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简约的文本处理原则

2015-05-25 00:45邱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简约

邱统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处理应遵循简约的原则。面对教材文本,教师应聚“点”,拎“线”,联“体”,做到简约有度、务本求实,引导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从而全力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文本处理 简约 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67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十多年来,语文课堂在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令人忧心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虚”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教师对母语教育的思想不稳定,不知道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二是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以学定教,拿到一篇教材不能明确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先生曾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观点,概括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为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学现状中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呢?我想,语文教师必须在文本处理的技巧上下一些工夫,做到简约有度。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指出,追求简约,就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取,也就是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教师必须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具备游刃有余的驾驭文本的能力,善于在研读中寻找可“为”之处,放弃不“为”之处,并且能扎实的聚集、放大、凸显所“为”的地方。

一、聚“点”

这里的“点”,即一篇文章的题眼或文眼。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发现许多文章的题目饱含深意,而其深意往往体现在一些被称为“题眼”的字词中。有时候,抓住题眼来处理文本,对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确定教学环节很有帮助。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一课时,紧紧抓住课题中的“辩日”二字展开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流程独到新颖。简单的教学环节,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整节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寻“日”。王老师让学生在教师范读时找出文中的八个“日”,并让学生读一读,要求学生把每个文言句子读通、读顺,最后引导学生点出,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辩”。这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却隐含着王老师对文本的透彻钻研、巧妙设计。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个板块:辩“日”。王老师在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辩”字的理解的基础上,指出课题中的“辩”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文中出现的一个词语——“辩斗”。怎么“辩”才算是“辩斗”呢?王老师留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再现两小儿“辩斗”的情景。先是让同桌“辩斗”,接着指名“辩斗”,然后是师生“辩斗”,最后是全班“辩斗”。在这一环节中,王老师紧扣题眼,层层推进,学生无论是“辩斗”的水平、“辩斗”的情感,抑或“辩斗”的味道,每一次都得到了提高、升华。尤其是师生“辩斗”一场,在王老师的示范、点拨、激发、感染下,学生明白了怎样“辩”才算是“辩斗”,而且辩得有声有色

第三个板块:探“日”。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大意已经熟识在胸的基础上,王老师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富有艺术性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关于太阳的远近问题。在最后环节,王老师又提出: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这里设计的小练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文字迁移运用的实践机会,还彰显了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在思维碰撞中学生们迸发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活泼语言。

纵观王崧舟老师的这节课,紧扣题眼展开教学,虽是简约的教学环节,却体现了王老师对文本高超的驾驭能力。正如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述:“题有题眼,文有文眼。题眼或在题中实字,或在虚字,或在无字处。”他认为,题眼乃神光之所聚,有着观照全篇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聚焦题眼,扣眼讲解,可以使学生迅速把握文章重点,明确中心,学会审题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拎“线”

这里的“线”是指能够体现文章中心主旨,或者作者情感变化,抑或内容脉络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作者在安排材料时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拎出贯穿全文的主线,抽出全文的“筋”,选准教学的突破口,精心设计统揽全文的问题,使问题产生居高临下,总揽全局之势,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是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文中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反复出现,这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而文中结尾的一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又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句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扣住此主线,抓住父与子的“了不起”来引导学生品读全文。

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大部分学生都会找到这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在想象中体会父亲救儿子的艰难历程,感受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父亲连续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那么疲惫,仍然坚持不放弃?”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朴实、坚定但却给父子俩在险境中带来巨大精神力量的语句。这种以疑促读的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教学板块,明了清晰;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删繁就简,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朗读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习得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文章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学文中能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来思考,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领悟作者表达的方式上就可以上升一个台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就事说事”这个层面上。因此,教师要学会细读文本,与文本进行高效对话,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找到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联“体”

所谓“体”,是指将相关联的学习内容组成一个主题整合在一起,以捆绑的方式进行整体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来设置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不挤占、不挪用非语数课时。因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每一周的语文课是极其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智慧和情感,主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使师生共同走进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这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新课标实验教材就是以“主题单元”取代原来的“知识体系单元”来建构的。作为实践主题教材的教师,应该领悟教材编者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一课一课地学,教学固然是费时,并且收效也甚微。

例如,人教版小学课标教材第十一册第八组课文是以“异国风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文章向学生打开了一扇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文章对异域风情的描述,语言是那么优美,情感是那么真挚,在表达的方法上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对这几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进行整合设计,提出以下一些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在正确、流利朗读或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这几个国家的哪些风情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篇课文?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适时地以学定教,选择四篇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为重点文本进行示范学习,让学生感受文本揭示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3)作者在写作时显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试举例说明。(4)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以此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先概述后具体叙述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围绕一个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5)熟记文中的生字新词,熟读并背诵精读课文的优美句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以“主题教学”思想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文本内容前后贯通,整体性强,教学的内容密度高、容量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应“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没有了一节又一节繁琐无效的讲解分析,课堂教学时间精简出来了,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更多的书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约的文本处理,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可“为”的地方;更需要教师有一颗慧心,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全力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菊.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3).

[2] 王耀华.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问题[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4).

[3] 杨义艳.如何构建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0(14).

[4] 周玉梅.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文学教育(上),2009(5).

[5] 公丕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今日科苑,2008(1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简约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追寻简约之美 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