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研究评述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2015-05-05 03:01王念新胡冬兰葛世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领域文献

王念新 胡冬兰 贾 昱 葛世伦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镇江,212003)

云计算研究评述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王念新 胡冬兰 贾 昱 葛世伦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镇江,212003)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明确云计算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探求未来的研究方向,检索了信息系统领域18本主要学术期刊和2个重要国际会议,得到168篇云计算相关的研究文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化分析。首先,基于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识别出云计算研究的重要文献;然后,利用主路径分析,明确了云计算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发展阶段;接着,运用派系分析,将现有文献划分为认知视角、商业视角、技术视角和应用视角等四个研究主题,并论述每个主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云计算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简要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云计算 文献综述 社会网络分析 信息系统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战略和技术的敏捷性,同时降低业务和信息技术运作的复杂性,才能在不确定环境中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1,2]。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同时向众多用户提供多种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3-5],具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网络访问便捷化、服务可计量化和资源虚拟化等特征[6],为企业同时满足两种目标提供了技术手段。云计算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信息技术之一。据Gartner预测,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总收入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将突破1800亿美元,2016年云计算将占据绝大多数新的信息技术投资。

云计算技术和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信息系统学者的广泛关注[7]。近年来,一些信息系统学者对云计算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例如,Venters和Whitley[8]从用户关注的云计算特征入手,将其分为技术维度和服务维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Yang和Tate[9]从技术、商业、概念和应用等研究主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Hoberg等[10]从商业角度,总结了云计算特点、云计算采纳、云计算治理和云计算商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Ermakova等[11]归纳了云计算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杨善林等[12]梳理了基于云计算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现状;汪鸿昌等[13]在分析云计算技术特征、使用模式、潜在商业价值和应用风险等基础上,归纳了云计算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问题。

上述的云计算综述有助于总结现有研究进展,明确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对信息系统学者开展云计算相关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但受到学者自身知识背景和研究视角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出于文献引文数据获取便利性的考虑,往往仅从Web of Science(WOS)检索相关论文,导致难以客观、全面地展现云计算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与现有云计算研究综述不同,本文在选择信息系统领域主流刊物的基础上,将信息系统领域两大主要国际会议(ICIS和AMCIS)也纳入文献检索范围,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对云计算的引文网络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该领域的总体图景、结构特征、研究脉络和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明确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云计算研究学者了解国际前沿、寻求研究问题提供参考。

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1 数据来源

云计算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已有的对云计算的研究主要来自计算机学科,侧重技术或者运作方面的问题[14],而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系统学科。为了全面梳理信息系统学科对云计算研究的现状,本文选择了MISQ、ISR、JMIS、ISJ、JAIS、JSIS、JIT、EJIS、I&M、DSS、CAIS、CACM、ACM TMIS等13本信息系统期刊,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Science、Decision Scienc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Sloan Management Review等5本管理领域重要期刊,ICIS和AMCIS信息系统两个重要国际会议为检索源,以cloud computing、cloud service、on-demand service、IaaS、PaaS、SaaS等为关键词,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4~2013年,共检索出云计算相关的研究文献159篇。

通过分析这159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发现了有9篇引用频率较高但不包括在这159篇文献中,为了提高云计算研究评述的全面性,将这9篇文献也添加到了分析样本集中,总计168篇文献。对这168篇文献按照年份进行统计,得到各年的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004~2008年期间,信息系统领域云计算的研究文献较少,2009年开始,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市场的迅猛发展,云计算的文献开始迅速增加,尤其是2011年以后,ICIS和AMCIS上关于云计算的研究文献迅速增加,超过了期刊论文中云计算文献的数量,这些都说明云计算研究已经得到了信息系统学术界的普遍关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是一种综合应用数学、图论、计算机科学等交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实现关系和关系模式的可测量、可评估和可视化,国外管理学界的学者已经将该方法应用于运作管理[15]、战略管理[16]、供应链管理[17]和信息系统[18]等领域,用于分析合作者网络、期刊网络和文献网络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总体图景、发展态势和结构特征等。 上述领域在应用 SNA 分析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时,其数据往往从WOS引文数据库获得。而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信息系统学者开始研究的时间尚短,而且许多研究往往发表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会议中,而这些会议和一些期刊并不包括在WOS引文数据库中。

