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

2015-05-06 08:00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国学公平

“专业标准”给校长定规矩

教育部制定印发《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给校长定规矩,一则明确校长专业化理念;二则制定校长标准化规则;三则蕴涵学校办学方向性引导。要使“专业标准”言必行、行必果,成为校长必须参考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要求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标准”精神,制定可执行性的配套标准,以问责为抓手倒逼;另一方面,可通过取消行政级别、建立准入考试、任职注册制度等,实现中小学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转变,让更多校长将一门心思放在学校管理上,做一个专业型、专家型的校长。

——练洪洋(据《广州日报》)

教育公平从来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参加政协记者会时表示,教育公平问题首先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不公,归根结底是发展的不公;教育城乡差距大,就是城乡发展差距大。但是,我们不能等着发展跟上了,才消极被动地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应有超前意识,就是要有“割肉”的勇气。否则,我们总会陷入这样的循环怪圈:因为教育没搞好,所以发展跟不上;因为发展不够好,所以教育办不好……搞好教育公平,有些时候就要拿出砸锅卖铁的态度来。况且,其实锅也不用砸,铁也不用卖,单单少盖几座大楼,少修几个广场,也许就有很多教师的待遇因此提高。

——王钟的(据《中国青年报》)

课程管理也要简政放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制订法制教育大纲,拟在中小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也有代表委员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传统礼仪必修课。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还应充分尊重一线课程实践主体的权利,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政策方向。赋予各地区、学校和教师等一线课程实践主体更多权利,是促进中小学课程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权利的下移与分散,并不意味着在课程管理中忽视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而是在课程领域对“转变政府职能”的积极回应。教育行政部门在赋权的同时加强监管,贯彻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使管理分级、权利下移与权利监督形成有机整体。

——王郢(据《中国教育报》)

国学教育应“经亦求精”

时下,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但有的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先后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有的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国学思想,在诠释国学时,只注重只言片语,任意发挥。传播国学,首要的是弄清国学的本义,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思想。分出哪些是应当继承的精华,哪些是该舍弃的糟粕,有扬弃地继承。要坚持继承和发展互相促进,适应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找准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结合与创新”上下功夫。

——邢兆远 李建斌(据《光明日报》)

“学区化”尤需提防表面文章

学区化是有深远意义的公平之举,今后社会对传统名校的注意力将部分转移,连带的社会资源也会逐步向普通学校靠近,最终缩小强弱学校之间的差距。需注意的是,学区化不该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平衡之术。无论强校是否能像太阳那样对外辐射,其实力都不该被削弱。至于弱校的资源,更该由政府输血来加以提升,需要固本强基。老师和校长不是职业经理人,未必从强校流动过来就能全面提升业绩。究其深层原因,老师水平的发挥和所在学校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确实难以随意置换和复制的。所谓的资源共享,如果没有符合人文规律的融合机制,同时又缺乏硬件保障,很容易演变为表面文章。

——耀琪(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 刘海佳)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国学公平
公平对抗
“垂”改成“掉”,好不好?
怎样才公平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