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2015-04-26 07:43许良葵李宗伟吴泽鹏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悬剂蜂蜡稀释剂

许良葵,李宗伟,吴泽鹏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许良葵,李宗伟,吴泽鹏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目的:优化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的处方、胶液配比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软胶囊的辅料(稀释剂、润湿剂、助悬剂)进行筛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囊壳胶液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胶囊剂内容物的最佳处方为浸膏粉: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1∶1∶0.08∶0.04;囊壳胶液的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2。结论:采用优选辅料和工艺制备的活心软胶囊质量稳定,符合胶囊剂的要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

活心软胶囊的处方出自《华佗神方》,是由葛根、桂心、独活、防风、当归等中药加工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效,适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后遗症的防治[1]。软胶囊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密封性好、外形美观等优点[2]。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软胶囊的辅料(稀释剂、润湿剂、助悬剂)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对囊壳胶液的配比进行优化,确定可供工业化生产的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微型粉碎机(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胶体磨(顶天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软胶囊机( 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片剂崩解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活心软胶囊干浸膏(自制);大豆油( 药用级,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石蜡油( 药用级,辽宁泉瑞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蜂蜡(广州创博化工有限公司);大豆磷脂(北京美亚斯磷脂有限公司);明胶(山东吉瑞特明胶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料制备

2.1.1 挥发油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独活、桂心、防风、当归、芍药、半夏6味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 10倍量水,不浸泡,蒸馏提取7h,分取油层,收集挥发油,密封,置于4℃冰箱保存。

2.1.2 干膏粉制备 ①煎煮法提取:按处方比例称取生葛根、甘草、附子3味药材,与提取过挥发油的5种药材药渣混合,加10倍量水,煎煮1.0h,提取3次,收集提取液;②醇沉纯化:经粗滤后,水提液密度为1.10~1.15g/mL,加乙醇使其含醇量为70%,醇沉12h,高速离心,分离上清液,得提取物纯化液;③反渗透膜浓缩:纯化液经微滤、超滤后,再经反渗透膜浓缩,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下,得提取物流浸膏;④真空冷冻干燥:流浸膏置于干燥容器内,于0℃冷冻过夜,启动真空冷冻干燥机,待仪器达到平衡后,冷冻干燥机中干燥30h,收集干膏,粉碎,过100目筛,得干膏粉,密封,置于干燥器中室温保存。

2.2 内容物处方组成研究

2.2.1 稀释剂 参考软胶囊生产常用辅料[3-4],选择石蜡油、大豆油、PEG400三种稀释剂进行考察。稀释剂处方组成及考察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选用石蜡油制成的内容物不均匀,容易分层,分层后的再分散性差,稳定性差;PEG400、大豆油作为基质制成的内容物分散性、流动性均比较理想,由于大豆油价格便宜,在干燥时稳定性较好,因此选用大豆油为稀释剂。

表1 稀释剂种类考察

注:“—”表示差,“+”表示好,“+ + ”表示很好,表2、表3同。

2.2.2 助悬剂、润湿剂 大豆磷脂是一种常用的乳化剂和湿润剂,蜂蜡为优良的助悬剂。在软胶囊的制备过程中,两者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效果好。本实验以大豆磷脂为湿润剂、蜂蜡为助悬剂,考察内容物的流动性、切断性,通过沉降容积比测定来衡量其混悬性。结果表明,大豆磷脂用量为2% ,蜂蜡用量为4%时,内容物的流动性及稳定性最佳。见表2。

表2 不同湿润剂与助悬剂用量下混合液的性质检测

2.2.3 内容物处方组成 综合以上结果,浸膏粉(加挥发油)中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1∶1∶0.08∶0.04时,药液黏稠度适中,流动性好,长时间放置不分层,药物分布均匀,稳定性好。结合服药方案,最后确定活心软胶囊(1 000 粒) 的处方组成为浸膏粉(含挥发油)330g、大豆油 330g、蜂蜡26g、大豆磷脂14g,规格为0.7g/粒。

2.3 囊材配方设计与筛选

2.3.1 因素水平范围确定[3-4]囊材的选用和配比直接关系到胶囊的成型性与美观性,其主要包含胶料、增塑剂、水、附加剂四类物质。本文拟采用明胶、甘油、水作为囊材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三者的配比进行优化。

明胶与甘油的比例从4∶1~1∶2 范围均可形成胶皮,但大于3∶1 时胶液黏度大,流动性差,胶皮硬度过大;在3∶1~1∶1 之间时胶皮硬度比较合适;当甘油与明胶的比例>2时,胶液比较稀薄,其胶皮弹性较差,容易破裂;当甘油与明胶的比例<1时,明胶浸泡膨胀效果差,因此1∶2~2∶1的比例较合适。熔胶温度选择70℃、75℃、80℃。