图1 云计算文献数量年分布曲线

注,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话题之一。

1.2 数据处理过程

为了更加全面的展示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在18本信息系统主流刊物和2个重要国际会议检索获得的159篇文献和引用频率较高的9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分析168篇文献的参考文献,获得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引用关系,将它们的相互引用关系生成了一个168×168的稀疏矩阵,然后将该矩阵导入UCINET和PAJEK两种SNA软件,分别作了重要文献分析、主路径分析和派系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文献之间联系

密度(Network Density)是反映社会网络图中各个节点联系紧密程度指标,网络密度是网络中的连线数links 除以一个完整的网络所可能有的矢量数vertices,即密度D = 2*(L(G) / N(N-1))(其中L(G)为网络G 中的连线数,N 为节点数)。在引文关系网络中,网络的密度越大,代表文献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基于分析数据绘制了168篇文献之间的引文网络,如图2所示,各文献之间的引文关系比较稀疏,该社群图的密度为0.0136,即使删除33个孤立点,该社群图的密度也仅为0.0211,仍远远小于一般的社会网络。这些都说明,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够紧密。

图2 文献之间的引文网络

点度中心势(Network Centralization)是反映整个网络的集中趋势的指标,该指标越接近1,说明网络中各行动者的联系越紧密。本引文网络图的点出度中心势为6.244%,而点入度中心势为14.377%,点出度中心势13.78%,说明该引文网络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不对称,点入度的集中趋势更高,但总集中趋势不明显,说明关于信息系统领域关于云计算的研究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的论文群。

中间中心势(Network Centralization Index)也是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的一个指标,其值越高表示网络中越是有某一(或几个)成员更多地控制网络中信息的流通,即网络中知识的共享越是依赖于某一(或几个)成员。本引文网络的中间中心势为0.19%,这说明整个网络的中心度非常低,即现有研究中云计算知识的传播不依赖于某一篇(或几篇)文献。

2.2 重要文献

文献的重要性程度可以通过文献在引文网络中的作用来判定,包括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两类指标,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主要用于衡量网络中与某节点有直接联系的节点数目,测度的是节点的影响力,与该节点直接联系的节点数目越多,表明该节点处于中心地位,在网络中具有一定的“权利”。点度中心度包括入度和出度两个指标,在引文网络中,点出度大小表示该文献引用文献集中其他文献的频次,点入度则相反。中间中心度(betweeness centrality)计算的是某节点占据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上的能力,是从知识流通的角度对节点进行测度结构性指标,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它点对的捷径(最短的途径)上,表明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在整个网络中起到枢纽的作用。对于被引文献来说,中间中心度越高,表示文献能在源头控制知识的传播。而对于引用文献来说,则表示文献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枢纽的作用,但是往往对其他文献的依赖性也较大。本文计算了所有节点的点入度、点出度和中间中心度,将点入度大于等于8或者中间中心度大于等于3的文献,作为重要文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编号为132、50、135、76、133、137和109的文献点入度和中间中心度都较高,说明这些文献是云计算研究的知识源头,其中文献132、135、133和137来自后来增补的9篇文献,说明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知识的研究对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依赖度较高。从研究内容上看,文献132、50、135、76、133和137均属于云计算概念和认知方面的研究,这也进一步表明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文献109则分析了客户采纳软件即服务的影响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编号为24、144、73、28和22的文献虽然点入度不高,但是点出度和中间中心度值都较高,说明这些文献在云计算研究的知识传播过程中作用关键,但是更多是学习和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这四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文献24、144、73、28是不同角度的云计算研究综述论文,而文献22也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设计科学的方法和专家访谈,研究了客户选择SaaS服务的标准问题。

