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觉管理

2015-05-13 14:23干红霞
卷宗 2015年3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

干红霞

摘 要:通过分析“自主管理”机制——学生会的现状,构建“自觉管理”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实践的检验、案例的论证,为“自觉管理”提供现实指导。实践之一:全员自律管理;实践之二:小组责任文化;实践之三:多元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的自觉性,并加强班级自觉管理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自觉管理;全员自律管理;小组责任文化;多元评价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归根到底是自我的成长,教师给学生提供成长资源,学生对成长资源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自觉教育,实现自我成长。雷夫·艾斯奎斯的“六阶段”道德发展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都指出了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学生自主管理应时而生,学生参加积极性增强,参与其中不光光是为了证明自己“当官”了,而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起来。

1 他山之石——自主管理机制:学生会

我校自主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学生会。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它的成立与自治唤起了清华学子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因参与学生会激发出了朝气,学生会因为年轻人的加入彰显出了活力,两者互相推动,缺一不可,为提升校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会更多是学校和教师意志的体现。有的认为只是传达校学生会的任务和活动等,是可有可无的组织。同时有些学生会成员缺乏自律意识,认为自己是学生会干部,所以我是管理者其他人就是被管理者,我的任务是来保证其他人遵守纪律,而自己则无所谓。这导致学生会队伍质量不高。

2 可以攻玉——自觉管理: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自觉管理与自主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蕴含的管理理念却有些差异。自觉管理中的“自觉表现为:自律、责任和自主”。自律是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作用之下去实现目标的能力。责任是指不需要他人的鞭策能主动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达到目标。自主是指在老师的帮扶下学会自主管理,走向自主成功。自觉管理涵盖了自主管理,自主管理只是自觉管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笔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沿用了学生会的自主管理模式,并结合全员管理、小组文化和多元评价的方式来克服学生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1 让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全员自律管理

作为学生有幸福的权利,但是现在学校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成绩落后的同学的幸福指数很低,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这种消极的情绪极大地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笔者在自觉管理中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学生会,从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班级大小事务分成劳动部、学习部、纪检部、生活部、体育部和宣传文艺部,并且把每个部门的职责细分为若干项目让学生自觉选择,这样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承担了一份责任。同样因为在班级中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使得每个学生都必须增强自律意识。

2.2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小组责任文化

首先要增强小组认同感。比如班级成立了数学互助小组,从组长的选择到组员的确立到任务的分配,都是按照学生自觉的要求进行。这使得所有的组员对自己自觉参与的小组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安全的情感基础之上。当开始运作之处,笔者让所有的组长坐下来思考自己组建数学互助小组的目的,有的说是为了增进友谊,有的说是为了让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的清晰等等,所有的组员慷慨激昂,在平等的氛围中,情感的交融,使得所有的组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其次要提炼本小组文化。笔者在每周的班会课时要求每个小组进行小组文化展示评比,要有每个小组的特色,这才是真正的小组文化。小组要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坚信本班小组文化的展示形式和内容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在小组文化的准备、提炼和展示的过程中,组员就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身份和责任。

小组文化的形成,改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包办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觉管理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策划和参与班集体的建设。比如学校是语文课程基地,因此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但是书架毕竟是死的,怎样让阅读的习惯能够活起来。于是学生会文艺部策划了一次主题班会“好书论坛”。首先让每个小组设计推荐书目海报在班级“造势”,其次让每个小组上台进行演讲,各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藏地密码》《刺鱼》《家》等风格迥异的书籍,讲的人激情飞扬,听的人认真投入。主题班会结束之后书架上这几本书一抢而空。

2.3 因材施评——多元评价

首先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当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能只盯着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否则你在班级中永远也找不出来一个自己满意的管理者。把班级学生会当成学生锻炼的舞台,允许他们在犯错中成长,给学生一些自主发展的空间,还老师更多激动人心的惊喜。

其次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激励的作用,消极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削弱的作用。学生的教育权利中有获得学习评价的权利,如何对进行自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有效评价,这需要班主任完善和创新多样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感觉到时时新事事新,这也是符合中学生独创性的心理特征。

最后定期更新学生会职责。虽然学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每个人总归有追求完美的心态。所以学生会成员的职责必须要进行定期的轮换,既能保证学生开展管理的新鲜感,也能让学生锻炼自己不同领域的能力。同时配合定期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干事的评定考核来激发学生工作的热情。

3 “自觉管理”运行机制反思

第一、加強自觉体悟

班主任加强自觉体悟。教无定法,面对不同的班集体班主任也没有固定的完全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总是在实践中摸索,同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可能一种方案在开始预设的时候就会完美无缺,总是在实践中慢慢完善。比如为了配合班级自觉管理,给各小组设计了记录本。

上图是设计的一稿,在操作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其他栏目太过于笼统,统计的项目过于繁杂,学生操作起来不方便。于是就进行了修改。下图为二稿。学生在统计的时候项目就比较明确,一目了然。对于有疑议之处也便于查阅。

学生加强自觉体悟。因为参与自觉管理的主体其实是学生,所以学生对自我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的较好经验可以在全班推广,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小组可以一起进行探讨,从而提高自觉管理的能力。

第二、优化自觉管理策略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那学生在自觉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否就是退居二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班主任对自觉管理体系是非常的清晰,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知之甚少。怎样培养学生自觉管理的能力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反而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而全面的指导,所以自觉管理之初的工作应是强化。当学生对自觉管理入门之后,班主任要敢于放手。

第三、完善学校评价机制。比如班级之星的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学校青果评价机制之上的,班级评价是学校评价的基础,学校评价是班级评价的深化。从班级荣誉上升到学校荣誉,校班配合,学生自我认同感和荣誉感会更高,投入的热情也会加强。

班级自觉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负担变为责任。自觉管理让学生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在自觉感悟中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的班风学风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建明,《解读自觉数学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现实》2012年3月第1版

2、贺斌,高中学生会的自主管理和发展之路,知识窗(教师版),2014.1.31

3、余传杰,自主管理——团队学习及其绩效的综合评价研究,湖湘论坛,2014,9,1

4、陶晓红,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探究,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9,10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ESP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设计方案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文评价策略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电子学档的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