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23型多功能艾灸仪磁灸神阙穴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

2015-04-23 14:33李冬梅全香美通讯作者刘克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3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神阙穴肠系膜

李冬梅 王 芳 全香美 通讯作者:刘克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157000)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emann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常在8岁以下,常并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炎症之后。疼痛位置不固定,以右下腹多见,疼痛性质亦不固定[1]。其病因尚未明确,西医学常用抗炎或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中医学中无专属病名,但可归为“腹痛”范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腹痛候》言:“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腑相击,故痛也。”首次将小儿腹痛作为单独疾病进行阐述。我院应用DJ-23型多功能艾灸仪磁灸神阙穴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5岁21例,6~8岁1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5岁22例,6~8岁1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B超腹部肿大,淋巴结的数量为2个以上,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长径>1.0cm,短径>0.5cm,边界清,内回声均匀[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腹痛”中腹部中寒、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4证。

2.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3~8岁的患儿;(3)患儿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服从本研究要求者。

3.排除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属胃肠结热型患儿;(2)不接受特色中医疗法的患儿;(3)年龄小于3周岁或大于10周岁患儿;(4)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及造血系统疾病;(5)未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6)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疾病需作治疗,则剔除该病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DJ-23型多功能艾灸仪温度设定40~45℃,时间30min,对神阙穴进行磁灸治疗。发热及严重腹痛患儿予相应退热及解痉治疗。每日治疗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轻症予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0.125g(1包),每日2次。重证患儿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100)mg/kg·d,分成等量,每6~8h给药一次。发热及严重腹痛患儿予相应退热及解痉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7~15d腹痛症状消失,腹部CDFI超声复查未见异常;有效:治疗7~15d腹痛症状消失,腹部CDFI超声复查仍有少量淋巴结,但较前明显减小;无效:治疗7~15d腹痛仍存在,腹部CDFI超声复查仍可见肿大的淋巴结[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显效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近年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患儿感染后出现腹痛症状时常引起患儿不适及家长紧张情绪。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是由于小儿容易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兼之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不能起到屏障作用。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3]。

治疗上,西医学常用抗感染或抗病毒类药物对症治疗,虽然能够暂时控制临床症状,但是无法解决本病反复易发的问题,并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时还会出现抗生素耐药、抗生素性腹泻及多种不良反应。对患儿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后果。

该病中医学归为“腹痛”,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情志刺激、外伤损络。如《诸病源候论·久候》:“久腹痛,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认为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由于脾胃虚寒而致,治疗上总以畅达气机为主。

神阙穴居于人体正中,与督脉相表里,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能通达百脉,故神阙穴可谓“一穴系全身”。艾灸能够激发其经气,疏通经脉,温中散寒而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在明火施灸时有烫伤危险,所以传统艾灸在儿科应用并不广泛。崔学伟[4]利用电磁加热艾绒,制作出新型多功能艾灸仪,不但具有艾灸温热效应,同时还能产生磁化穴位、药物渗透等功效,经过9年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其疗效优于传统艾灸,尤其适合儿科应用。

对于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远期疗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进行评估,实为遗憾。对于应用DJ-23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本病的机制也少见报道。本法无毒副作用,小儿依从性高,适合在中医儿科中广泛应用及发展,探讨其有效机制也将成为中医儿科外治法的研究热点之一。

[1]胡亚美.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2]齐信王,汤贞彦,兰文胜.高频彩超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749.

[3]王玉丽,李玲芳.彩超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130.

[4]崔学伟.实用现代艾灸疗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23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神阙穴肠系膜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