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应用进展及对策*

2015-05-13 00:30姜化林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6600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599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编目检索

梁 红 姜化林(.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6600;.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599)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应用进展及对策*

梁红1姜化林2
(1.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100;2.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资源描述与检索——RDA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取代了AACR2成为国际编目新标准。RDA在国际上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受到了编目界的重视。总结了国际上RDA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探讨了国内RDA应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对比分析中国RDA应用进展的基础上,为RDA在中国的实施与推广提出建议。

[关键词]RDA资源描述与检索应用进展

[分类号]G254.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RDA与中国编目变革及推广研究”(14YJC870009)成果之一。

世界上有很多种编目规则,应用最广泛的是AACR2(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edition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1]。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来自世界范围的AACR2用户开始呼吁修订、更新AACR2。2002年,AACR3开始起草。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与检索)是为了强调描述与检索这两大目录功能从AACR3更名而来,它源自对AACR2的修订,却与AACR2完全不同。RDA是为了顺应数字环境发展而制定的内容标准,RDA自诞生之日便一直受到业内关注,它成为国际编目新规则将是历史的必然。

1 RDA在国际上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RDA从2004年正式启动,经历6年的时间,RDA Toolkit才正式发布。期间经历了很多磨难,也多次遭到业界的质疑,但最终还是成功发布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1 RDA在国际上的发展

1.1.1 RDA得到了IFLA的大力支持

RDA的编制基于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提出的两个概念模型——FRBR(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和FRAD(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规范数据功能需求),以IFLA制定的ICP(IFLA cataloguing principles,国际编目原则声明)为指导原则,与IF⁃LA主持制定的ISBD(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liographic De⁃scription,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保持对应关系。RDA从开发、发展到实施与推广都得到了IFLA的大力支持,IFLA将帮助RDA开拓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并支持RDA发展成为国际标准[2]。

1.1.2 RDA被OCLC认可

世界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简称OCLC),早在RDA编制之初就已断定,RDA将成为取代《英美编目条例》的新国际编目标准。OCLC联合目录(Program for Cooperative Cataloging,简称PCC)将联合书目记录(Monographic Biblio⁃graphic Record Cooperative Program,简称BIBCO)和网络期刊联合目录(Cooperative Online Serials Program,简称CONSER)的RDA切换日定在了2014年12月31日。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PCC书目记录必须遵循RDA,RDA将成为BIBCO标准记录、CONSER标准记录及其他PCC联合目录的编制准则[3]。

1.1.3 RDA受到了ALA的重视

美国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协会之一——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自RDA开始规划、制定之日起,便开始对RDA保持持续的关注与重视。其下设的图书馆馆藏与技术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Technical Services,简称ALCTS)于2006年成立了RDA更新论坛特别小组[2],并在网站上设置专门的目录和RDA论坛,不定期地举行网络课程和RDA研讨会,并提供相关视频和音频的下载功能。

1.1.4 EURIG决心实施RDA

由欧洲的国家图书馆代表为主组成的欧洲RDA兴趣小组(European RDA Interest Group,简称EURIG)的建立,展示了欧洲地区关注与实施RDA的决心。2010年8月,EURIG举行“RDA在欧洲”会议,2011年9月,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四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在哥本哈根签署了协议,EURIG正式成为欧洲RDA预期用户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12年1月,EU⁃RIG召开技术会议,将欧洲采用RDA带入实质性阶段[4]。

1.1.5 RDA积极寻求与多方的合作

JSC(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密切关注元数据领域,寻求与他们的合作,如与国际出版界合作,与他们一起开发控制词表,叫做RDA/ONIX框架;与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计划、IEEE/ LOM、语义网社区一同测试RDA与其他元数据模型的适应性。2008年,JSC与MARC合作,共同探讨进行RDA编目MARC21的适应性,并将MARC21的改变应用到各个本地集成系统中。RDA与ISBD、ISSN、IAM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Libraries)、关联数据等都进行合作,涉及法律、宗教作品、古籍、材料科学以及更多的领域[1]。

1.1.6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在WOS平台上,检索核心数据集中的SSCI数据库,检索式设置为SU=“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OR SU=RD⁃AORSU=“资源描述与检索”。检索到被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方面的文献70篇。年度分布如表1。