2.3 研究发展路径

云计算研究的发展路径可以通过主路径分析(main path analysis)来完成,主路径分析关注了引文时序网络的形成过程。把引文网络看作一个传输知识信息的通道系统,如果有一篇高被引论文不但承继了很多以往的研究成果,并且还增添了实质性的新知识,则它或多或少会降低先前一些论文的参考价值。因此,这篇文献就成为了承载着大量知识流的通道枢纽。那么,有很多引用路径都需要经过的文献节点一定比只有很少引用路径经过的文献节点更加重要,这些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及其引用关系就构成了一条或多条关键路径,勾勒出科学研究发展的框架图。本文选择SPLC算法计算边的遍历权重,这里的权重指的是每一个特定引用路径或文献在连通其他文献的引用路径时被需要的程度,运用pajak软件绘制了云计算研究的主路径图,如图3所示。图中的节点代表文献,数字为文献编号,每篇文献以作者和发表时间标识,箭头指向的是被引用文献。从图3可以看出,云计算研究发展路径包括12篇文献,其时间跨度为2007年到2013年,这12篇文献中有9篇文献是云计算研究的重要文献。

图3 云计算研究的主路径

根据表1和图3,结合对这12篇文献的阅读,可以将云计算的发展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及以前):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云计算的文献大部分为概念和认知方面的研究,包括云计算的定义、技术特征、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如文献140[25]描述了人们对云计算的不同看法,包括数据中心、分布式计算、公共网格以及软件即服务等;文献133[23]提出了面向市场的云计算,包括服务架构、云的资源管理战略、资源定价和分配等,描述了云计算成为继水、电、煤气、电话后的第五个公用事业的愿景和现实;文献137[29]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进行了全面对比,提出了云计算的商业模型和将来云计算的研究方向;文献132[19]给出了普遍认可的云计算定义,并描述了云计算的技术特征;文献30和135[3,21]对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文献136[30]则分析了云计算的收益、风险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第二阶段(2011—2013年):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云计算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涌现,每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具体,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明确。如文献35[34]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和云计算服务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个参考模型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和依从性管理;文献24[10]采用全面的文献综述方法,从商业角度对云计算的特征、采纳决定因素、治理机制和商业影响四个维度进行了论述,发现云计算采纳的影响因素以及云计算的商业影响的研究比较少;文献9[3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次序进行了研究,为客户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决策参考;文献2[36]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从制度因素对印度的中小企业采纳云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第二阶段,云计算研究开始从第一阶段的概念和认知研究,转向企业对云计算的采纳和应用。

2.4 研究主题分类

云计算研究主题分类可以通过派系(Factions)分析进行。派系分析是指将引文网络分成不同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指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联系的节点的集合。除去33个孤立点外,通过派系分析,将135篇文章分为四个小团体,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阅读文献,四个团体的研究主题分别为认知视角(左下角节点)、商业视角(左上角节点)、技术视角(右上角节点)和应用视角(右下角节点),下面分别介绍每个小团体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代表性文献。

图4 云计算研究的分类社群图

2.4.1 认知视角

认知视角的文献主要是对云计算基本概念、特性、分类等的描述性研究,探讨云计算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其目的是了解和认识云计算,而不是针对特定研究问题。如,从技术角度讲,云计算并不是全新的,其融合了网格计算、效用计算、分布式系统、簇计算等技术。文献138[31]从商业模式、架构、资源管理、程序设计模式、应用模式、安全模式等方面对云计算和网格计算进行了全面对比,得到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基本特征;文献137[29]则从虚拟化程度、应用类型、应用开发、使用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SLAs/Liability、管理方式、开放性高低、易使用性、转换成本等角度比较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异同点,并根据定价模式和服务类型对云计算进行分类,总结了云计算的研究方向。之所以文献138[31]和137[29]都把云计算与网格计算进行对比,是因为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献138[31]中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对比是全方位的,而文献137[29]侧重的是基础层面的对比。文献50[3]认为云计算研究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服务可用性、数据防丢失、数据的保密性和可审核性、数据转移瓶颈、存储可扩展性、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漏洞、快速扩展、声誉共享、软件许可等。

