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一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外周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2015-05-06 01:24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胶囊肺癌

王 真

(江苏省南京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参一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外周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王 真

(江苏省南京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观察参一胶囊治疗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参一胶囊可有效调节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外周淋巴细胞群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一胶囊对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正向免疫干预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参一胶囊;免疫调节;外周淋巴细胞表型

免疫受损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化疗是目前抗肿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免疫负应答或免疫耐受。“养正积自除”古老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不谋而合。随着现代科学的进展,探索性的从分子、基因、细胞传导等多层面认识中医药,更多体外实验认为中药、中药活性成分、乃至复方成分具有一定免疫调节的作用,可改善免疫微环境,恢复机体免疫监视机能[1-3]。

淋巴细胞表型(CD抗原)作为细胞表面标记物,随着病情的发生和转归发生变化,是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入组化疗后“脾气虚”患者60例,口服参一胶囊,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化疗后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变化,以探讨中药对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7 d,中医辨证为脾气虚之证(参照卫生部药政司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纳呆恶心,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偏溏,舌质淡,脉沉细)。4周期化疗结束后,共入组60例患者。

1.2 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者60例,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出院后门诊就诊口服中药治疗。年龄范围为42~75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男37例,女23例。病理类型为腺癌49例、鳞癌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中药组)、每组30例。试验结束时出去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2组最终列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分别为28例、28例,各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入组20例健康志愿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05±7.83)岁,同对照组及实验组其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为Ib-IIIA期,经手术治疗,病理及影像学证实无癌残留;先行4周期术后辅助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的方案化疗。化疗具体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 d静脉滴注,化疗前口服叶酸500 μg/d,至少5 d;化疗前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000 μg,以后每3个疗程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3周;培美曲塞使用前1 d,用药当天,及第2 d连续口服地塞米松9 mg(分两次)。顺铂25 mg/m2,第1、2、3 d静脉滴注,卡铂按曲线下面积(AUC=5)计算剂量,化疗第1 d静脉滴注。每21 d重复。最后1周期化疗结束后,经全身检查(胸腹CT、腹部B超、骨扫描等)证实无癌复发或癌转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参一胶囊(吉林长春亚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623),0.8 mg/kg,每日总量40-50 mg,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2个月。

2.2 对照组 对照组化疗后尽予西医常规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检测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于化疗结束后7 d、化疗结束后2月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mL。T细胞亚群检测包括CD3+(T淋巴细胞)、CD4+(辅助/诱导T细胞)、CD8+(抑制/杀伤T细胞)、CD56+(NK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检测仪器为流式细胞仪(COUTER公司)。由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检测:取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各 20 μL,分别加入100 μL肝素抗凝的外周血,室温下暗反应15 min,加入细胞裂解液溶解红细胞,将上述样管逐个放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检测。在直方图中表示出淋巴细胞群,分别计算出6000个淋巴细胞中各阳性细胞的百分比。

4 治疗结果

2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参一胶囊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患者外周

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化疗后7 d及对照组化疗后67 d相比,#P<0.05

5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中不同细胞或因子可吞噬或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进而促使机体自身对抗肿瘤生长或扩散[4、5]。本研究证实通过2个月参一胶囊的治疗,外周CD4、CD4/CD8、CD16及CD19细胞显著升高,CD8降低,证实口服参一胶囊可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宿主对抗自身肿瘤细胞中,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功能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得以实现。CD3是总淋巴细胞的标记,占外周淋巴细胞的60%~80%。CD3阳性的T细胞,又包含有两种淋巴细胞包括CD4标记及CD8标记。本研究证实,CD4阳性标记的T细胞升高,CD8阳性标记的T细胞降低,也就是CD3标记的总T淋巴细胞不会有显著数目变化。

恶性肿瘤的生成及进展就是免疫抑制、免疫逃逸的过程,伴随此过程,CD8淋巴细胞(又名抑制或杀伤T细胞)形成并逐渐成熟,同时也抑制CD4淋巴细胞的形成及成熟。CD8淋巴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与此相反,CD4淋巴细胞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起到抗肿瘤的作用。CD8淋巴细胞同样对CD4淋巴细胞起到常规抑制作用,故,CD4与CD8的比值可作为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标准。CD16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免疫标记。NK细胞可在最初即杀伤肿瘤细胞,可控制肿瘤细胞的早起转移[6]。NK细胞还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通过释放淋巴细胞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其他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抗肿瘤功效。CD19几乎标记在所有常规B淋巴细胞的表面,构成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在本研究中通过参一胶囊的治疗,CD19细胞显著升高,说明参一胶囊不仅可增强T淋巴细胞,同样通过调节B淋巴细胞,增强体液免疫的功效。

CD25同以白介素-2(IL-2)为媒介激活的淋巴细胞相关。本研究中,CD25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变化。

综上,可见患者在服用参一胶囊后,其免疫微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其机制可能为以下原因:促进T淋巴细胞的“非对称增生”,调整T细胞亚群的分布,例如在CD4+细胞增殖的同时,CD8+细胞被抑制,至使CD4+/CD8+比例改变;可提高一些细胞因子水平,如IL-2、IL4、TNF-α等,促其发挥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诱导、效应及维持作用;抑制Fas/FasL介导的机体T淋巴细胞凋亡;调节荷瘤机体局部微环境的免疫反应,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还可对髓系统的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为现代肿瘤免疫理论的新支撑,“免疫编辑”理论认为,免疫清除、免疫均衡、免疫重塑构成肿瘤免疫的网络系统,而中医辨证强调整体观念,从基因或分子的角度,某疾病或证候的出现,其实是基因(分子)群或基因(分子)网络的失衡,各基因(分子)群或基因网络以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存在,这与中医“阴阳平衡”不谋而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为后天之本,……主卫。”运化水谷精微,则正气得以生成并输布全身,肌肉腠理闭合,则外邪无以而入。脾是中医免疫功能的重要脏器。有研究认为,在肺癌的中医辨证中,与痰湿、血瘀等证相比,脾虚证的免疫功能更为薄弱[7]。脾虚证可能是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关键因素。健脾中药为调节肿瘤宿主免疫微环境,干预肿瘤免疫编辑提供新思路。

[1]吴皓.八宝丹对结肠癌荷瘤小鼠的血、脾盒骨髓中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568-570.

[2]孙昊鑫.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对不同阶段Lewis肺转移应先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6):1-3.

[3]周青.佛甲草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6):83-86.

[4]Hatakeyama N,Tamura Y,Sahara H,et al.Induction of autologus CD4 and CD8 mediated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 using apoptotic tumor cell loaded dendritic cells[J].Exp Hematol,2012,34(2):197-207.

[5]Schleypen JS,Baur N,Kammerer R,et al.Cytotoxic markers and frequency predict functional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filtrating renal cell carcinoma[J].Olin Cancer Res,2013,12(3):718-725.[6]Ishigami S,Natsugoe S,Tokuda K,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intratumoral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gastric carcinoma[J].Cancer,2000,88(3):577-583.[7]马洪第.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J Clini Hepatol,2011,5(27):462-466.

R734.2

B

1007-2349(2015)07-0034-02

2012-05-04)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胶囊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