表1  SSCI收录RDA文章年度分布

从年份分布来看,RDA在近5年的研究中出现了两次高峰:2011年和2014年。2010年RDAToolkit发布,2013年RDA在美国等国家正式实施,此二事件后,RDA均出现了研究的高峰期。可见理论与实践的息息相关。近5年大的趋势是研究成果逐年增长。在国家分布上,70篇文章中,美国最多,为46篇,占全部文章数的65.714%。澳大利亚6篇,西班牙5篇,巴西、英国、墨西哥、南非各两篇,捷克共和国、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和韩国各1篇。可见,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RDA的相关研究,很多国家都有较好的研究成果。

1.1.7逐渐覆盖多个领域

虽然RDA的本意是指导创建图书馆资源的元数据,但RDA一直致力于覆盖更广阔的资源范围,如档案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资源。这些资源也存在于图书馆的收藏中,利用集成系统和标准来描述。文件型资源和书目资源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数字化的项目往往不分部门,所以RDA包含了针对物体、事件和藏品的元数据的一般说明和占位符。JSC一直在考虑扩大RDA的覆盖领域,如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描述,对非出版类资源的描述与检索。对于图书馆界,非出版类资源主要指手稿,但在博物馆界,这类资源却占据了其绝大部分位置,在档案馆界的收藏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5]。

1.1.8国际化发展

RDA的说明、术语、控制词表目前已被全世界使用[5],不仅仅是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JSC的代表不仅包括广泛的英语国家,也包括德国国家图书馆(DNB)和加拿大编目委员会等单位,分别代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国家和法语国家。虽然英语还是RDA的第一语言,但它已经变得很灵活,允许RDA在不损失其本意的情况下改进用语。RDA也通过“可选”“本地化”等方式,将特殊问题一般化,适应各国图书馆的需要,而并不损失其国际化。

1.2 RDA在国际上的应用进展

1.2.1在国家馆的实施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C)自2011年11月开始部分采用RDA编目,此后,越来越多的LC新建记录采用RDA编目。2012年2月27日,LC宣布于2013年3月31日全部采用RDA编目。大英图书馆也将RDA实施切换日定在了这天。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和国家医学图书馆,以及加大拿图书馆与档案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4个国家图书馆也将实施切换日定在了2013年第一季度[6]。RDA工具包(RDA Toolkit)公布了目前使用RDA进行编目的国家图书馆及其他机构共有18家[7]。除编制国之外,目前采用RDA的国家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兰、爱尔兰、苏格兰、芬兰、奥地利、瑞士、中国等。

1.2.2在编制国的普及

目前,在RDA的编制国,RDA普及程度很高。美国各公共馆、高校馆已经跟随LC实施了RDA,应用RDA进行编目的图书馆和其他机构不胜枚举。澳大利亚国会图书馆的联合编目网站上,公布了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完成RDA实施的图书馆名单——RDA Implementation in Australian Libraries[8]。覆盖了澳大利亚的8个地区,共计35家单位,其中政府部门图书馆4家、公共馆9家、高校馆17家,公司馆、科研院所馆、博物馆、农场馆、协会馆各1家。

1.2.3 JSC的大力推广

JSC为RDA的发展及推广鞠躬尽瘁。仅2013年,JSC就在中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多国举行过讲习班或研讨会;仅2013年,JSC前任主席芭芭拉·蒂利特(Barbara Tillett)女士就在美国、伊朗、意大利、菲律宾、土耳其、日本等多国进行过讲座或培训[9]。JSC现任主席Gordon Dunsire,2014年在美国、意大利、英格兰、芬兰、苏格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19场(次)会议,并在9场会议中发言或作专题报告[10]。JSC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RDA在世界范围的实施进程。

1.2.4多版本RDA的发布

2015年3月11日,RDA西班牙语版在RDA Toolkit上发布,这是继英、德、法后的第四种网络版本,官方称这表明RDA向成为“一部真正国际标准”的目标又前进了重要一步[11]。据称芬兰语及意大利语翻译项目也将在数周内启动,还有一些语种的版本正在商议之中。多版本的翻译,澄清了英文原文中很多不清晰或模棱两可之处,RDA Toolkit中的快速通道(fast track)使各语种版本修改特定词汇或增加条款变得更加迅速,这也使RDA Toolkit的更新变得更迅速[5]。

