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嵌入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

2015-05-15 03:17卢国华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护士

郭 静,卢国华,王 瑛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2010年我国新增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是具有明确职业背景的学位[1]。MNS研究生教育实质为职业化教育。职业嵌入是促使员工留在当前职业的各种力量的集合[2],包括:联结(同行联系-协会等)、匹配(职业认同感)、牺牲(职业技能、职业联系、职业价值)3个维度。如何有效地将MNS研究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嵌入程度的高层次临床护理人才,已成为目前我国护理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本研究通过质性访谈,针对我国MNS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探讨,以期为构建适合我国本土的MNS研究生职业嵌入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2月—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4所大学护理学院和6所综合性医院的12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9±4)岁,工作年限(26±7)年。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2人。纳入标准:①副高及以上职称;②具有护理研究生带教经历;③知情同意。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法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3]。本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初步拟定访谈提纲,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对3位护理研究生导师进行预访谈,再次对访谈提纲进行调整,以保证访谈内容的适用性。访谈主要内容包括:“为了让MNS研究生毕业后能与护士职业更好地嵌入在一起,您认为在MNS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请您谈谈对MNS研究生职业性培养的看法。”访谈前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约定访谈时间与地点,地点以受访对象方便为主,主要分布于安静的会议室,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就录音问题征得受访对象同意。每次访谈时间30min~60min,资料收集至信息饱和为止。在访谈过程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及表情变化,含糊不清的内容要询问明确。为保护被访对象的隐私,按照N1~N12依次给受访对象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独立档案[4]。

1.2.2 资料分析法 将访谈录音及时逐字、逐句地转录为文本资料,运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5],尝试融入被访对象的感受。认真阅读分析原始资料,通过登录、编码、归类进行类属分析,最终提炼出主题。将资料整理后,向研究对象确认真实性[6]。

1.2.3 质量控制 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程度,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收集资料合众法(访谈、录音、笔录)、分析资料合众法(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不断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对照)、研究人员合众法(由2名研究人员共同分析同一份资料)。同时对研究结果使用反馈法,最后形成具有较好研究效度的结论。

2 结果

2.1 培养目标 受访专家认为,MNS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设定为临床护理专家或临床高级实践护士,具体培养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临床需求“订单培养”,突出其职业化教育特点。N4:MNS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临床需求为依据,围绕着临床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样的话,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立即进入并适应工作岗位,学以致用,防止人才的流失,也能够满足临床需求。N9:临床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是服务临床的,是职业化的,如果与科研型相比,特色不突出,很难保证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成为某一临床领域的专家。但多数专家认为要明确具体培养目标还有赖于培养方向的确定。N1:临床护理涵盖的面比较广,只有把护理学专业方向划分清楚了,培养目标才能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定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需要。

2.2 核心能力 MNS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突出特定职业领域实践能力。受访专家一致认同的核心能力有: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咨询能力、管理能力。受访专家认为,MNS研究生今后将成为临床高级护理人才,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N10:我觉得首先应该培养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比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护理。访谈中专家们认为,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的基本功,也是临床最迫切需要的。N11:现在从事临床的研究生并不多,医院里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承担着科里的科研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受访专家认为,MNS研究生今后也会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主要包括临床带教和健康教育两个方面。N11:他们在临床工作过程当中,还承担着本科室的带教任务,作为带教老师负责本科实习护生或新入职护士,所以教育能力也是他们应该具备的。N5:他们应该具备临床教育能力,包括对临床的新护士、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还有专业咨询能力。访谈中专家们认为管理能力也是MNS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N5: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管理意识,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更好的规划,才能在护理职业发展过程中更有信心和动力,避免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

2.3 课程设置 受访专家认为,MNS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根据护士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的护理专业方向开设相关课程。N12:我在美国选修了护理研究生相关课程,他们的课程设置是针对专业方向的,现在国内护理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分的不够细。N6:比如要研究某一方面,那么关于该领域的临床护理最新进展和目前通用的治疗相关课程都应该有。在教材方面,专家指出,没有适用于护理研究生的教材。

