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检测对两性霉素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5-05-23 07:05陈继英孙道萍陈文明孙忠亮
山东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血液病肾功能曲线

陈继英,孙道萍,陈文明,孙忠亮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100)

两性霉素B(AmB)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其抗真菌谱广,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但是却易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功能损害[1]。通过监测AmB应用后的肾功能变化,及早发现肾损害,降低AmB用量或暂停用药,可逆转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Scr)是目前检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血清胱抑素C(CysC)近年来被认为是一项敏感的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本研究比较了血清CysC和Scr在监测AmB相关早期肾损害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2013年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应用AmB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30例,均符合我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2]。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7~58岁、中位年龄44岁,其中确诊者9例,临床诊断者18例,拟诊者3例。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者中包括肺曲霉菌病6例,白色念珠菌病3例。呼吸道感染者23例,血液系统感染者3例,消化道感染者1例。基础疾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该研究获得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及其亲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AmB(华北制药厂生产,25mg/支)治疗,开始剂量为5mg/d,避光输注8 h以上,以后每日增加5mg直至达到0.6~0.7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d。用药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滴,如无反应逐渐减量并停用,同时口服及静脉补钾6~8 g。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肾功、电解质及尿常规。对血尿素氮及Scr轻度升高者AmB减半量应用,血尿素氮及Scr显著升高者停用。

1.2.2 检测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AmB应用当天、应用后1周、2周及4周分别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CysC及Scr水平。CysC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Scr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法,试剂盒均购自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ysC参考值0.55~1.07mg/L,Scr参考值40~105 μmol/L。肌酐清除率(Ccr)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当天清晨采取患者空腹血,测定血清 Scr,将体质量(kg)、年龄(岁)、Scr(μmol/L)带入方程:男性Ccr(mL/min)=[(140-年龄)×体质量×88.4]/(72×Scr),女性 Ccr(mL/min)=[(140-年龄)×体质量×88.4×0.85]/(72×Scr)。Ccr正常值:80~120 mL/min。Ccr下降20%以上视为肾功能损害。51~70 mL/min为肾功能轻度损害,31~50 mL/min为肾功能中度损害,30 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用Medcalc5.3统计软件做CysC及Scr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者对AmB肾损害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B相关肾损害的发生情况 AmB使用的累积剂量平均为543mg(125~2 950mg),疗程平均22 d(7~58 d),有效者23例、无效者7例,其中2例因肺部感染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根据Ccr下降程度,发生肾功能损害者14例,其中包括轻度损害者8例、中度损害者4例、重度损害者2例。根据有无肾损害,将患者分为肾损害组14例,无肾损害组16例。肾功能损害发生的中位时间为AmB应用后第10天。对中重度受损者减量或停用后肾功能均恢复。

2.2 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AmB治疗前后血清CysC、Scr与Ccr水平比较 肾损害组AmB治疗后Sc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23),平均上升(37.32±36.83)μmol/L;AmB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亦较治疗前上升(0.87±0.53)mg/L(P=0.034);AmB治疗后Ccr较治疗前下降(49.2±18.8)mL/min(P=0.001)。无肾损害组AmB治疗前后S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315);CysC水平在AmB治疗后升高(0.25±0.21)mg/L(P=0.034);另外,治疗后Ccr较治疗前下降(P=0.046),平均下降(17.3±19.2)mL/min。见表1。

表1 两组AmB治疗前后血清CysC、Scr与 Ccr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AmB治疗前后血清CysC、Scr与 Ccr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AmB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CysC(mg/L)Scr(μmol/L)Ccr(mL/min)肾损害组14 AmB治疗前 0.79±0.31 42.15±18.54 113.8±21.7 AmB治疗后 1.75±0.62*79.76±42.78*64.8±13.2*无肾损害组 16 AmB治疗前 0.87±0.13 58.16±12.77 98.2±14.7 AmB治疗后 1.13±0.26*62.15±18.54 85.4±19.2*

2.3 血清CysC、Scr与Ccr的相关性 AmB治疗前及治疗后Ccr和血清CysC水平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 -0.817、-0.829,P 分别为 0.023、0.028),而与血清Sc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20、-0.741,P 分别为0.057、0.068)。

2.4 CysC及Scr诊断肾功能损害的准确性 由ROC曲线(图1)可以看出CysC ROC曲线下AUC为0.943±0.044,Scr为0.767±0.082,两者比较,Z=1.966,P=0.049。

图1 血清CysC及Scr的ROC曲线

3 讨论

肾功能损害是AmB最严重的并发症。高达80%患者应用AmB过程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氮质血症、Scr升高、多尿、低钾、低镁血症等,导致住院期延长、病死率增加。脂质体形式AmB可有效降低AmB肾毒性,但价格昂贵,疗效并不增加,且输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适合于已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对AmB耐药者[3]。研究表明AmB早期肾毒性主要发生于治疗后前2周内,且大部分为可逆的[4,5]。因此,通过密切监测AmB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变化,及早识别其危险因素并干预,预防肾损害的发生,可能是降低其肾毒性的更有效方法,尤其对于高危患者更为重要。

