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2015-04-26 07:25刘云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总分功能障碍保健

刘云云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中医养生保健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刘云云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保健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170例睡眠质量差的老年患者,予以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质量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可显著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碍。

中医养生保健;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指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等多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老化、健康状况下降、独居、丧偶等原因,睡眠障碍问题尤为严重。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88%的人存在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多和早醒。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调查显示,全球有27%的人存在睡眠障碍,我国人群中有45.56%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老年人占56.7%[1]。

持续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以药物为主,副作用大。而中医养生保健强调从养生角度出发,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因此,本文选取了17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各养老院住院老人500例,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筛选其中170例调查显示睡眠质量很差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94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6.4±8.32)岁。

1.2 诊断标准

符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中PSQI总分大于16分,即诊断为睡眠质量很差。

1.3 治疗方法

所选老人根据不同病因、不同情况从精神、起居、环境、饮食、运动、按摩、休闲、音乐等多方面对老人进行综合调理,改善睡眠障碍。治疗时间为1个月,具体方法如下。

1.3.1 精神养生 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的内容做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天萎靡不振。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

1.3.2 起居养生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劳逸适度,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的作息时间,保持睡眠量适度,每天睡眠时间在8h左右,睡和醒要有规律。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睡姿及寝具。

1.3.3 环境养生 要保持睡眠环境恬淡宁静,远离街嚣闹市。室内光线幽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湿温度相对恒定。

1.3.4 饮食养生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日间应避免食用影响胃肠功能的食物,以柔软、易于消化、平和的食物为佳,睡前不宜饮用咖啡、烈酒、浓茶等,也不宜大量饮水。此外,失眠老人可以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还可配合药膳保健,可根据老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用。

1.3.5 运动养生 老年人的运动养生法有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老年舞蹈等,注意劳逸适度,不宜过量,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同时,还可以通过气功保健来达到安眠的作用。在睡前进行气功养生,摆卧功姿势,行放松功,可以达到安神定志,消除紧张,逐渐“入静”,自然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明显改善入睡困难。

1.3.6 按摩养生 在睡前帮助老人进行全身按摩放松,然后按揉穴位,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最后进行头部按摩,有助于催眠。此外,足疗也可以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1.3.7 休闲养生 老人日间进行琴棋书画、花木、垂钓等娱乐活动,还可以进行温泉、洗浴等休闲活动,改善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疲劳,加速新陈代谢,对失眠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1.3.8 音乐养生 在老人入睡前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悦耳的古典乐曲和轻音乐,不宜选用节奏过快、声音嘈杂的乐曲,播放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强、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有害于人体健康。

1.4 观察指标

观察老人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以及计分中A(睡眠质量)、B(入睡时间)、C(睡眠时间)、D(睡眠效率)、E(睡眠障碍)、F(催眠药物)、G(日间功能障碍)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以PSQI评分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2]。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痊愈15例,占8.80%;显效62例,占36.50%;有效81例,占47.60%;无效12例,占7.10%,总有效率为92.90%。

2.2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

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分值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变化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比较

治疗后,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明显下

降,有显著差异(P<0.05)。催眠药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变化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3]。目前,西医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多,包括在用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睡眠时相改变、白天残留效应、药物耐受及依赖现象[4],以及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等,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从中医养生保健方面探讨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的措施,强调从养生角度出发,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针对不同病因、不同情况从精神、起居、环境、饮食、运动、按摩、休闲、音乐等多方面对老人进行综合调理,改善睡眠障碍,一方面避免了服用西药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节省了经济资源,为老人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从整体上调理了老人的脏腑阴阳,起到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

[1] 宋岳涛. 老年综合评估[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350.

[2] 陈晓健. 指压三阴交治疗飞行员失眠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435-437.

[3]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J]. Journal of Sleep,2005,28(9):1048-1057.

[4] 郭桂芳. 老年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1.

[5] 马烈光,洪净,周铮.中医养生大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1-17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立项课题(DZ2014B-08)

刘云云(1978-),女,辽宁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R212.7

A

1673-2197(2015)03-0075-02

10.11954/ytctyy.201503030

猜你喜欢
总分功能障碍保健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