2.4 师资力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其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访专家认为,研究生导师应该具有研究生学历,MNS研究生带教采用“双导师”制。N3:现在护理研究生导师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建议导师至少有研究生学历,只有导师经历了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他才能带好研究生。N9:对于MNS研究生,最好采用“双导师”,一位校内导师,一位临床导师。有些校内导师虽然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很强,但缺乏临床经验;而临床导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不足,如果他们共同带教一位MNS研究生,就可以取长补短。N4:临床导师抓临床,学校导师抓科研,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对学生、教师都有好处。

2.5 培养方式 受访专家普遍认同校院联合培养MNS研究生,同时建议可参考专科护士的部分培养方法。N1:MNS研究生刚开始招生,学校与医院联合培养是非常必要的。N10:虽然MNS与专科护士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法。N6:专科护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N8:现在我们的课程安排是先学基础课,后到临床实习,这样安排并不合理,研究生学习完全可以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穿插进行,学生早期进入临床可增加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2.6 职业准入 受访专家认为,确立具有高级实践水平的护士角色是解决MNS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我国高级实践护士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N1:要想让MNS研究生真正嵌入到护理职业中,减少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及教育资源的浪费,首先要解决MNS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3 讨论

3.1 明确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突出MNS教育的职业化特点 设置培养方向时突出其职业化的特点,以专业的职业化作为研究生培养指导框架,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MNS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各高校应以职业嵌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早期明确培养方向,加强学校与社会及行业的沟通,保证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3.2 注重培养MNS研究生核心能力,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临床实践能力可增强学生职业情感[7]。能力又称为胜任力,包括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基本能力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专业内的每个从业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变化并顺利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核心能力是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MNS研究生教育必须注重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后能够从事不同专科方向的工作,能够承担起临床护理专家及临床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职责。

3.3 完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在课程设置上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指导,丰富课程内容[8]。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护理人才。各高校可在借鉴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求以及本单位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突出特定职业领域实践能力的培养,早期介入临床实践,提高职业认同感[9]。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加入护理组织,紧密学生与职业的联结。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其职业认同感[10,11]。组织国内外专家,根据最新护理发展趋势编写内容新颖的研究生专用教材,实现教材课程的专业化。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要体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总体教育原则,且能反映护理学科最新知识和发展方向,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3.4 加强护理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 导师组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2]。改变单一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以指导学术为主,校外导师以指导实践工作为主,取长补短。重视临床师资建设是提高MNS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导师的指导水平和质量,组织专门机构定期对临床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考核等,促进导师自身的提高与完善,并大胆培养和起用新人。同时,制订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计划,以促进校际之间的沟通,加速护理学科的共同发展。

3.5 高校与医院合作办学,参考专科护士培养方式,促进MNS研究生与护理职业的联结 高校与医院合作办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临床护理导师的来源问题;同时还有可能为毕业的研究生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参考我国专科护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经验,加强MNS研究生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的培养。

3.6 积极协调,实现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对于目前我国从事高级实践活动的护士,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对其进行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这就限制了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尽快确立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角色,同时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推动职业就业准入机制的发展,实现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和MNS研究生培养“双轨合一”。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从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方式、职业准入6个方面对MNS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该研究成果能为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MNS研究生职业化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启迪。

[1] 郭静,王瑛,卢国华.职业嵌入视域下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6B):2054-2056.

[2] 张明.工作嵌入的理论进展及在离职管理中的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2(2):155-158.

[3] 刘东玲,杨培常.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象学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6(24):2245-3347.

[4] 曾兢,谭静,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47-51.

[5] 李秀娟,张平,汪涓,等.实习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14-115.

[6] Coates V.Qualitative research:A source of evidence to inform nursing practice[J].J Diabetes Nurs,2004,9:8.

[7] 王淑粉,张艳,杨培常,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体验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1B):88-90.

[8] 柴文戍,田磊,潘殿柱,等.探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医学与哲学,2014,3(2B):83-85.

[9] 牛洪艳,倪静玉.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01-903.

[10] 代宁宁,王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策略[J].全科护理,2013,11(7A):1811-1812.

[11] 丁建中,周红,衡艳林,等.构建“三点一线”教学模式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J].护理研究,2011,25(11B):3001-3002.

[12] 张力,朱飞,牛春雨.地方普通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模式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A):82-84.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护士
最美护士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