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对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06 01:24袁映梅潘东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袁映梅,潘东红

(广东省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中医健康管理对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袁映梅,潘东红

(广东省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针灸科120例符合卒中后恢复期诊断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健康管理。结果 2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力量、手功能、移动功能、ADL/IADL、情绪、交流、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健康管理;卒中后偏瘫;生活质量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据调查显示,卒中后约有80%的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运用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即中医健康管理进行干预,对提高预防保健、健康养生意识,减少卒中发病率,降低医疗支出费用,取得较大成效[1]。本院为提高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尝试性引入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且临床研究显示通过中医健康管理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大大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病房收治的120例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简单随机方法,将所选的120例患者按所获得的随机数字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通过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的有脑梗死85例,脑出血35例;参照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分期标准,处于Ⅱ-Ⅳ级痉挛的患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分组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 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且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通过CT明确诊断;初次发病,或曾患有卒中但并无神经功能缺失遗留症;年龄均低于80岁;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在知情同意书上已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急性期昏迷,心、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者;③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语、耳聋、意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致不能交流,不能或无法理解和执行方案的患者。

剔除标准:①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要求退出或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的受试者;②纳入病例发生特殊生理变化或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视为脱落病例。

1.3 方法 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邱茂良编著《针灸学》[2]取患侧肢体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解溪,配合颞三针进行针刺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①情志护理:患者瘫痪后心理压力较大,常会出现沮丧、绝望、悲观等不良情绪,常会觉得自己给家庭造成了巨大负担,甚至有些患者产生自杀倾向。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可取得的效果、运动功能锻炼及言语康复训练等可取得的效果,并做好饮食调护及卫生护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运动指导: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尽早展开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锻炼,遵循先被动、后主动的原则,先简单后复杂,时间由短到长,先轻后重。④言语康复训练等:从最简单发音训练入手,逐步过渡到词语训练、会话训练和朗读训练。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健康管理,为患者建立中医健康管理档案,根据患者证型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作息时间、运动康复锻炼计划、饮食原则等,记录患者不同时期肢体康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①辨证施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相应护理,如肝阳爆亢、风火上扰型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以清淡甘寒之品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中药偏凉服用,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暴怒、激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饮食宜多食用活血祛风之品,忌服用酸甜滋腻食品,中药宜偏温服,注意观察有无头晕情况,如有头晕,离床活动需有人陪同,防跌仆;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注意室温不宜过高,衣服不宜太厚,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以清淡化痰润燥为主忌食辛辣发物,中药偏凉服;气虚血瘀型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益气健脾食品为主,中药偏温服,艾灸足三里、气海穴补虚;阴虚风动型患者居室宜通风凉爽,避免惊恐、忧思刺激,可以温水泡足,饮食宜养阴清热之品为宜,中药偏温服。②中药外洗:嘱咐患者用中药药渣加水煎煮后清洗患肢。③穴位按摩,经络拍打:指导家属对患者患侧手足阳明进行拍打,按压患侧内关、极泉、尺泽、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位。

1.3.3 疗程 2组患者均施行治疗护理,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10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30 d。

1.4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评价时点:干预前、干预结束后2个时点为评价时点。

观察指标:SIS量表[3]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之一,包括力量、手功能、ADL/IADL、移动能力、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和参与等8个领域。同时利用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简称FIM)[4]在患者仰卧位、坐位情况下对其肌肉反射状态、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展开全面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佳。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FIM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干预后SIS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SIS 各指标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SIS总评分比较 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IS 总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治疗组同期对比,△P<0.01

3 讨论

偏瘫是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患者出现的运动障碍既与疾病的治疗紧密联系,也与患者缺乏早期的综合护理息息相关。在《现代针灸病谱》中,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早已获得共识[5],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恢复作用已有一定的临床证据[6],其中奥瑞姆自理模式[7]、循证护理[8]、中医康复护理[9]已获得显著疗效。优质的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其焦虑情绪,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0]。

中医健康管理是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的理论体系[11],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康复方案,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近年来,中医健康管理已成功运用于社区干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再住院情况并取得较好成效[12],并且已扩展到膝关节炎[13]、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干预。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证候辨识后,对其中的60例给予常规护理,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活动、药物外洗、经络拍打、穴位按摩治疗等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治疗。在这一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展开中医健康管理,记录在中医健康档案中,以便提供连续性的中医健康管理。在中医健康管理档案中将为患者制定的个性化运动康复、作息及饮食方案详细记录,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康复情况进行记录,同时根据患者症状展开辨证施护,给予穴位按摩、中药外洗、经络拍打,通过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促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同时为患者展开定期随访,随时解答患者的疑惑,根据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消除其担忧、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中医健康管理可以促使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另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指标评分(记忆与参与除外)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健康管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综上,中医健康管理可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偏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杨贵尧,刘颖,郑杰,等.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8(18):145-146.

[2]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6.

[3]周群.中风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4]李欣,宋桂琴,刘植华,等.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2):23-25.

[5]杜元激.现代针灸病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80.[6]陈英,王声涌,喻侠华,等.WHOQOL-100中文版量表评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8):546-548.

[7]张兰萍,周双粉.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8):699-700.

[8]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66-67.

[9]麦海芬,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3):3105-3106.

[10]蔡群,杜深星,梁美君.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5):104-105.

[11]郭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7-8.

[12]黄静,杨立,朱群丽.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再住院情况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20(15):99-100.

[13]孙正平,许学猛,刘文刚,等.中医健康管理干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5):39-41.

广东省中医药局(NO:20141088)

袁映梅(1976.11-),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神经疾病护理,E-mail:liujp332@163.com

R255.2

B

1007-2349(2015)07-0096-03

2015-05-10)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