2.4.2 商业视角

商业视角的文献关注云计算的商业意义,重在揭示云计算对服务提供商和客户的商业价值创造过程,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云计算的影响、定价、利润分配、采纳、成本和信任等。在云计算的影响方面,云计算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战略层面,文献17[37]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了云计算对企业IT战略的多方面影响;在业务层面,文献76[22]认为云计算是IT效率和企业敏捷性的有效融合,提供了IT资源的快速获取,提高了信息系统建设效率,资源的快速配置、并行处理和实时响应则能增强企业敏捷性,同时降低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系统新功能的成本,获得原来只有大企业才能使用的信息技术资源,降低创新壁垒。

在云计算定价和利润方面,云计算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云服务提供商和云用户[20],对于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如何对云服务进行定价会影响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收益。文献114[38]利用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永久许可模式和租用模式对软件提供商的服务水平和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发现SaaS租用模式能够增加产品开发投资和供应商利润,并提升软件质量,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利益分配也会影响云服务的质量;文献106[39]提出了客户化投标价政策(Customized Bid-Price Policy),帮助在资源稀缺条件下IaaS服务提供商是否接受用户请求的决策,从而实现资源最合理利用和提高收益;文献116[40]研究了应用服务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利润分配策略对SaaS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存在一种利润分配策略可以使双边垄断的应用供应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达成帕累托效率协作,进而通过协作提供高质量的云服务。

在云计算采纳方面,文献11[41]利用调查方法,研究了模仿压力、强制压力和规范压力对SaaS采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环境压力都对SaaS采纳有直接的显著影响,模仿压力和感知的技术复杂度交互影响SaaS采纳;文献86[42]则通过分析Information Week 500 的年度调查数据,发现云计算采纳确实可以提升CIO 的战略聚焦。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是强化个体差异训练和物理教学课堂效率提升为方法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展示自我和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是在现有的学习模式的累积下,具备物理学习学会学习能力的基础条件.

2.4.3 技术视角

技术视角的文献主要研究云计算的技术细节,研究问题包括云计算的技术特征、数据中心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其关注的不是云计算技术本身如何实现,而是云计算技术特性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或影响。例如,文献96[43]研究了SaaS的可配置性进行分析,发现SaaS价值共创是随着可配置性的成熟度改变而变化的;文献118[44]基于代理理论和模块化理论,认为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知识的依赖性是云服务解集的核心挑战,客户和供应商间模块化接口会对软件即服务的合同选择产生影响;文献71[45]分析了云计算弹性安全的挑战,即在虚拟客户环境下,提供适当的管理分离、细粒度资源使用和预定义控制,以及在动态和弹性的模型中如何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变更管理。

2.4.4 应用视角

应用视角的文献主要讨论云计算在特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问题。如文献26[46]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访谈,指出安全监管政策的不充分、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缺少交互、管理权利的滥用、滥用或窃用用户的账号、通讯联系或数据中心的中断、不同数据中心数据迁移等安全问题是阻碍金融行业应用云服务的主要因素;文献5[47]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银行中应用云服务的过程中,金融利益的感知是银行高级管理员对利益的最重要的感知,而政府对隐私、安全的监管是其对风险的最重要的感知。文献26[46]和5[47]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安全问题是阻碍金融业应用云计算的主要因素,不仅在金融业,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隐私、安全和风险问题都是企业应用云服务的影响因素[48-50]。文献44[51]对云服务在射频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云服务实现射频技术实现网络数据的高速数据访问的方案。

3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信息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信息系统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168篇云计算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化分析,确定了信息系统领域云计算研究的重要文献、发展路径和研究主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文献的引文网络看,云计算文献网络的密度还比较低,点度中心势和中间中心势也比较低,也就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各研究之间的关系还不紧密,研究主题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论文群,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现。

第二,从重要性文献看,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研究的重要文献大多是关于云计算的概念、认知和综述,进一步说明该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相当一部分重要文献来自于本文的检索范围之外的其他领域期刊或者会议,这说明信息系统领域云计算的研究对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依赖度较高。

第三,从研究发展路径看,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主要研究的是云计算的定义、技术特征、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缺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明确的研究问题;而发展阶段的文献开始有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明确的研究问题,研究重点也开始转向企业对云计算的采纳和应用。