2.3.2 嚢材配比关系确定 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选择水与明胶比例、明胶与甘油比例、熔胶温度作为影响因素,设计三水平,以软胶囊的崩解时间为指标进行考察。称取明胶适量,采用80%水浸泡膨胀,余下的水和甘油加热至熔胶温度,混匀,向其中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成均匀的混合液,60℃下静置,滤过。囊材制成胶囊,测定崩解时间,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标准:11~20min 为81~100分,21~30min 为71~80分,30~40min为61~70分,41~50min 为51~60分,51~60min为41~50分,>60min为11~40分,结果见表3、表4、表5。

表3 因素水平

表4 L9(34)正交设计及结果

由直观分析可以看出,三个因素对工艺影响的主次关系为A >B >C。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因素A、 B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素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直观分析和生产实际确定最佳方案为A2B3C1 ,即囊材的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2 ,熔胶温度定为70℃。

表5 方差分析

2.3.3 软胶囊冷却时间和干燥条件考察 由于囊壳含水量较大,不能直接干燥,为保证胶囊质量,必须待冷却定型后再进行干燥。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在转笼中冷却6h,胶囊定型较好。选择适宜的干燥条件对保证软胶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转笼干燥法,在30℃下,分别干燥8、10、12、14h后取样,考察成品的外观,结果表明干燥12h时胶囊外表美观,硬度适宜,崩解时间符合要求。

2.4 软胶囊制备

本实验采用压制法制备软胶囊,分散介质选择大豆油,以蜂蜡为助悬剂,大豆磷脂为湿润剂。将助悬剂、润湿剂熔融于大豆油后,加入干膏粉及挥发油,充分研磨制成黏稠度适中、流动性较好的药液,按照明胶∶甘油∶水=2∶1∶2的比例制备囊材,熔胶温度选择70℃,室温下压制成软胶囊,制得的软胶囊于转笼内冷却6h,在30℃下,干燥12h即得。

2.5 崩解时限检查

按照以上优化工艺制备3批软胶囊,根据《中国药典》附录ⅫA 崩解时限检查法测定崩解时限。结果表明3 批样品的平均崩解时限为19min,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

3 讨论

“华佗治中风半身不遂神方”的药效已经过上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但由于其仅局限于传统汤剂剂型,服用量大,储存及携带不方便,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不适应现代用药需求。考虑到处方中独活、桂心、防风、当归、芍药、姜半夏六味药材均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故将其制备成软胶囊,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遮蔽药物气味,防止挥发油挥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在软胶囊制备过程中,以蜂蜡为助悬剂时必须注意其加入方法。如果将蜂蜡与浸膏粉直接混合,浸膏粉会较快产生沉积,起不到助悬作用;如果将所有物料混合后一起加热,放冷后,混合物趋向固态,基本没有流动性。只有将蜂蜡与稀释剂熔融、冷却后,才能发挥良好的助悬作用,并保证良好的流动性[5-6]。

本实验采用压制法制备活心软胶囊,内容物制备主要以沉降体积比、均匀性和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以制成稳定性好、分散均匀、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软胶囊内容物。以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囊材配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优选辅料和工艺制备的活心软胶囊质量稳定,符合胶囊剂的要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 李扬缜,黄桂兴.华佗中风方治疗中风后遗症54例[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0:166.

[2] 梁慧慧,萧伟,徐连明,等.银翘解毒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3,44(8):965-969.

[3] 李瑾,李盼,王露.中药软胶囊渗漏与胶皮处方筛选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 37(5):93-95.

[4] 刘宝书,王如伟.中药软胶囊的辅料与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 29(6):764-767.

[5] 尤依静,赵美玉.浅析软胶囊生产工艺[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4):60.

[6] 高春环.浅析药用软胶囊的生产工艺技术应用[J].中国信息化,2013(2):45-47.

(责任编辑:尹晨茹)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Zhongfenghuoxin Soft Capsule

Xu Liangkui,Li Zongwei,Wu Zepeng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content prescription, glue ratio parameters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huoxin soft capsule.Methods:Single factor parallel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select proportion of the contents (diluent, wetting agent, suspending agent). Orthogonal test was applied to screen the best composition of soft capsule gel.Results:The optimal weight ratio of the contents was as follows: extracts powder∶soybean oil∶beeswax∶Soy lecithin=1∶1∶0.08∶0.04. The best proportion of capsule gel was : gelatin∶glycerol∶water=2∶1∶2.Conclusion: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huoxin Soft Capsule is rational and the quality is controllable. It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New Drug of TCM; Soft Capsu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2015-03-13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32211)

许良葵,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

R283

A

1673-2197(2015)14-0016-03

10.11954/ytctyy.201514007

猜你喜欢
悬剂蜂蜡稀释剂
丹皮酚混悬剂的制备
稀释剂的选择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探究*
2021 年中国蜂蜡出口情况
稀释剂对环氧胶粘剂耐热性的影响
229Th的分离和测量方法
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波棱瓜子木脂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秋季自然教育活动:树叶上蜡
蜂蜡疗、蜂针疗、蜂胶酊治病好
二煎法快速提纯蜂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