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4-27 19:07赵小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赵小萍

摘要: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行业的准入证书,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传统的纸质考试改革为无纸化考试。新的无纸化考试模式下,考生的通过率大大降低,给基础会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如何对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相应课程的通过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基础会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38-02

会计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资格,是“入门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要顺利走上会计岗位,首要条件就是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这种新的考试模式给广大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难题。据浙江省财政厅会计服务中心统计,浙江省2014年第二季度平均合格率19%,本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首次集中参加考试的365名学生,会计基础通过率只有27%,全国其他省份也如此。《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三门考试科目中的一门,高职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基础》这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通过率,是会计专业在校师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会计老师思考研究、改革突破的课题。

1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需要重新定位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侧重于会做会计凭证、会登记账簿、会编制报表,大量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但是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侧重于知识点的考核,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业务核算题。虽然保留了业务核算题,考生通过增减分录项、选择借贷方向、会计科目并填写金额完成会计分录,或直接填写计算结果两种方式完成。强调训练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职业资格考试中通过率较低。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高职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会计行业标准,重新定位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把传统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起来,使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又能帮助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选用的大都是由各大出版社出版印刷的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而这类教材往往内容滞后,不能及时反映新的会计理论、新的会计方法等,对企业会计实务中新的要求不能同步,没有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相对接。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选择既能满足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又要适应考证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就需要有课证真正融合的教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2014级学生开始,采取了灵活的教材征订政策:即允许征订两套教材,一是考证指定教材和配套的教辅资料。如采用“财政部题库”编写的会计无纸化考试的“课证融通”教材。二是技能练习的实训教材。以满足知识性考试教学需要,又能实现技能考核需要的教学目标。

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改革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试模式,都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无纸化考试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必须以考纲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

(1)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紧扣考试大纲进行备课,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考证”为准绳,把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多提问多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主动学习而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经历实践而得到提升。

(2)针对考证需要,带领学生认真钻研考试教材,把握難点知识。在无纸化考试环境下,由计算机系统随机抽题组卷,考生一人一卷,这就使得以往考试抓重点的复习方法已经不可行,新的考试模式要求学生对于课程的所有要点,必须全面掌握,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对教材进行反复的通读和精读,吃透所有的考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3)讲练结合。坚持每章都进行单元测验,认真分析每次测验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下阶段教学中改进。安排多次模拟测验,把考试的压力变成动力,有动力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基本做到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并把考试成绩纳入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找出应对措施,提高科目考试的合格率。一定量的题海战术,有利于巩固知识和发现不足,可以亡羊补牢。

(4)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我院会计专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针对2014级学生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在职业资格证书上起码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以此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考证。并且针对这种情况,调整了教学进程安排表的编排,在第一学期增加《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时,新增《会计电算化考证》课程。三门课程齐头并进,课证完全融合,为学生考证提供积极的条件。入学之前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该证书对应的三门课程;另外,在组织该课程考试时,采取考教分离的应试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上,70%以考教分离的知识性考试为主,由会计团队统一命题;30%技能操作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测试,采用多种激励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和通过率。

(5)构建无纸化考试题库。三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当年官方指定的教材,参照新的模式下的考试题型、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并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融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考试题库将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6)重视考前冲刺。针对2014级学生,在考前一、两周,任课老师要开始对学生进行考前冲刺训练,包括:梳理重难点、标注易考点;制作知识结构图;教授答题技巧;强调考试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不要粗心等。

总之,面对新政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学生技能考核模式,推动考证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考证辅导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