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为主对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5-04-25 11:12孙银娣刘晓霞刘华剑刘智斌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上巨虚曲池电针

刘 娜 孙银娣 王 渊 刘晓霞 刘华剑 郭 浩 刘智斌▲

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康复中心(西安710054)

骨科术后患者受诸如疼痛、卧床、使用镇痛泵、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便秘,且这种便秘大多数都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尤其是术后1~5d,45%~60%的患者发生排便不畅[1]。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有文献报道可达90.7%甚至更高[2]。便秘影响患者休息,增加患者痛苦,严重的还可诱发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早期及时处理便秘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实施早期针刺为主治疗(电针、艾灸)取得较好效果,更进一步印证穴位刺激对肠病的调节作用。

临床资料 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胸腰椎单纯骨折便秘患者56例,术后3天内未排便的患者即纳入该研究,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穴位定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 GBT 12346-2006(第二版)。患者取卧位,针灸师洗手并消毒后,消毒患者穴位周围皮肤。曲池穴直刺0.5~1寸,上巨虚穴直刺1~2寸,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轻按针刺部位,轻提针柄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电针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得气后,用辅助针在肢体近端距针灸针约3mm处再浅刺一针,两针接电针仪,选2/50Hz波形,电流强度以患者得气以局部有酸胀麻感且不引起疼痛为度,连续刺激30min。

艾灸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曲池、上巨虚穴,距离皮肤2~3cm处,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10min,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对照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国药准字号Z20025044),10mL/支,成人口服1次20mL,1d3次,疗程4d。本研究周期为4d。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按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各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首次排便时间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上分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讨 论 脊柱骨折由于创伤及手术等因素的关系,是身体各部位骨折并发便秘最高的疾病[3]。骨折及术后对于腹膜刺激作用影响了患者胃肠蠕动,引起腹胀、腹痛及便秘,从而产生排便困难或障碍[4]。

骨折患者术后便秘是除疼痛外影响患者饮食、睡眠及情绪的最主要因素,便秘与疼痛同时存在,更加重患者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内生存质量,故早期首次排便,就是摆在我们医师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在该类功能性便秘的治上疗,临床常用的无非以导泻、灌肠、药物等处理,但是导泻灌肠会引起患者的极度不适,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刺激或者作用效果较慢等,总体效果实在欠佳。中医以其无创、舒适度高、疗效好等优点显示出其独特之处。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穴位对于人体具有双向调节效应。在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下,刺激穴位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这种效应都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增加排便频率,缓解便秘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从“内经”时代及至后世医家,古典医籍中应用针灸较多依据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从与脾胃经相关的合穴、俞穴和募穴等角度来调节便秘,我们选择的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合穴是特定穴之一,对治疗六腑病起重要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合治内府”。曲池穴,为大肠经合穴,可使空肠、回肠、结肠的蠕动有即时性的改变,蠕动弱者增强,强者减弱;上巨虚穴为大肠经下合穴,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曲池、上巨虚为异神经节段穴位[6]。故本课题选取合穴和下合穴配穴治疗便秘。

电针通过接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将针与电相结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调节肌张力作用,而且电针可以持续行针,加强针感作用[5]。电针有电刺激和加强针感的双重作用,疏密波以兴奋效应为主,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

灸法利用燃烧材料温熨人体一定部位,调节经络脏腑功能,消瘀散结,灸能通调气机,和畅营卫,使瘀结自散。

本课题采用多元化方法,对同一穴位,强化刺激,操作简单,对卧床患者不必频繁翻身刺激引起疼痛,尤其可以在骨科术后早期开展,避免出现大便干结,不易排出的情况。

[1] 黄 刚,陈 平,陈海云.腹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便秘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59-61.

[2] 游金华,王琼英,余文鹃,等.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2):156.

[3] 沙淑艳,顾爱焕.腹针配合艾灸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38—39.

[4] 胡万钧.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442-1443.

[5] 金 洵,丁义江,王玲玲,等.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2):97-101.

[6] 王成伟,李 宁,何洪波,等.电针双侧天枢穴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觉症状的影响及疗效满意度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针刺研究,2010,35(5):375-379.

猜你喜欢
上巨虚曲池电针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小穴位 大健康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