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对社区缺乏锻炼老年人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2015-05-15 03:18刘秀秀刘胜荣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益处对象障碍

刘秀秀,李 荣,刘 洋,刘胜荣

目前,缺乏运动锻炼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身体锻炼。同时,老年人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应增加身体活动量,以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1]。多个研究证实,运动锻炼对控制血压、预防跌倒、改善身体功能、延缓慢性病的发展进程、促进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4]。研究发现,老年人因患有各种慢性病,身体状况不佳从而在运动锻炼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干扰因素,导致多数老年人形成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5-7]。有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病人不仅存在缺乏精力和动力、害怕跌倒和损伤等锻炼障碍,还缺乏对运动锻炼益处及知识的正确认识[8,9]。本研究对社区缺乏运动的老年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干预,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武汉市某社区获得100名自愿参与研究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活动能力正常,生活能够自理;②缺乏锻炼(每周锻炼少于3次,每次锻炼时间不超过30min)[1];③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正常交流;④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严重听力和视力障碍;②患严重疾病不宜锻炼者;③残障者。在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后,研究者将100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观察组 采用集体授课,授课地点在社区中心的健康宣教室,每周进行2次集体授课,为期4周。授课内容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推荐的老年人运动锻炼具体建议来制定的[1,10]。干预分为两部分:健康教育(15min)和运动指导(45min)教育方式:专题讲座、经验介绍、集体讨论、相互监督、集体锻炼等。①运动锻炼的基本知识:老年人运动锻炼的推荐量(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缺乏运动对身体的危害;运动锻炼的选择和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安全的运动锻炼方法;识别和克服运动锻炼所面临的障碍;推荐不同种类的运动锻炼方式(慢跑、快步走、老年操、广场舞、伸张运动、平衡锻炼等)。②运动锻炼的指导:为确保安全,老年人需在研究者的监护和指导下运动,教会老年人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以防损伤。老人们每次进行至少30min的不同锻炼方式。③制订运动计划: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同老年人共同制订运动计划。④分发自行编制的运动锻炼手册。

1.2.1.2 对照组 采用家访干预方式。每周2次家访,为老年人进行锻炼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和观察组一致。

1.2.2 研究工具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健康状况和合并症。

1.2.2.2 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Exercise Benefits/Barriers Scale,EBBS) 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由Sechrist等研制,主要用于评价个人对体育锻炼益处和障碍认知的水平[11]。该量表分为锻炼益处和锻炼障碍两个部分,共有43个条目,其中锻炼益处29个条目,包括了5个方面的内容:身体机能(9项)、心理观念(6项)、预防保健(3项)、生命促进(7项)、社会交往(4项);锻炼障碍14个条目,包括4个方面:时间开销(3项)、体力消耗(3项)、锻炼环境(6项)、家庭阻力(2项)。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为1分~4分。EBBS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已经得到了验证,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中文版的EBBS量表,由郭新艳等翻译而成,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值在0.8 8~0.9 3,重测相关性为0.90[12]。

1.2.3 活动日志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便于老年人理解,运动方式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研究对象只需在所对应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后面打“√”,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活动日志计算出研究对象每周的运动时间,同时可以显示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式。

1.2.4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在与老年人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逐条询问量表内容,并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如实记录,以保证调查质量。

1.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退出8人和10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锻炼方式比较 人(%)

2.2 干预前后两组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得分比较(±s)) 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得分比较(±s)) 分

项目 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 对照组 t值P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P锻炼益处 2.41±0.24 2.41±0.24 0.00 1.00 2.97±0.341) 2.78±0.261)3.56 0.001身体机能 2.35±0.23 2.36±0.23 -0.58 0.58 2.85±0.211) 2.76±0.221) 0.92 0.370心理观念 2.38±0.17 2.39±0.14 -0.19 0.86 3.17±0.171) 2.91±0.131) 6.00 0.001生命促进 2.42±0.33 2.44±0.32 -0.70 0.51 2.92±0.461) 2.67±0.331) 2.11 0.030社会交往 2.55±0.05 2.54±0.10 0.58 0.60 3.28±0.051) 2.96±0.041) 5.38 0.002预防保健 2.35±0.32 2.38±0.43 -0.55 0.64 2.68±0.39 2.57±0.37 0.93 0.400锻炼障碍 2.40±0.41 2.38±0.42 1.77 0.10 2.15±0.231) 2.10±0.281) 0.32 0.750锻炼环境 2.15±0.27 2.12±0.24 1.46 0.20 1.97±0.171) 2.01±0.18 -1.01 0.340时间开销 2.29±0.41 2.25±0.40 1.16 0.37 2.13±0.24 1.89±0.15 1.12 0.330家庭阻力 2.46±0.04 2.44±0.01 0.43 0.74 2.35±0.05 2.02±0.021) 11.70 0.007体力消耗 3.00±0.03 3.00±0.09 0.00 1.00 2.40±0.061) 2.56±0.021) -3.43 0.030 1)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干预后两组锻炼种类比较(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锻炼种类比较

