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琥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68例临床观察

2015-05-06 01:24陈美龄刘超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定心胸痹证候

陈美龄,赵 欣,刘超峰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菖琥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68例临床观察

陈美龄,赵 欣,刘超峰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 通过观察菖琥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痰瘀互结,郁热化毒证)的临床疗效,试探索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菖琥宁心汤,观察4周。结果 经2组数据分析均能有效减少室性早搏次数,但在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菖琥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痰瘀互结,郁热化毒证)安全有效。

菖琥定心汤;痰瘀互结;郁热化毒证;冠心病;室性早搏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成为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而冠心病易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心悸、乏力、心烦、失眠等,属中医中“心悸”、“怔忡”范畴。笔者应用菖琥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36例,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研究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前比较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室性早搏次数、合并症、中医症状病情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说明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 1979 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 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制定。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卫生部1995 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主症:心悸不宁。次症:胸闷痛、气短、纳呆脘胀、心烦少寐、口干苦。舌象:舌质红苔黄腻或有瘀斑瘀点。脉象:脉弦数或结代。

1.3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 参考2002年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对中医证候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评价方法,即按无、轻、中、重四个等级,主证计为0、2、4、6,次证计为0、l、2、3,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计分记录,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1.4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西医诊断符合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3)根据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符合痰瘀互结,郁热化毒证;(4)Lown 分级为I—IVa 级者;(5)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两周或以上者;(6)年龄45~70 岁之间者。

2 治疗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服倍他乐克缓释片每47.5mg,每天1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剂量。(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菖琥定心汤。药物组成:枳实10 g竹茹10 g 法半夏15 g,陈皮15 g,茯苓20 g,丹参30黄连10 g,苦参15 g,党参30 g,菖蒲15 g,琥珀6 g,甘松15 g,取200 mL/袋,每日1剂,早晚分服。

3 统计分析方法

4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及差值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中医以“胸痹心悸”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命名[6],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过中年等因素,机体代谢失调,津液不得蒸化,反化生为痰浊,因痰致瘀,痰瘀互结,久而不去,伏于体内,沉积血脉,郁久化热,变生热毒为患,是胸痹心悸病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冠心病痰瘀毒互结证较过去明显增多,室性早搏热毒致病也明显增多。本研究中菖琥定心汤治疗本证,全方共有12味中药组成,枳实下气化痰,竹茹清热和胃,法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丹参活血化瘀,黄连、苦参清热解毒,党参益气养心,菖蒲、琥珀宁心定悸,甘松理气止痛。全方共奏祛瘀化痰,解毒宁心之效。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痰瘀互结,郁热化毒)所致的心悸不宁,胸闷痛,心烦失眠,气短等症。通过临床观察菖琥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其中医证候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本方从整体调控入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抗心律失常、减少室性早搏的数量的作用,减轻了患者临床症状,从而发挥其对机体功能的综合调节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Lown B,Verrier RL.Neural activity and vent ricular fibrillation[J].NErJ Med,19 76.294(21):1165-1170.

[2]黄振文,崔天祥.实用心脏病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5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7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9,4(3):7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J].中国中医急症,1995,4(4):181-189.

[6]郑娴,谢阳津.王凤荣胸痹心痛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探寻[J].辽宁中医杂志,2005,41(7):1391.

R541.7

B

1007-2349(2015)07-0039-02

2015-04-28)

猜你喜欢
定心胸痹证候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定心以应世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车削偏心工件
马一浮:要读书,先定心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手动高刚性自定心中心架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