第四,从研究主题分类看,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可以分为认知视角、商业视角、技术视角和应用视角。认知视角主要关注云计算基本概念、特性、分类等;商业视角主要关注云计算的商业意义;技术视角主要关注云计算的技术细节;而应用视角主要关注云计算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3.2 研究展望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话题,云计算得到了信息系统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加深了信息系统学界对云计算的认识,也增强了对企业应用云计算的实践指导。但是总体上来讲,信息系统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云计算涉及服务提供商、客户、经纪人(Cloud Service Brokerage,CSB)和监管机构(regulator)等利益相关者,下面将分别从各个云计算利益相关者角度论述未来研究方向。

服务提供商是云计算服务的主体,其利用自身的计算资源,通过按量收费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并负责自身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维、升级、管理以及客户的信息安全。云计算服务的定价是云服务提供商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保证云计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此外,云计算的共享化和规模化对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问题也是服务提供商角度研究的重点。

客户是云计算服务的客体,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类,相比个人客户,云计算对企业客户的影响更大,本文主要考虑是企业客户。云计算作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必然伴随着管理变革和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商业价值,因此企业客户角度的研究包括:云计算对企业各个管理层及职能、尤其是信息技术职能的影响,企业的云化战略、云化的方法和云化的过程;企业云服务的选择和评估、云服务提供商关系治理、云服务SLA合同设计等问题。

云服务经纪人是云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云服务经纪人承担这两种角色,首先是云服务销售商,如何针对云服务的特征和云服务经纪人的市场地位,设计合适的销售策略和收益模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云服务经纪人是匹配云服务供给和云服务需求的“红娘”,因此如何识别客户的云服务需求,如何实现云服务供给和云服务需求的最佳匹配都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云计算市场的监管机构是负责监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机构,其作用是监督和约束云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经纪人的市场行为,规范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云计算中数据的所有权和归属权的明确、云计算数据和信息安全立法、云服务提供商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等。

[1] Zissis D, Lekkas D. Addressing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issues[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2, 28(3): 583-592

[2] Petter S, DeLone W, McLean E 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IS Succes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2, 13(5): 341-362

[3] Armbrust M,Fox A,Griffith R,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4] 杨善林, 罗贺, 丁帅. 基于云计算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J].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15(5): 83-96

[5] Plummer D C, Bittman T J, Austin T, et al. Cloud computing: Defining and describing an emerging phenomenon[J/OL]. Gartner, 2008-06-17.[2014-04-13].http://cmapspublic3.ihmc.us/rid=1JZJDNJXW-174MCCX-5CJ/Gartner_cloud_computing_defining.pdf

[6]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2011, 800(145): 1-7

[7] Kappelman L, McLean E, Luftman J, et al. Key Issues of IT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Leadership: The 2013 SIM IT Trends Study[J]. MIS Quarterly Executive, 2013, 12(3): 227-240

[8] Venters W, Whitley E A. A critical review of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ing desires and realitie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 27(3): 179-197

[9] Yang H,Tate M.A descript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J].CAIS,2012(31):35-60[10] Patrick H, Jan W, Helmut K.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cloud computing -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cloud computing[C/OL]. AMCIS 2012 Proceedings. 2012(7).[2014-04-13].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2/proceedings/EnterpriseSystems/5

[11] Ermakova T, Huenges J, Erek K, et al. Cloud computing in Healthcare - A literature review on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C]. The Nine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icago, Illinois,2013:14-17

[12] 杨善林,罗贺,丁帅. 基于云计算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J].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15(5): 83-94

[13] 汪鸿昌,肖静华,谢永勤. 基于企业视角的云计算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 35(6): 13-21

[14] Birman K, Chockler G, van Renesse R. Toward a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agenda[J]. ACM SIGACT News, 2009, 40(2): 68-80

[15] Pilkington A, Meredith J.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80-2006: A citation/co-cit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9, 27(3): 185-202

[16] Nerur S P, Rasheed A A, Natarajan V.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field: An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3): 319-336

[17] Giannakis M.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iscipline: A citation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2, 25(2): 136-169

[18] Polites G L, Watson R T.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nalyze relationships among IS journal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 10(8): 595-636

[19]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0,53(6):50-50

[20] Marston S, Li Z, Bandyopadhyay S, et al. Cloud computing -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 51(1): 176-189