2 RDA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中国实施RDA的必要性分析

2.1.1适应编目环境变化的需要

卡片目录时代和最初的机读目录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资源的类型和载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编目规则《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在历经多次修订和更新后过于复杂,加上英美偏见使得规则的国际性差。且AACR2问世于互联网出现之前以及国际图联提出的概念模型和编目原则成形之前,已无法满足语义网时代的要求,其结构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没有关联关系。只有RDA才能适应数字资源的编目需求,RDA更强调帮助用户查找、标识、选择和获取资源,更强调书目记录的聚类和关联。实施RDA也是我国融入世界编目体系的需要。

2.1.2提高书目编制效率的需要

不但不同语种采用不同的编目规则,即使是同一语种的文献,各馆在规则的实施细则上也存在着差别。以中文为例,国家图书馆的联合目录和CALIS联合目录在编目规则的实施细节上存在诸多差别,成员馆在套录数据时必须按照各自的规则重新修改MARC记录,大大降低了编目员的工作效率。其他语种更难实现标准的统一。在2009年10月14日,美国信息标准组织(NISO)举办的一次主题为AACR到RDA 及MARC的演进的网络会议上,关于“RDA是否、如何提高编目效率”的问题,报告专家黛安·希尔曼(Diane Hillman)说,通过走出图书馆寻求数据与共享的机会,RDA具有再次为图书馆提高效率的潜力。RDA非常重视“取你所见”,从而使元数据的机器抓取成为可能,不必一字一句一标点地录入,大大节约了编目员的时间,也提高了准确率[12]。

2.1.3统一各语种编目规则的需要

目前,我国中文文献著录依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西文文献著录依据《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且中文、日文文献采用根据UNIMARC编制的CNMARC格式,西文及其他小语种采用根据USMARC编制的MARC21格式,这种不同MARC格式并存于同一数据库、各语种采用不同编目规则的情况,在国际上是罕见的,它不利于书目数据的融合、交换与共享。且我国现行的各语种编目规则都已处于修订改版的临界状态,如果可以直接采用最新国际标准,将推进我国编目规则的修订进程,也可减轻日后维护的持续压力。

2.2中国实施RDA的可行性分析

2.2.1编制基础一致

《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以ISBD(著录部分)为基础,用于指导中文资料的编目工作。《西文文献著录条例》除了细化对中文相关标目的规定、简化宗教等特殊资料的规定外,基本与AACR2一致。RDA也是以ISBD中基本数据元素为著录部分基础,并且在附录D.1中附有针对ISBD的映射对照表。JSC与国际图联ISBD修订组继续通过直接会面和讨论工作等方式进一步确保RDA和ISBD间的互操作性。但RDA比ISBD更进一步,它不仅对资源进行著录,而且还提供书目数据检索并揭示其间关系。

2.2.2编目原则一致

RDA建立在国际图联FRBR和FRAD概念模型以及ICP的基础之上。中国参与了ICP的制定,特别是2006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编目规则专家会议”上,中国有7位代表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并且签署协议同意采用“国际编目规则”的最终版本[13]。

2.2.3技术的支持

技术方面,系统开发商已经开始考虑或已经实施将RDA嵌入到系统中,使RDA的实施在技术层面上成为可能。OCLC最新一次更新的OCLC联机合作编目客户端中,设置了“使用RDA平台来创建编目和权限记录”的选项,取代了之前的AACR2平台选项,同时增强了MARC链接服务以允许编目员通过Connexion使用验证来直接链接到RDA工具包。国内普遍使用的汇文系统的较新版本中也插入了RDA元素,CA⁃LIS编目客户端新增了不少RDA功能,支持RDA的实施。

2.2.4理论研究的支撑

对于西文资源,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多,这些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编目实践中,且国内主要西文数据源都已采用了RDA,部分文献机构早已套录保留地接受了RDA数据。胡小菁的课题“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及其应用研究”的基础部分研究表明,在RDA框架下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若干修订,制定本地化政策后,RDA可以适应中文资源[14]。

