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

2015-05-15 03:17寇胜杰牛艳慧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阻塞性效能调节

寇胜杰,牛艳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据统计我国人群患病率约3%[1]。COPD病人常年患病且经久不愈,给病人社会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评估个体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自信程度及其社会胜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COPD病人既需要很好地控制疾病急性加重进程,同时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积极应对生活的自信心也尤为重要[2]。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CDSMP)近年来已在脑卒中、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教育管理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关于COPD病人的自我管理干预研究仍较少报道[3]。为指导COPD病人保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COPD病人自我管理项目干预与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COPD病人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稳定期诊断标准[1];②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可通过语言、文字与医护人员及调查组人员正常交流;③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并自愿配合研究。随机将纳入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项目指导。

1.2 方法

1.2.1 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方案 首先行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测评及COPD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病人疾病严重程度,指导药物治疗的同时,由呼吸内科专家、专科护士为每一位病人量身制定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方案以及相关课程指导指南。涵盖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模块、呼吸锻炼模块、情绪管理模块、家庭氧疗和药物吸入技巧模块、健康生活行为模块、加重期行动计划模块等。由专科护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定期访视,指导病人进行个体化自我管理,并及时指出和纠正病人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配合书籍、视频资料进行示范讲解,让病人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以上各项知识、技能模块。每周访视1次,每次1.5h,8周后改为电话访问。干预疗程为6个月。

1.2.2 评价指标 两组均接受基线和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①自我管理行为评价:参考斯坦福大学Kate Lorig等编制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部分问卷及评分标准,问卷包括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和医疗保健3个量化指标,共15个条目,除运动锻炼量表采用5级评分(0分~4分)外,其余两个量表均采用6级评分(0分~5分)。量表总分取条目均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有效。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评估:本研究所选SRESE量表为Caprara 2008年修订版,包括3个维度,即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DES)及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问卷内容包括12项,采用5点计分(1分~5分),各维度得分相加得到总分,分值越高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干预6个月后组别 例数 基线运动锻炼 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 医疗保健观察组 60 7.2±4.7 1.4±0.8 0.9±0.3 19.0±5.3 2.9±0.5 2运动锻炼 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 医疗保健.3±0.6对照组 60 7.3±5.0 1.3±0.5 1.0±0.2 10.3±7.5 1.7±0.6 1.9±0.7 t值 -0.526 0.845 -0.324 -2.363 2.845 3.02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基线干预6个月后总分观察组 60 9.0±2.0 7.8±3.5 8.2±2.5 25.2±3.0 17.0±3.8 POS DES ANG 总分POS DES ANG 15.8±2.1 15.0±4.1 45.5±5.5对照组 60 9.3±1.6 7.7±4.0 8.3±3.4 25.1±4.8 11.8±4.2 10.8±2.9 10.3±4.9 33.2±5.6 t值 -0.224 0.102 -0.324 0.628 3.412 3.625 3.524 4.1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情绪调节效能涉及人们生活健康的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为明显,包括对疾病治疗是否持乐观、配合的态度,影响病人对焦虑、抑郁或其他不良倾向的耐受程度等。因此,情绪调节效能感在COPD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自我管理行为主要指控制疾病加重发展、监控疾病征兆和改善生存质量,长期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加适应性行为,缓解身心不适症状甚至改善身体免疫机能[4,5]。以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来帮助COPD病人学习疾病管理知识、技能,同时促进病人应对疾病策略向积极方向转变,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同。COPD病人病情迁延难愈,极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这与COPD病人不能积极面对、更多采用“屈服”应对策略有关,势必会妨碍病人形成有效的疾病管理行为,进而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以及生存质量的改善[6]。宋丽丽等[3]研究发现,出院COPD病人随访半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增高,与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差相关。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对照组基线情绪调节效能评分分别为(25.2±3.0)分和(25.1±4.8)分,结果表明 COPD病人调节沮丧/痛苦等情绪存在较大问题。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的显著改善,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明显增强。结果说明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可帮助病人正确应对疾病的困扰,调动潜能,提高疾病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促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改善[7,8]。有文献提示:以小组形式组织慢性病自我管理利于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可提高临床预后[9]。由于COPD疾病的特殊性,该类型病人受疾病长期折磨,普遍存在活动后严重气喘的情况,集中教育困难。故本组研究采用个体化教育与面对面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家庭访视,不仅更易于病人接受,还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解决心理社会问题。

总之,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是COPD病人康复指标过程中最具潜力的治疗资源,指导病人主动、有效地依照方案进行稳定期康复锻炼和疾病管理,有利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改善。

[1] 李荣华,陈琪尔,万丽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4B):71-74.

[2] 容娟.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31-1532.

[3] 宋丽丽,王一江,蒋雄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频繁急性加重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10):1181-1183.

[4] 李玉群,梁贤球,何晟,等.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血清脂联素、肺功能、CAT评分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7):969-972.

[5] 周泽云,吴红梅,徐智.367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195-197.

[6] 韦荣庆,张源慧,阳文彬.结构式家庭治疗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抑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0A):3519-3521.

[7] 于书慧.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15-17.

[8] 曾德文,廖素群.社会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126-128.

[9] 曾德文,吴伟英,潘海燕,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750-6753.

猜你喜欢
阻塞性效能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