是都会被储存的,当我们重新听一段自己喜欢的相声时,虽然很多细节已经被遗忘,但有些还会觉得妙趣横生。有些经典的段落经过几次播放就能耳熟能详,那是由于相关的图式已经被储存。例如当我们说某个人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时常常会使用到“马大哈”这个词,其实“马大哈”来自于著名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表演的相声《买猴》,相声中有一个人叫“马大哈”,马虎不负责出了名,闹出了很多笑话。马大哈这个图式被储存下来,经过很多年之后,很多人已经不知它的渊源了。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第一次听和多次听相声的感受有所不同。对于储存好的图式,我们更多的是欣赏这段相声的奇妙之处。

三、小结

在相声的理解过程中,观众已具备的背景知识即图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声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已有图式和新信息相互摩擦的过程,已有的图式具备和适时的激活决定着理解的成功与否。这也给相声艺术一定的启示:相声不能止步不前,它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与观众的图式同步甚至要超出观众知识的递增速度,从而使相声成为内容丰富又符合传统、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相声这朵不败之花才能开得更加艳丽。

[1]陈嘉明.建构与范导——康德哲学的方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2]Widdowson,H.G.Learning Purposes and Language Use Oxford U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Patrtical L.Carrell,Schema Thory and ESL Reading:Classroom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4,68(4):332-342.

[4]Carrel PL,Eisterhold G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J].TESOL,1983,17(4):553-573.

[5]周文柏.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梁左.小偷公司(相声)[EB/OL].(2012-10-19)[2014-09-20].1997 http://baike.so.com/doc/4246516.html.

[7]张艳艳.图式理论视角下的新闻英语听力[J].晋中学院学报,2013(1):122-124.

猜你喜欢
冯巩包袱图式理论
空包袱
冯巩为环卫工送早点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春晚常青树
“最佳孝星”冯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