3 RDA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近年来,RDA犹如一颗闪亮的明星引起国际编目界的持续关注。中国编目界的专家和学者紧紧跟踪国际形势,对RDA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针对西文文献开始尝试应用RDA进行编目。

3.1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3.1.1研究论文逐年增加

2015年6月,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主题为“RDA”或“资源描述与检索”或“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的文章进行检索,去重后得到了106篇文章,年度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RDA相关文章年度分布

国内对RDA的研究成果最早出现于2006年,近5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研究内容也逐渐由对RDA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转变到RDA对中国编目界的影响及RDA与我国编目实践的兼容性的一些研究,对RDA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5]。

3.1.2中文版RDA及时出版

2012年7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社签署了中文译本的翻译协议,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了“RDA中文译本翻译组”,组织国家图书馆、CALIS、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编目专家共同完成RDA翻译工作。2013年11月,RDA中文翻译稿全部完成,2014年4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16]。《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出版极大地提高了RDA在国内的认知程度,提高了国内RDA的研究水平。

3.1.3研究课题层出不穷

国家图书馆2007年和2012年分别批准了馆级科研项目“RDA的进展及其影响研究”和“RDA在国家图书馆的实施方向及应用策略研究”,对RDA的产生与现状、如何采用RDA进行信息组织工作、RDA的本地化实施和推广应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胡小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RDA中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张秀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国际编目新规则的我国编目工作变革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姜化林的教育部青年基金“RDA与中国编目变革及推广研究”等一系列相关项目,都将为RDA的深入研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加快了RDA在国内的实施进程。

3.1.4相关专著不断涌现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出版是中国RDA研究与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后RDA相关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组织编写的《RDA:从理论到实践》,王松林主编、胡小菁和王景侠加盟的《中文编目与RDA》分别由海洋出版社于2014年的4月和6月出版,胡小菁、张期民、高红、霍艳蓉、庄雷波著的《〈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各部专著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将RDA的理论研究推向高潮。

3.2相关研讨与培训如火如荼

2012年7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RDA理论与实践培训会”是我国开启RDA编目时代的标志。2013年1月18日,厦门大学图书馆邀请胡小菁研究馆员为厦门大学图书馆馆员和福建省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做了题为“为RDA做准备──从基础到实务”的培训。2014年11月,CALIS举办首届RDA编目业务培训研讨会,对CALIS联合目录成员馆及商业用户进行培训,以期运用RDA进行编目。培训班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RDA实施进程中关键性的一步,不仅为国内的相关人员普及了RDA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结构框架等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了RDA实施的实践经验,也学会了如何应用RDA进行编目。

3.3实施步伐不断加快

3.3.1国家图书馆——实践推动的先行者

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界的龙头,能够及时地把握国际前沿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推动国内RDA的研究及实施。如前文所述,国图组织人力翻译RDA,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RDA培训,批准专门的项目开展RDA研究。国图外文采编部于2013年5月成立了“RDA动态追踪学习小组”,兵分三路对RDA展开信息追踪,为今后研习RDA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保证与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国内RDA的实施[17]。

3.3.2台湾的“国家图书馆”——与大陆遥相辉映

台湾方面,“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6月17日召开《国家图书馆技术规范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建议进行编目规范的维护与统整。2012年3月21日,台湾图书馆成立RDA小组,邀请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协同参与,共同针对新规则进行评析与讨论,进而探讨台湾图书馆的应对方法及未来走向[18]。2013年3月7日,台湾“国家图书馆”发布《国图西文数据采用RDA计划(初稿)》,2013年3月18日发布《国内图书馆西文资料编目采用RDA之建议》。《103年国内图书馆实行RDA现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调查之日,台湾地区有4家图书馆西文书目记录原编开始采用RDA,分别为淡江大学觉生纪念图书馆、辅英科技大学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中文书目记录原编和规范记录开始采用RDA的图书馆有两家,为淡江大学觉生纪念图书馆及辅英科技大学图书馆。

3.3.3上海市图书馆——大陆的RDA实施先锋

2012年7月,上海市图书馆建立RDA小组,2013年7月1日,上海市图书馆启动“资源描述国家标准项目”,率先从外文入手开始RDA编目,为今后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在实施RDA前,上图首先根据本馆编目工作现状,对RDA应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制定了上图RDA应用策略并对编目员进行了培训,对系统进行了升级,编制了RDA实施细则,制作测试数据,建立QQ群进行交流探讨,解决RDA编目过程中的难题,并将原编RDA数据提交OCLC质量控制部门进行审核,最后正式启动RDA编目。上图的RDA实施是成功的,它为其他馆RDA的实施起了极大的推动和榜样作用。

