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探析∗

2015-05-13 00:30谢穗芬张淑香师晓青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山东威海264209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情图书馆员馆员

谢穗芬 张淑香 师晓青(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山东威海264209)



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探析∗

谢穗芬张淑香师晓青
(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图书馆正处于服务转型期,在图书馆人员结构中占相当比例的非图情专业馆员如何转型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世界/IFLA)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草案)》,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探讨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转型,分析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的优势,提出转型的策略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IFLA

[分类号]G25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XTQ003)成果。

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带来馆藏结构的重大转变,大量图书被密集收藏,灵活、多元、生态成为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必要因素,为用户提供休闲、开放、自主、智能、协作式学习与交流场所,促进知识交流与创新,将是未来图书馆努力的方向[1]。服务的创新对馆员素养的要求更高,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成功转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1图书馆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服务的转型带来馆员素质的提升,目前国内图书馆从业人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馆员,是指具有图情专业背景或计算机专长的馆员,这类馆员经过专业知识积累,分布在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岗位,如采访、编目、参考咨询、系统软硬件维护等岗位,这类馆员不存在转型问题。另一类是非专业馆员,是指没有图情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较低的馆员,这些馆员多数从事传统借还、阅览业务[2]。随着图书馆服务的深化,传统借还业务的萎缩,非专业馆员在图书馆服务转型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针对非专业馆员面临的严峻考验,我们面向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涉及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馆员设计并发放相关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3份,以下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图书馆从业人员结构状况。

1.1图书馆员自我认知分析

面对“您认为以下哪种人员担任图书馆员更加科学合理”这个问题,馆员的回答如图1所示。

14%的馆员认为任一专业本科生都可担任图书馆员工作,而对于计算机和外语专业背景的认同仅占4%。可见,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成为新一代馆员的基本素质要求。21%的馆员认为具有图情专业背景是比较科学的专业选择,而52%的馆员认为图书馆员最科学的专业背景是既有图情专业背景又具有其他任一专业背景。这说明图情本专业相比其他专业馆员具有一定优势,而二者的结合更有利于馆员的成长,更有利于图书馆深层次业务的开展。来自图书馆员对职业的专业结构的自我认知,与近年来图书馆转型,服务学科化、知识化,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业务的迅速扩展有直接关系。

1.1专业结构分析

图1 图书馆员任职专业结构

对现有馆员专业背景的调查显示,具有图情专业和文史哲专业背景的馆员各占21.7%和22.6%,理工类13.2%,信息技术类9.7%,法学类6.7%,其他类16.8%。可见馆员的专业背景还比较杂,这与多年来国内图书馆职业制度建设密切相关,没有相关的职业准入制度,入职门槛较低造成职业公众认知度较低,一些业务的外包,导致职业专业性遭到质疑。从现有专业背景结构看出,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是必然趋势,根据馆员的自我认知,非图情专业馆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手段转型是最佳选择,也会成长为未来图书馆最具潜力的馆员。

1.2文化程度分析

文化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图书馆员转型的可操作性。对现任馆员的文化程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馆员文化程度结构

图2显示,图书馆员具有本专科学历者高达83%,硕博士学历者仅占16%。现任馆员具有很大的学历上升空间,本专科学历中非图情专业馆员都有成功转型的机会,当然,这更需要图书馆职业制度的保护,管理办法的鼓励与督促。

1.3岗位结构分析

图3 图书馆员岗位结构

图3显示,流通阅览馆员占到34%,这部分馆员的学历几乎都在本专科层次,而前文分析中本专科学历馆员高达83%,可见仍有半数以上本专科学历馆员从事文献建设、参考咨询、信息技术以及行政岗位工作,这些馆员有可能并未涉及核心业务,所以这部分馆员无论从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业务涉猎方面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综合以上分析,非图情馆员无论从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岗位结构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图书馆职业化建设的推进,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必须注重理论研究。

