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2015-05-06 01:24班海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氏醒脑椎动脉

张 轶,李 勇,田 明,班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张 轶,李 勇,田 明,班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目的 比较李氏“醒脑通络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TCD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椎动脉血流参数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李氏“醒脑通络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方法,且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针刺;醒脑通络法;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比例占颈椎病的1/4,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刺激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以及视觉症状、听觉症状、咽部症状等,严重者有猝倒症状。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李勇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淄博市针灸学会会长,基于30余年临床经验,探索醒脑通络法的针灸治疗方案,经多次优化组合,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以双侧“风池穴”、双侧C3~C5夹脊穴组成“醒脑通络法”的八穴。笔者采用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013年在淄博市中医医院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李氏“醒脑通络法”)和对照组(采用西比灵与尼莫地平药物口服),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32岁,平均(53.62±9.459)岁;男22例,女38例;对照组60例中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30岁,平均(53.25±9.351)岁;男21例,女39例。经检验2组性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一颈椎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和剔除标准 (l)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2)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颈椎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感染等。(5)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改变治疗方式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组 采用采用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取穴:C3~C5夹脊穴(棘突旁开0.5寸),风池穴均为双侧。操作方法:嘱患者俯伏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取0.30 mm的1.5寸毫针,颈夹脊穴直刺1~1.2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1.2寸,针刺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宜。以上各穴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随症配穴:头晕、头痛加百会、头维、太阳;颈背疼痛加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臂疼痛加肩髃、肩贞、臂臑;手指麻木加外关、列缺;胸闷心悸、恶心欲呕加内关。针具全部采用汉医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规格为一寸半0.30 cm×40 mm。治疗1个疗程(15 d)后进行疗效评定。

2.2 对照组 采用西比灵与尼莫地平药物口服治疗。予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I0930003,每粒5 mg)10 mg,睡前口服;尼莫地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I0930003,每片20 mg)40 mg,3次/d口服。药物选择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药物。治疗1个疗程(15 d)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观察方法 (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2)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的变化;(3)2组治疗前后TCD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3.2 疗效标准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n≥70%;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n≥30%,<7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n<30%。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2 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等症状。本病常见颈椎增生部位在C4-6,以C5的增生率最高,各部位增生率以椎体上下缘和关节突为最多。其发病机理为:(1)颈椎间盘和颈椎的退变[1];(2)颈椎失稳,引起椎基动脉及其分支的痉挛,而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3)椎动脉本身的硬化而致血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血管弹性减退和血黏稠度增加、神经调节机能紊乱而引起的椎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供血不足[3]。因此,消除水肿,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是改善症状的关键。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属于“眩晕”的范畴,其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4个方面。中医学认为,针刺风池,并配合邻近督脉的夹脊穴,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可促进督脉通畅而阳气充足,具有升清降浊、祛风定眩之功效[4]。

本课题采用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起到祛寒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西医证明本方法可以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神经根、脊髓等血流情况,可以治疗患处的炎性水肿,还能够在解除颈部软组织粘连的同时,加强患者的肌肉张力,并改善小关节情况,调整颈部神经椎动脉之间的关系,恢复其内外平衡,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对患者因为疾病所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都可起到治疗的作用,所以采用本法治疗可以取得很满意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刘成,卡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433—435.

[2]倪文才,沈志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85,5:144-147.

[3]徐德永,栾红梅,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初探[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2-4.

[4]庄垂加,苏稼夫,周文强,等.针刺颈部不同经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4):243.

张轶(1978-),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骨关节病。

R681.5

B

1007-2349(2015)07-0050-02

2015-05-06)

猜你喜欢
李氏醒脑椎动脉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文言文练习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浅谈我对“李氏”的理解
皇宫救命扇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