[21] Fox A, Griffith R, Joseph A,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O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2009.[2014-04-13].http://www.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pdf

[22] Marston S, Li Z, Bandyopadhyay S, et al. Cloud computing -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 51(1):176-189

[23] Buyya R, Shin C, Venugopal S, et al. Cloud computing and emerging IT platforms: Vision , hype ,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09, 25(6): 599-616

[24] Xin M,Levina N.Software-as-a service model:Elaborating client- side adoption factors[C/OL].Twenty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roceedings.Paris,2008(12).[2014-04-14].http://ssrn.com/abstract=1319488[25] Weiss A. Computing in the clouds[J]. netWorker, 2007, 11(4): 16-25

[26] Cusumano M. Cloud computing and SaaS as new computing platform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0, 53(4): 27-29

[27] Choudhary V. Comparison of software quality under perpetual licensing and software as a servi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 24(2): 141-165

[28] Durkee D. Why cloud computing will never be free[J]. Queue, 2010, 8(4): 20

[29] Weinhardt C, Anandasivam A, Blau B, et al. Cloud Computing - A classification , business models ,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09, 1(5):391-398

[30] Catteddu D. Cloud Computing: benefits, risk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M]. Springer. 2010:1-125[31] Foster I, Zhao Y, Raicu I, et al. Cloud computing and grid computing 360-degree compared[C/OL]. Ieee, 2008.[2014-04-14].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freeabs_all.jsp?arnumber=4738445&abstractAccess=no&userType=inst

[32] Sebastian W, Andreas P, Torsten E, et al. Success factors and value propositions of software as a service providers -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C/OL]. AMCIS 2012 Proceedings. 2012(7).[2014-04-14].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2/proceedings/EnterpriseSystems/1

[33] Jonas R Stefan W, Rüdiger Z, et a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software as a service: An explorative analysis of provider requirements[C/OL]. AMCIS 2012 Proceedings. 2012(7).[2014-04-15].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2/proceedings/EnterpriseSystems/3

[34] Martens B, Teuteberg F. Risk and compliance management for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Designing a reference model[C/OL]. AMCIS 2011 Proceedings - All Submissions., 2011(288).[2014-04-15].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1_submissions/228

[35] Repschlaeger J, Wind S, Zarnekow R, et al. Decision model for selecting a cloud provider: A study of service model decision priorities[C/OL].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icago, Illinois, 2013.[2014-04-15].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3/StrategicUse/GeneralPresentations/27/

[36] Bhat J M.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SMEs in India:A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C/OL].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icago, Illinois, 2013.[2014-04-15].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3/AdoptionOfIT/GeneralPresentations/1/

[37] Qian R, Palvia P.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Cloud Computing'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IT strategy[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s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2013, 15(4): 34-54

[38] Choudhary V. Comparison of software quality under perpetual licensing and software as a servi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 24(2): 141-165

[39] Anandasivam A. Towards an efficient decision policy for cloud service providers[C/O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2014-04-15].http://aisel.aisnet.org/icis2010_submissions/40/

[40] Demirkan H, Cheng H.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in an SaaS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26(4): 119-143

[41] Kung L, Cegielski C, Kung H-J. Environmental Ppressure on software as a service adoption: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C/OL].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icago, Illinois, 2013.[2014-04-16].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3/AdoptionOfIT/GeneralPresentations/11/

[42] Malladi S, Krishnan M S. Cloud computing adop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IO strategic focus-An empirical analysis[C/OL]. Thir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Orlando, 2012.[2014-04-16]. http://aisel.aisnet.org/icis2012/proceedings/GovernanceManagement/10/

[43] Eruani Z, Paola G. Configurability, maturity, and value co-creation in SaaS: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C/OL]. ICIS 2011 Proceedings.[2014-04-16]. http://aisel.aisnet.org/icis2011/proceedings/servicescience/9

[44] Susarla A, Barua A, Whinston A B. Multitask agency, modular architecture, and task disaggregation in Saa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26(4): 87-117

[45] Dustin O. Securing easticity in The Cloud[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0, 53(6): 46-51