3.3.4 CALIS联合目录——RDA实践的积极推广者

CALIS联机编目中心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RDA研究及实施进展。2012年,CALIS与国家图书馆合作成立RDA中文翻译工作组;2013年,CALIS联机编目中心RDA工作组成立,展开对美国国会图书馆RDA教程的翻译,并初步形成培训框架,拟定培训大纲,编写培训讲义。2014年11月24~28日,CALIS在北京举办了首届RDA编目业务培训研讨会。2014 年12月1日正式发布“CALIS联合目录RDA实施声明”。2015年5月,CALIS联机编目中心在CALIS主页上公布《CA⁃LIS联合目录外文编目RDA政策声明》,并同时发布于RDA Toolkit网站的Tools-Workflow栏目中。CALIS联合目录在RDA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都是实质性的,带领其1100多家成员馆成为目前国内RDA实施的主力军。

4 RDA中国实施与推广建议

4.1中国RDA实施存在问题

4.1.1被动实施,缺乏规范指导

由于中国西文数据的主要数据源来自美国,美国大部分图书馆都跟随国会图书馆采用了RDA,我们下载的书目数据绝大多数已经是RDA数据,如将其转变为我国现行的AACR2数据,将更加耗时耗力,所以我们西文数据套录保留了RDA数据。这是一种被动采用RDA的方式,并没有配套的规范来指导我国的RDA编目。这不利于书目数据质量的提高,一些我国编目的传统习惯也被抹杀而不能延续。

4.1.2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如前所述,至2014年SSCI收录的有关RDA的文章中,还没有中国作者撰写的文章,中国编目界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4.1.3缺少交流与合作

自国家图书馆联合CALIS专家共同翻译了RDA后,全国联合目录和CALIS联合目录便分头组织人力研究RDA,借鉴国外RDA培训及实施经验,编制自己的RDA培训教程,开展自己的RDA培训。包括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牵头的联合目录,包括台湾图书馆编目界,也都未闻及合作的声音。各大联合目录在RDA的实施上缺乏合作,不利于人力资源的节省,不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少,交流少,也会使各大联合目录的规则产生一定差异,不利于书目数据的融合与共享。

4.2 RDA中国实施与推广建议

4.2.1尽快出台适合中国编目实践的RDA编目规则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于2005年4月出版,距离1996年的第一版有9年的时间。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于2003年7月出版,在目前语义网的环境下早已过时。编目界应该借此RDA问世与应用之机,出台《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统一版)》,或称为中国版《资源描述与检索》,指导中国各文种文献的RDA编目。

4.2.2多关注、多学习、多实践

了解RDA,熟知RDA,才能运用RDA。RDA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编目员需要多多学习。建议多关注国际上有关RDA的各种资源,如JSC现任主席Gordon Dunsire的个人主页、JSC官网、RDA Toolkit主页、美国图书馆学会主页、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页等。多关注国内编目专家的博客,如编目精灵III、书蠹精等。多学习免费RDA培训材料,如LC的RDA培训材料、胡小菁厦门大学RDA培训材料等。

多阅读国际上有关RDA的各种论著与文章,结合我国编目实践,研究RDA在我国的实施之路,多出高水平、实践型的研究成果。SSCI收录的期刊中,发表RDA方面文章最多的期刊是《图书馆资源与技术服务》(LIBRARY RESOURCES TECHNICAL SERVICES),表3为在RDA方面发文最多的前5种期刊及发文数,可多关注。SSCI中检索到的RDA方面高产的作者Mugridge RL、Perry AA、Blythe KC等,可多跟踪。

CALIS联合目录鼓励其成员馆西文编目实施RDA,不仅套录保留RDA记录,也要自己编制RDA记录。多实践将极大地提高RDA编目的水平,为探索中文RDA编目的方法提供依据。