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最有利的指标。菊粉清除率及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法是检测GFR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价格昂贵、具有放射性,难以广泛应用。由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所得的Ccr是目前评估GFR的常用指标,尤其当GFR正常或仅有轻中度下降时,Ccr与GFR几乎相等,两者比值为1.15。本研究利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Ccr发现,AmB应用后46.7%患者Ccr水平下降大于20%,即发生肾损害。Ccr显著下降的中位时间为AmB应用后第10天,肾损害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提示Ccr对监测AmB肾毒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当GFR明显下降时,Ccr不能准确反映GFR。

Scr是目前检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研究发现,80%患者应用 AmB后可出现 Scr水平升高,40%~60%患者Scr可升高2倍。使用AmB剂量大于4 g者44%可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使用剂量低于1 g者仅8%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6]。多项研究将Scr水平升高2倍或大于133 μmol/L(1.5mg/dL)作为 AmB 肾损害的标准。Subirà 等[7]报道,18岁以上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或自体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患者使用AmB后,91%出现Scr水平升高,平均升高水平达30 μmol/L。本研究中,发生AmB肾损害者S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升高水平可达37.32 μmol/L;而在未出现肾损害者,虽然AmB治疗后Ccr显著降低,但Scr水平无统计学变化,且两者缺乏相关性,提示血清Scr在诊断AmB肾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特异性,但在监测早期肾功能变化方面的作用有限。既往研究亦证实,Scr诊断肾损害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血清Scr反映肾损害程度往往滞后于实际的肾损害程度。另外,Scr还受多种非肾性因素影响[8]。

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之一,由体内有核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等多种细胞外液中。其生成速度稳定,不受性别、年龄、炎症、肿瘤、肌肉活动、饮食摄入等非肾因素影响。血中CysC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中大多被吸收和降解,不会重新回到血液中,且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惟一器官,而肾小管也不分泌CysC,因此其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可作为理想的反映GFR的敏感指标[9]。已有研究证明,多种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CysC可比Scr等其他肾功能指标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GFR,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干预,延迟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10];在急性肾功能损害中,CysC升高较Scr早,与GFR相关性更好,可作为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11];CysC还可用于肾移植后以及化疗等治疗后肾功能的监测,有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肾功能恢复情况,对调整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较Scr等指标更有优越性[12]。本研究发现,AmB应用后血清Cys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Ccr相关性较好;肾损害组CysC升高程度高于无肾损害组;另外,ROC曲线下AUC比较则进一步证实CysC在诊断肾功能损害的准确性方面优于Scr,提示CysC可用于早期预测AmB相关肾损害,指导该药物的合理应用。其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可与血清Scr同时检测用于评估肾脏损害。然而,血清CysC水平是否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感染、贫血、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总之,本研究表明肾损害在AmB治疗后早期即出现,加强肾功能早期监测将有助于降低肾损害的发生。Scr水平升高可反映AmB的肾毒性,但在监测AmB治疗后早期肾功能变化方面作用有限。CysC可更早更准确地反映AmB相关肾损害,对该药物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1]Laniado-Laborín R,Cabrales-Vargas MN.Amphotericin B:side effects and toxicity[J].Rev Iberoam Micol,2009,26(4):223-227.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J].中国内科杂志,2005,7(44):554-556.

[3]White MH,Bowden RA,Sandler ES,et al.Randomiz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amphotericin B colloidal dispersion vs.amphotericin B in the empirical treatment of fever and neutropenia[J].Clin Infect Dis,1998,27(2):296-302.

[4]Luber AD,Maa L,Lam M,et al.Risk factors for amphotericin B-induced nephrotoxicity[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9,43(2):267-271.

[5]Bagnis CI,Deray G.Amphotericin B nephrotoxicity[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02,13(4):481-491.

[6]Berdichevski RH,Luis LB,Crestana L,et al.Amphotericin B-related nephrotoxicity in low-risk patients[J].Braz J Infect Dis,2006,10(2):94-99.

[7]Subirà M,Martino R,Gómez L.Low-dose amphotericin B lipid complex vs.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 for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of neutropenic fever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Eur J Haematol,2004,72(5):342-347.

[8]Perrone RD,Madias NE,Levey AS.Serum creatinine as an index of renal function:new insights into old concepts[J].Clin Chem,1992,38(10):1933-1953.

[9]Filler G,Bökenkamp A,Hofmann W,et al.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GFR-history,indications,and future research[J].Clin Biochem,2005,38(1):1-8.

[10]Jeon YL,Kim MH,Lee WI,et al.Cystatin C as an early marke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Clin Lab,2013,59(11-12):1221-1229.

[11]Ahlström A,Tallgren M,Peltonen S,et al.Evolution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serum Cystatin C in acute renal failure[J].Clin Nephrol,2004,62(5):344-350.

[12]Ayub S,Zafar MN,Aziz T,et al.Evaluation of renal function by cystatin C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Exp Clin Transplant,2014,12(1):37-40.

猜你喜欢
血液病肾功能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梦寐以求的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