[46] Lampe U, Wenge O, Müller A, et al. Cloud Computing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 A road paved with security pitfalls?[C/OL].AMCIS 2012 Proceedings.[2014-04-17].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2/proceedings/ISSecurity/4

[47] Philipp R, Bernd S. Cloud-Computing in banking influential factors , benefits and risks from a decision maker’s perspective[C/OL].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icago, Illinois, 2013.[2014-04-17].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3/AdoptionOfIT/GeneralPresentations/5/

[48] Olajumoke A. Sherry better safe than Sorry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Use of the Cloud[C/OL].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eattle, Washington, 2012.[2014-04-17].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2/proceedings/ISSecurity/2

[49] Srilakshmi R, Rajarshi C, Raghu T S, et al. Privacy and security practices in the arena of Cloud Computing - A research in progress[C/OL].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Lima, Peru,2010.[2014-04-17].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0/574

[50] Martens B, Teuteberg F. Risk and compliance management for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 Designing a reference model[C/OL].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Detroit, Michigan,2011.[2014-04-17]. 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1_submissions/228

[51] Ziekow H, Berlin H-u, Fabian B, et al. RFID in the Cloud : A service for High-Speed data access in Distributed Value Chai[C/OL].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Lima, Peru, 2010.[2014-04-17].http://aisel.aisnet.org/amcis2010/256

Cloud Compu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by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ang Nianxin Hu Donglan Jia Yu Ge Shil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loud computing is one of the top concerns in information system discipline. 168 cloud computing related articles were got after searching in 18 information system prestigious journals and 2 top information systems conference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these papers. Firstly,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degree centrality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Secondly, evolution path of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by main path analysis. Thirdly, factions analysis was executed to the papers, and four subgroups were found, which were titled as perception perspective, business perspective, technology perspective,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Finally, this paper was concluded by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Cloud computing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31003,71101065,71271104),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王念新,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云计算、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等,Email:wangnianxin@163.com;胡冬兰,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云计算采纳,Email:xmyhaohu@163.com;贾昱,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匹配;葛世伦,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云计算等。

C

A[文章编号] 2095-2171(2015)02-0044-10

10.13365/j.jirm.2015.02.044

算研究的重要

作者篇名点入度点出度中间中心度132Mell和Grance[19]TheNISTDefinitionofCloudComputing50018.750Armbrust和Griffith[20]AViewofCloudComputing42115.1135Armbrust和Griffith[21]AbovetheClouds:ABerkeleyViewofCloudComputing2506.976Marston等[22]Cloudcomputing—Thebusinessperspective1934.2133Buyya等[23]CloudcomputingandemergingITplatforms:Vision,hype,andrealityfordeliveringcomputingasthe5thutility1713.7109Xin[24]Software-as-aServiceModel:ElaboratingClient-SideA-doptionFactors1402.9137Weinhardt[29]CloudComputing-AClassification,BusinessModels,andResearchDirections1113.668Cusuman[26]CloudComputingandSaaSasnewComputingPlatforms1101.0114Choudhary[27]ComparisonofSoftwareQualityUnderPerpetualLicen-singandSoftwareasaService911.769Durkee[28]WhycloudcomputingWillneverBefree910.4140Weiss[25]Computinginthecloud900.8138Foster等[31]CloudComputingandGridComputing360-DegreeCompared901.355Brynjolfsson等CloudComputingandelectricity:BeyondtheUtilityModel910.7136Catteddu和Hogben[30]CloudComputingBenefits,risksandrecommendationsforinformationsecurity801.3144VentersAcriticalreviewofcloudcomputing:researchingdesiresandrealities3185.424Hoberg和Wollersheim[10]TheBusinessPerspectiveonCloudComputing-ALitera-tureReviewofResearchonCloudComputing2236.873Yang和Tate[9]ADescriptiveLiteratureReviewandClassificationofCloudComputingResearch0174.028Walther和Plank[32]SuccessFactorsandValuePropositionsOfSoftwareasaServiceProviders-ALiteratureReviewandClassification193.422Repschlaeger等[33]SelectionCriteriaforSoftwareasaService:AnExplora-tiveAnalysisofRequirements0113.0

2014-07-16)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领域文献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