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

2015-05-06 01:24陈盛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牡蛎肾衰竭灌肠

陈盛君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中医院,湖北 阳新 435200)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

陈盛君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中医院,湖北 阳新 435200)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慢性肾衰竭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灌肠,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肌酐等变化情况。结果 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中药灌肠辨证治疗能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疗效满意。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灌肠;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慢肾衰,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病程多不可逆,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发展至尿毒症。根据慢肾衰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水肿、癃闭、虚劳、溺毒、肾风等范畴[1],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因外邪侵袭,情志饮食所伤,劳累或房劳过度而使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虚损,病变迁延日久,瘀浊、湿毒壅滞;本病主要存在着虚、瘀、毒三大病理机制,因此笔者辨证分3型;肾虚型、血瘀型及湿毒型,以中药灌肠辨证治疗,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降低血中氮质、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CRF患者均为2012—2014年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岁~75岁,平均43.8岁;病程6个月~12 a,平均7.6 a;其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疾病22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肾结石1例,不明原因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41.6岁;病程6个月~14 a,平均7.8 a;其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疾病21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2例,肾结石1例,不明原因2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肾功能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60例诊断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内科学》教材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并排除了CRF的可逆因素。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2组相同,均采用一般对症处理,予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护肾、排毒、降压、纠正贫血,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出现感染。

1.3.2 治疗组予中药灌肠辨证治疗。肾虚型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附子15 g,炒白术15 g,黄芪15 g,黄柏15 g。血瘀型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当归15 g,赤芍15 g,桃仁15 g,丹参15 g;湿毒型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蒲公英15 g,白头翁15 g,黄芩15 g,六月雪15 g。中药煎汁200 mL,温度37~38℃,选择适宜体位,双膝曲屈,臀部移至床沿,抬高臀部约10 cm,将准备好的中药倒入一次性肠道冲洗袋,按输液法排气,用石蜡油润滑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的管道前端,缓缓从肛门插入20~25 cm并固定[2],缓慢注入药液,药液灌完后,嘱患者取舒适卧位,尽可能保留1 h以上。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3]的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指标:恶心、呕吐、气短、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腹胀、纳少、畏寒肢冷。(2)生化指标:内生肌酐清降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5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增加≥30%,血Scr降至正常或下降≥30%;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血Scr降低≥2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病变一般不可逆,且无特效药物根治,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 慢性肾衰竭 是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慢性肾衰竭病位广泛,病机复杂,病程缠绵,久治难愈,是虚实夹杂之证。但脾肾严重衰败,瘀浊、湿毒潴留是病机的关键,日久化浊,浊腐成毒,毒滞成瘀,而形成虚、毒、瘀的病理特点。针对其病因病机,笔者运用中药灌肠辨证治疗,方中生大黄、煅牡蛎为要药,其中生大黄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煅牡蛎咸、涩,微寒,归肝、肾经,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效。大黄,能调节体内氨基酸代谢,提高必须氨基酸水平,使代谢产物排出,减轻高磷低钙、降压、降脂、抗氧自由基作用[4],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起到抗间质纤维化的作用[5]。煅牡蛎其有效成分80%~90%是碳酸钙、硫酸钙,可吸附毒素,提高肠道的渗透压,加快尿毒症毒素的排泄,牡蛎与大黄合用还能减少大黄的副作用[6]。

多数专家认为,慢肾衰早、中期积极治疗,对延缓慢肾衰进展,至关重要。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液集中于肠道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能促进肠道对毒素的排泄,被誉为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越早期灌肠效果越好[7]。利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竭在国外亦有较多研究,是中医药在肾衰竭治疗中的一大特色,并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灌肠辨证综合治疗,能达到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肾衰竭发展的目的。中药灌肠具有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低成本、疗效肯定等治疗特点,可操作性强,患者经简单培训即可在家自行操作,目前正被愈来愈多的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

[1]魏连波,刘冠贤,叶任高.肾脏病临床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0.

[2]陈长香,李淑杏,李建民.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6,4(21):47-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4]邱阳,周希静.大黄素对CR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3):188.

[5]秦建华,陈明.大黄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7(3):185.

[6]李文彩,王宇玲,熊佩华.祛湿化瘀汤加中药灌肠治疗CRF 30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3):11.

[7]白剑峰,林培贤.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J].中医临床研究,2011,3(3):87.

R692.5

B

1007-2349(2015)07-0112-02

2015-05-04)

猜你喜欢
牡蛎肾衰竭灌肠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牡蛎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