2.4 干预前后两组每周锻炼时间比较(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每周锻炼时间比较(±s) min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每周锻炼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人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42 258.57±41.88 453.57±216.15对照组 40 254.25±41.87 312.00±187.51 t值 0.470 3.161 P 0.640 0.002

3 讨论

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城镇居民知晓规律锻炼带来的身体益处,但他们却未必会积极参与到健身锻炼中去[12]。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锻炼行为随意性强,坚持不足,这可能与老年人缺乏对不锻炼危害的认识,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支持相关[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在居民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使得人们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强化[12]。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干预对提高老年人锻炼益处总分及身体机能、心理观念、生命促进,社会交往和预防保健方面得分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团体健康教育组的总的锻炼益处、心理观念和社会交往认知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集体健康教育方式更加强调娱乐性,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便于交流的机会[13],能够增强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的锻炼障碍、锻炼环境、家庭阻力、体力消耗和时间开销13方面得分均有所下降,表明两组老年人对锻炼障碍的感知都有所改善,且对照组对家庭阻力的认知改善比观察组明显。在家访过程中,研究者在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鼓励家属的支持,因此,对照组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理解。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是缺乏锻炼的老年人,经过干预后,观察组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更具多样性,每周锻炼的时间较对照组长。在集体授课过程中,研究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鼓励老年人加强锻炼,通过经验交流强化对锻炼益处的认知,并且找出解决锻炼障碍的方法;通过集体锻炼和互相监督促进了研究对象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提高了锻炼的技能。动机论认为,社会交往是个体持续参与锻炼行为的主要动机因素之一[8-10]。集体健康教育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为个体持续参与锻炼行为提供了保障。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常会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研究发现,个体参与锻炼的认知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仅凭家访干预手段无法解决这些干扰因素。团体健康教育和家访干预对老年人的锻炼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侧重点不同,作为社区医务人员,不仅要进行定期的家访还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老年人采取健康合理的运动锻炼行为。

[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倡议[R/OL].瑞士:2010: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pa/en/index.html.

[2] Arai T,Obuchi S,InabaY,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hange in balance functions 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and 12-month follow-up in Japanes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09,48(1):61-66.

[3] Madureira MM,Bonfa E,Takayama L,etal.A 12-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balance training in elderly women with osteoporosis: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J].Maturitas,2010,66(2):206-211.

[4] Li WC,Chen YC,Yang RS,etal.Effects of exercise programmes on quality of life in osteoporotic and osteopenic postmenopausal wom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9,23(10):888-896.

[5] Tierney S,Mamas M,Skelton D,etal.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bout exercise adherence?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papers[J].Health Psychology,2011,30(4):401-410.

[6] Gronstedt H,Frandin K,Bergland A,etal.Effects of individually tailored physical and daily activities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Gerontology,2013,59(3):220-229.

[7] Brinthaupt TM,Kang M,Anshel MH.A delivery model for overcoming psycho-behavioral barriers to exercise[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0,11(4):259-266.

[8] Horne M,Tierney S.What are the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uptake and adherence among South Asia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J].Preventive Medicine,2012,55(4):276-284.

[9] Darr A,Astin F,Atkin K.Causal attributions,lifestyle change,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Illness beliefs of patients of South Asian and European origin liv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Heart & Lung[J].The Journal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2008,37(2):91-104.

[10]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Exercise & physical activity:Your everyday guide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EB/OL].[2014-06-05].2011.http://www.nia.nih.gov/health/publication/exercise-physical-activity-your-everyday-guide-national-institute-aging-1#sthash.w2BLfz0a.dpuf

[11] Folstein MF,Folstein SE,McHugh PR.Mini-mental state,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975,12(3):189-198.

[12] 郭新艳,徐玖平.不同锻炼阶段与锻炼益处及障碍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6):715-720.

[13] 贾雅丽.集体健康教育在癌症病人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2C)3396-3397.

猜你喜欢
益处对象障碍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发烧对人体有益处吗?
跨越障碍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