2 IFLA《准则》关于图书馆员职业要求的分析

2011年11月23日,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 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发布《(世界/IFLA)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草案)》(简称《准则》),《准则》近2000个英文单词,分8个部分,即:序言,信息获取,用户权利,隐私、保密和透明,中立、个人品质和职业能力,社会责任,开放存取和知识产权,同事关系。关于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是与馆员的成长密切相关的。

2.1职业能力

图书馆员应清楚区分个人信仰和职业责任,确保中立、无偏见地收集信息、提供服务;应抵制影响图书馆的腐败行为,不得损害图书馆利益为个人谋取利益;应获取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进而提升职业声望[3]。

《准则》强调个人信仰和职业责任的区分,说明图书馆员需要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准则》还强调馆员应获取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而现实工作中,因岗位设置的原因,非图情专业馆员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很少,虽然在图书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图书馆并未建立对非图情专业馆员的培养制度,专业学习与积累都只能依靠馆员自己的经验积淀。长期的不被重视,导致自身的上进求知欲受到打击。另外,《准则》还强调通过提高服务水平而提升职业声望,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职业的热爱。

2.2社会责任

图书馆员应致力于社会、文化和经济福利,履行社会责任;应向弱势群体(社会底层人群、青少年、残疾人士等)提供平等服务,支持少数民族和移民融入社会;应通过课程、讲座、辅导等方法,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合乎道德与法律的信息利用[3]。

很显然,《准则》强调图书馆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应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包括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外语是基本工具。《准则》在努力维护平等服务,保障外来人口、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要求馆员提供课程、讲座、培训服务,提升公民信息素养,馆员首先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这也是馆员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最需强化的职业素养。

关于IFLA《准则》强调的职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正是非图情馆员转型需要强化的职业素养,由此看出,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符合国际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是具有与国际图情事业接轨的前瞻性研究。

3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可行性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从收藏到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势必会对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非图情馆员转型既是制度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馆员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有多年从事一线工作积累的优势。

3.1转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带来馆藏结构的调整,人员结构自然会随之改变,传统借还业务的逐年递减,人员需求减少,事业编制改革和高校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都带来编制的压缩和岗位的精简,馆员如果不利用现有优势迅速成长成功转型,很有可能面临无岗待业的困境。

3.2马斯洛自身发展需求是转型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非图情馆员在图书馆是非主流群体,不被尊重的案例屡屡发生。馆员自身有改变现状的需求,而且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个体的终极目标。非图情专业馆员具有同样的需求,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流通阅览馆员,更希望有机会展现才能,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来自馆员自身的自我成就需求是非图情专业馆员成功转型的内在动力。

3.3非图情馆员的转型优势

非图情馆员虽然在专业技能方面有很大欠缺,但基于多年一线工作经验,他们熟悉和掌握的信息更贴近用户需求。

3.3.1了解用户需求与文献结构是转型的基础

非图情馆员多年从事一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文献分类基本知识和排架、流通经验,对馆藏文献的布局十分熟悉,对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趋势也是谙熟于心。这些经验积累都是成功转型的基础,现代图书馆是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场所,特别是公共馆每年都要举办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展览活动、学习交流活动,一些围绕馆藏文献开展的阅读推荐都既需了解用户需求又需掌握馆藏结构与布局,活动才能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播效应,熟悉馆藏结构和了解用户需求是成功转型的基础。

⑬⑮参见 Schmidt - assmann,“Verwaltungsverfahren”,in: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HdbStR),BandⅢ,1996,§70Rn.4.

3.3.2协同合作的同事关系是转型的优势

IFLA《准则》中关于同事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图书馆员应尊重同事并鼓励同事的职业发展,帮助年轻馆员融入职业活动,通过专业的、合乎道德的竞争获取荣誉;除面对读者时保持中立外,馆员在工作场所有发表个人观点的权利。”IFLA《准则》特别强调同事关系,可见同事关系对工作的重要性,而同事关系中最重要的无非是协同合作意识。