4.2.3加深理论研究深度

加深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实践。RDA与关联数据的研究,目前国内还很薄弱。JSC自2007年便开始与关联数据合作,2011年后,许多RDA受控术语作为关联数据的价值词汇表发布。2014年初,RDA的实体、元素和关系指示符被作为关联数据元素集发布。每一个RDA属性和关系都有一个URI,可以在RDA版本的关联数据中使用。在英国研究图书馆的关联开放数据集中,RDA-URI已经被使用,数量可以亿计,法国学术图书馆联合目录也在使用,数量也可以亿计[5]。可见国外RDA的应用已经很深入,国内必须深入研究,寻找可鉴之处,尽量缩短与国际间的差距。

表3  SSCI收录期刊刊发RDA文章前5名

4.2.4寻求多方合作

RDA的问世得到了国际上多个组织的参与和关注,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有参与,JSC代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中国RDA的实施,需要中国编目界共同努力,分工协作。尤其要重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合作,重视图书馆界与出版界的合作,重视中国与国际的合作,多参与国际会议与项目,多参与RDA的修订,提高RDA与中国编目的契合度。美国正在研究与测试更加适应RDA的元数据,如BIBFRAME,中国应跟踪与研究国际动向,为语义网时代能够发挥RDA优势的编码方案的成功问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结语

RDA在国际上的实施带给中国编目界巨大的冲击,RDA还在发展,朝着能够实现内容发现的国际标准的方向。中国的编目环境同样发生了变化,同样处在大数据、云服务的时代,因此中国的编目界不能原地不动,要借鉴RDA在国际上发展与应用的经验,制定或改版适合中国的编目规则,指导日益发展的编目实践,更好地为更多的网络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Tillett,Barbara B.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J]. Alexandria,2013(2):1-10.

[2]黄如花,周伟.“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实施进展.现代情报,2012(9):3-5.

[3] Final date for BIBCO and CONSER bibliographic contribu⁃tion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AACR2:[EB/OL].[2014-12-31].http://www.loc.gov/aba/pcc/documents/Final-date-AAC R2-PCC-Bib.html.

[4]书蠹精.欧洲RDA兴趣小组正式成立[EB/OL].[2015-06-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du90.html.

[5] Gordon Dunsire. RDA:enabling discovery of content[J]. CILIP Update magazine,2014(10):36-37.

[6]编目精灵.LC宣布2013.3.31为RDA实施切换日[EB/OL]. [2015-06-22].http://catwizard.net/posts/20120229210233. html.

[7] Who’s Cataloging in RDA[EB/OL].[2015- 06- 22].http:// www.rdatoolkit.org/RDA_institutions.

[8]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RDA Implementation in Aus⁃tralian Libraries[EB/OL].[2015-06-22].http://www.nla.gov. au/acoc/rda-implementation-in-australian-libraries.

[9] Barbara B.Tillett.JSC annual report 2013[R/OL].[2013-12-08].http://www.rda-jsc.org/docs/annual2013.pdf.

[10] Gordon Dunsire. 2014 report of the JSC Chair[EB/OL]. [2015-06-22].http://www.rda-jsc.org/docs/annual2014. pdf.

[11]编目精灵.RDA西班牙语版发布[EB/OL].[2015-06-22]. http://catwizard.net/posts/20150313193356.html.

[12]编目精灵III.RDA的实施与MARC的未来[EB/OL].[2015-06-22].http://catwizard.net/posts/20091108121733.html.

[13]芭芭拉·B·蒂利特.RDA与中国:编目的国际化[J].张钰羚译.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14-21.

[14]胡小菁.“《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及其应用研究”报告[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7):8-11.

[15]李芳.国内RDA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4(10):20-26.

[16]书蠹精.RDA新热潮即将到来[EB/OL].[2015-06-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uwn5.html.

[17]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开展RDA研究工作进展[EB/ OL].[2015- 06- 22].http://blog.sina.com.cn/search/search. php?uid=1230856804&page=1&keyword=RDA%E7%A0 %94%E7%A9%B6.

[18]国家图书馆编目园地.工作缘起[EB/OL].[2015-06-22]. http://catweb.ncl.edu.tw/portal_d7_cnt.php?button_num= d7&folder_id=13.

梁红女,1980年生。硕士,馆员。

姜化林女,1981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06-24;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编目检索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