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领异标新

2015-05-06 07:42梁涛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克成材根基

梁涛

◆开篇的话

我们在阅读各种报纸杂志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很短的文章很适合做我们作文的素材,但是,很多同学不懂得将其收集、归类。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归类,就能够把这些素材很容易地记牢,并用到我们的作文中,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彩。从本期开始,编者愿意指导大家学会收集、归类、牢记、运用素材。

凡我们足迹能踏到的地方,树木像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对这些树木却没有特别的感觉,好像树就是树。其实,这些树木是有感情的,有智慧的,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启发,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帮助。我们完全可以让它们进入我们的作文中。

把两棵树栽在一起

世界上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事物。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树,但是有同样的“树荫”。请看下面两则树木题材的短文:

没有一棵是没用的树

黄小平

小时候,我学习成绩差,感到很自卑。

一天,父亲指着房前一棵结满果实的树问我:“这棵树有用吗?”

“当然有用。因为它能给我们提供果实。”我说。

“所以,对于一棵树来说,所谓有用,就是因为它对别人有用。”父亲说。

接着,父亲又指着一棵不能结果的树问我同样的问题。

“当然就没用了,因为它不能给我们提供果实。”我说。

“这棵树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果实,但它长大后,可以做家具,做房屋的栋梁,即使做不成家具和栋梁,它还可以做柴火,为我们提供燃料和温暖,它的叶落地为泥,还可以肥沃大地……所以,对于一棵树来说,它的有用是多方面的,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有用也是多方面的。”父亲说,“孩子,现在你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你可以在别的方面做得很好,在更适合你的方面展现你人生的价值和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样,不是同样可以做一个有用之人吗?孩子,永远记住,世上没有一棵是没用的树。”

父亲的话,打消了我的自卑心理,让我从此拥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成材的果树

耿志刚

人们总是盼望,树大成材。成材的树,派大用场,不成材的树,往往会被砍了烧火。

许多树,为了能够成材,拼命汲取着阳光,汲取着空气,汲取着水,汲取着养分。

许多树,为了能够成材,不惜让人砍去复杂的枝条,一股劲地向上长。

果树却不以为然,它从来没有这种压力。它把许多甜果送给人们,就没有人再来管它成不成材。

果树靠迷人的甜果,封住了人们的嘴。

这两则素材在内在意义上具有相似性,第一则素材意在结满果实的树有用,不能结果的树同样有用;第二则素材则先说成材的树有用,接着说不能成材而能结果的树同样有用,可谓异曲而同工,它们共同昭示了成材的路有多种,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功的道理。两篇文章在作文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立意,比如,可以用于老师、家长对子女的教诲,或者写大自然带给人的启示、一节有教育意义的课、一张照片等。如果是写议论文,还可以在运用上述素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道理论证,还可以援引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结构至少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这样,就使文章显得内容充实,论述有力。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只有对一个人“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才能看出这个人的“不简单”。一个事物也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棵树更要从树干、树枝、树冠、树叶、果实等角度来观察,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多维品质的。请看下面一则素材:

被风暴击歪的桃树

黄小平

我家的房前,有两棵桃树。

在一次风暴中,其中一棵桃树被吹打得歪斜了。

从此,这棵桃树就一直这样歪斜地生长。

桃树结果时,我意外地发现,那棵歪斜的桃树竟比另一棵桃树结果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说,这棵桃树虽然被风暴吹打得歪斜了,但与另一棵桃树比较起来,它的树身能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射。正因为它拥有更多的阳光,所以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

人生也有遭受风暴的时候,当在风暴中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只要我们敞开胸怀,面向阳光,接纳阳光,同样我们也能收获人生丰硕的果实。父亲说。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在结尾一段把这则素材所包含的道理点了出来,其关键词是挫折和打击,但其实就素材本身来看,它还可以用于论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辩证地看问题”“学会乐观地看待问题”“角度”“受伤未必是一件坏事”等话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加宽阔的角度来认识这则素材,这种有意义的思考使得这一素材的运用范围广泛了许多。比如,以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作文“别样”为例,“别样”就是另一种样子,“被风暴击歪的桃树”当然可以算得上是“别样”,这样一想,就会对考试作文的立意、结构都有了较好的设想。

下面是另一篇树木题材的短文:

树木的生存智慧

感  动

长白山脚下,锦江大峡谷旁边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倒下的大树。游人见此,均感奇怪:这么粗壮高大的树怎么会轻易倒下呢?

一位导游这样解释:这些大树的问题是出在树根上。一棵树的生长,不只是地上部分的生长,上面生长的同时,地下的根系也要随之生长。地下与地上的生长是成正比的,可以这样说,地上的树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长。只有地下的根系发达,才能为地上的枝干提供足够的水分、养料,也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地上的部分。倒下的这些树,都是根系不发达,根扎得不够深的树。这样,大的风雨袭来,他们便会轰然倒下。并且,如果根基不牢,越高大的树,就越容易倒下。

我看了那些倒下的大树的树根,果然如他所说。

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于根基,根基不牢,再恢宏的伟业也会在一瞬间回归到零。

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于根基,根基不牢,再恢宏的伟业也会在一瞬间回归到零”。“根基”是短文的关键词,但是,它还可以论证诸如“成功”“伟业”“经得起打击”“里与表”等话题。再看下面的素材:

橡树和它的邻居

尹玉生

很久以前,一棵高大、雄伟的橡树隐隐地觉察到自己雄风不再,而且,这种衰弱的趋势还在逐渐加强。每当一阵强风袭来,这棵曾经骄傲的令人敬畏的树王,虽然竭尽全能地控制着自己的枝干,但枝干们还是不争气地东摇西摆,发出一阵阵令橡树备觉耻辱的“吱吱嘎嘎”声。橡树决定,不能再任由这种糟糕的状况继续下去了,必须采取行动,改变现状,重振往日雄风。

在橡树的巨大和不懈努力下,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变。许多健康的枝条纷纷长了出来,茂密的绿叶覆盖整个大树,一个个戴着圆圆帽子的翠绿而可爱的橡树果挂满了枝杈。直到这时,橡树才觉得自己已经恢复得足够强大,如同昔日一样,坚不可摧。猛烈的强风再次来临,令橡树感到恐惧、耻辱和不解的是:新生的枝条在强风中瑟瑟发抖,橡子和橡叶纷纷掉落,几条老树干竟被风吹得折断了。尤其可怕的是,橡树感到自己的根被无情扯动,如果不是在友好的邻居西克莫树的强力支撑下,橡树觉得自己极有可能会轰然倒下。

待风平浪静之后,橡树第一次开始细细审视起这棵长期以来被自己忽视和轻慢的邻居,回想起刚才在强风中它是那么的坚挺和有力,橡树百思不得其解地问西克莫树道:“在如此强烈的大风袭扰之下,你怎么能够站得那么稳,甚至还有足够的力量来帮助我、支撑我?!”

西克莫树回答道:“其实,当你忙于催生新的枝条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忙于加固我的根!”

树王橡树在它感到自己雄风不再的时候,决定以不断地催生新的枝条的方式改变现状。虽然看似有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像西克莫树那样把根加固,所以差点儿轰然倒下,值得深思。与此同时,作者肯定了西克莫树的重视根基的做法。树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是,这则素材不只可以论述“根基”的话题,也可以从西克莫树的角度谈论“经风雨”“挫折”“暗中使劲”等话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克成材根基
春笋
白纳查的山林
川庆安检院:搭建成材云梯
到底要不要成材?
小小口技家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A6_p63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致中和 扎稳根基再出发
文化引领 夯实幸福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