图书馆员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甘当绿叶,愿做配角。”这是我们经常用来表明职业态度的一句话,充分反映出图书馆员的高度协作精神。这是长期处于不被关注和极低的职业成就感造就了馆员的一种职业认同,在这个处处彰显个人魅力、讲究个性的时代,图书馆职业生涯中历练出如此的职业情怀,实属不易,也是职场宝贵的资源,更是非图情专业馆员成功转型的优势。

4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策略与措施

结合IFLA《准则》对图书馆员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不断提升图书馆员队伍职业素养,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不只是馆员自身努力方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导向,图书馆行业协会和专家的不同维度的研究与关注,都是促成馆员成功转型的因素[4]。

4.1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策略

非图情馆员转型是图书馆职业发展的结果,是行业内的普遍性问题,所以从职业管理的层面创造机会是重要的策略。从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准入制度建设需要考虑对非图情专业馆员的保护,比如利用从业年限和学历层次双重标准为非图情专业馆员提供职业晋升渠道。从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在馆员继续教育和参会培训方面,应该与专业馆员享有同等的机会;在工作考核与年终评优等制度建设中,不能制造岗位差别对待等不平等条约,评价馆员工作时避免主观意识的偏向性。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馆员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为转型做好准备。

4.2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措施

如果说从职业管理层面的转型策略是外在因素,那么馆员自身的努力就是内在因素,而内在的动力需求和努力实践决定转型的效果[5]。转型的策略是对馆员方向的引导,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推动转型的有力保障。

4.2.1继续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非图情馆员必须通过学习加强职业竞争力,才能不被边缘化,从而成功转型。而学习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工作环境合理规划,从前面对馆员的自我认识分析看出,52%的馆员认为图书馆员最科学的专业背景是既有图情专业背景又具有其他任一专业背景。所以非图情馆员在具备任一学科背景的前提下,必须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图情专业的学习,接受专业的信息检索技能课程教育,强化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继续教育的课程只是阶段性的学习,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还要求非图情馆员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适应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信息服务的多渠道性。

4.2.2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相结合

非图情馆员如果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再加上图情专业知识学习,转型学科馆员是可行的。随着图书馆服务转型,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学科服务细化深入,在高校图书馆很多学科馆员与院系专家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成为课题组成员,帮助课题组检索文献。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馆员科研助理的作用,非图情专业馆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实用技术学习,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是成功转型的努力重点[6]。

4.2.3科研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深入学科的信息服务不只是文献的检索,还有一些文献的整理、统计与分析,甚至还有学科、项目的评估,信息服务的逐步细化有时还要借助一些软件。所以非图情馆员转型需要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而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从学科服务入手,而是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中,结合实践注重工作总结与理论提炼,锻炼一定的表达与总结概括能力,才有可能成功转型,投入深层次信息服务。

4.2.4职业素养与个人修养相结合

早在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就发布了《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其中,关于图书馆职业素养的要求有: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试行《准则》只是对图书馆员一个概括的总体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直接面对用户的岗位对馆员的耐心和细心则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性行业决定了一切以用户为主的定位,一些突发状况或情绪化用户也需要馆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是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职业素养的学习与个人素质的修炼同等重要,二者相互转化,提升综合素质,也是非图情馆员转型的努力方向。

在国内,非图情馆员在图书馆人员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图书馆职业制度建设不完善的体现。近几年,图书馆职业化建设有较多的讨论与关注,研究文献也逐年增多,有研究者已经翻译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值得借鉴。笔者通过对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转型进行研究,希望对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佳宁,刘宇.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我国图书馆转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3):40-43.

[2]朱泳瑛,刘静羽,王慧.专业认知对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2):44-52.

[3]宋显彪.《(世界/IFLA)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草案)》及其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4):74-76.

[4]金丽萍.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J].图书馆,2012(4):99-101.

[5]张成林.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职业危机和应对举措[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17-21.

[6]李红,缪家鼎.对现代图书馆员需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的几点认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1):21-23,27.

谢穗芬女,1963年生,副研究馆员。

张淑香女,1965年生,研究馆员。

师晓青女,1971年生,馆员。

收稿日期:(2015-05-04;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图情图书馆员馆员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